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3580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古诗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总结归纳文档格式.docx

道路

3. 

潭中鱼可百许头见:

出现可:

大约

4. 

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5.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凄清居:

停留

6. 

隶而从者隶:

跟从、跟随、跟着

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向西

8. 

下见小潭下:

在下面

9. 

日光下澈下:

往下

10.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11.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一样蛇:

像蛇一样

12.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子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

1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

使…… 

感到凄凉、使…… 

感到寒冷

15. 

记之而去去:

离开

一词多译:

1. 

可: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从:

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清:

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冷清,以其境过清。

差:

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

因为,以其境过清;

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 

一” 

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乐:

以… 

为乐,心乐之;

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

动词,通“ 

现” 

,出现,下见小潭;

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

【小生】

古:

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

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乃记之而

【去】古:

离开今:

前往

翻译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课文结构:

作者的写作顺序:

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 

石→ 

树→ 

鱼)→ 

小溪源流(溪身→ 

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 

感受)

语段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按游览的顺序,抓住幽静的特点。

2.作者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 

小石潭凄寒幽静” 

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例(1 

)琅琊山蔚然深秀

例(2 

)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 

)桃花源和平宁静

4.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 

点面结合。

如写石:

“ 

全石以为底” 

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是点。

② 

远近交错。

如写潭:

闻水声” 

是远,“ 

下见小潭” 

是近。

③ 

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 

是静,“ 

俶尔远逝” 

是动。

④ 

虚实相生。

如“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4.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5.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

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四面竹树环合】

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⑵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鱼情态的句子:

似与游者相乐。

11、《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2、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文章探究:

1、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

2.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4、“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5、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

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如: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

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

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8、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

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9、第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10、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

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A、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

B、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11、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好处?

A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B比喻。

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

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恰如这“不可知其源”的小溪,令人迷茫,看不到尽头。

13、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

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衬托水的清澈。

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因而游兴大失。

16、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初入小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被景物所吸引,心情愉悦,所以在他眼中游鱼“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而小石潭源头“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正是作者对前途艰险的忧虑,使他感到前途渺茫,此时的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

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17、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坐潭上凄神寒骨(观游鱼乐心怡情)

碧水游鱼石潭景(凄神寒骨游者情)

望潭源斗折蛇行隐约可见(想前路坎坷迂回渺茫无边)

1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

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

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20、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

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辞格:

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

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2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2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四个方面:

(1)水特别清澈;

(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

(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24.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25.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迁移拓展:

1.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

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寄情山水,借刻画荒原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