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3503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Word下载.docx

该事故7月3日发生,但紫金矿业于7月12日才对外发布公告,瞒报该毒水泄漏事故长达9天,因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事件发生之后,紫金矿业不仅没有端正态度,反而试图将渗漏原因归咎于2010年夏天的持续强降雨。

2010年6月份以来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使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升高,污水池底部垫层被掏空,导致防渗膜多处开裂。

有毒污水就这样透过防渗膜,沿着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注入汀江。

据介绍,该企业废水处理能力为5000m³

/日,这远远不足以处理本次连日降雨新增的废水量。

面对如此事实,紫金矿业竟然试图将事件归咎为这种自然不可抗力。

近年来暴雨洪涝每年都能遇到,该企业排污系统设计建造时,或者没有完备设计,或者已有完备设计,但是建造施工时是否有“削减成本”造成事故的原因,亦不得而知。

该矿区通往汀江沟中构筑了防洪体系,外围汇水不进入排土场、堆浸场、堆碴场等工业场地。

对矿区水污染防治方面,

该企业建立了环保处理系统:

源头污水拦截,中间废水处理,末端污染物排放监控。

此外,该企业还对排污口设置废水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与环保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然而,这一防治监控体系,未能遏止此次污染事故。

调查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初步查明此次事件的原因如下:

①防渗膜破漏。

经查该矿在多个环节采用HDPE衬垫防渗膜作为防渗漏措施,但由于施工处理不当,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防渗膜撕裂污水渗漏问题严重。

加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量骤增,致使7月3日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破裂,污水大量溢入汀江。

②非法打通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

经过调查发现,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被人为非法打通,2009年环保部门检查时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责令企业立即整改,但至今仍未整改到位。

③监测设备损坏监控失效。

设在下游的汀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损坏,未及时修复,造成事件发生后污染情况未能被及时发现。

第二章前世今生

紫金矿业注定的宿命:

一半是黄金,一半是剧毒。

20年前,董事长陈景河冒险用氰化钠溶液提炼黄金,使低品位矿具有了开采价值,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诞生。

2007年,该企业每克矿产金的成本只有57元,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45%

然而,创造这一低成本奇迹的同时,却带来了巨大潜在的环境污染。

1993年,陈景河试图开发紫金山金铜矿,但可行性论证报告中,认为该矿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小。

陈景河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区使用的“堆浸法”黄金提炼工艺引入湿润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

如此一来,不只降低成本,而且使原来的低品位矿,一下子具有了开采价值。

但“堆浸法”会使黄金在提炼过程中,产生含氰化钠的剧毒废水以及含其他重金属的有毒污水,这必须要妥善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紫金矿业在环保投入成本过低,这一直以来被社会所广泛诟病。

2007年,紫金矿业收购湖北鑫丰矿业。

成功收购之后,紫金矿业将其冶炼工艺改为药物浮选,通过药物使所需矿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

这一做法,表面上是为了减少环保投入,但冶炼尾矿渣却成为新的污染隐患。

紫金矿业在污染方面屡屡频发的事故,也如同它的发家史一样充满传奇。

2006年,贵州省贞丰县紫金矿业贞丰水银洞金矿,约20万m³

含有剧毒氰化钾成分的废渣和废水溢出,致使两座水库被污染。

2008年,紫金矿业因存在不良环境记录,而成为首批“绿色证券”政策中10家“未能通过或暂缓通过”的企业之一;

2010年,紫金矿业被国家环保部点名批评。

第三章天使魔鬼

紫金矿业是一家以黄金及其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的大型矿业集团。

2003年成功登陆香港H股市场,2006年紫金矿业被纳入道琼斯中国海外50指数,2006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行榜第17位、最具有投资价值的海外上市公司第16位(矿业企业第1位);

2007年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二位。

2007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

紫金矿业名列200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十强”第7位。

2008年3月,中国黄金协会授予紫金山金铜矿“中国第一大金矿”称号。

紫金矿业无疑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但是光鲜的背后,却有着许多让我们全社会不能承受之污。

紫金山事件发生之后,福建环保部门发布《污染事件汀江水质监测结果》,此次事故渗漏废水主要为酸性废水,不含剧毒物质。

此前,外界对水质污染的担忧,也是主要集中在PH和含铜量两项指标,PH偏酸不利身体健康。

泄漏事故发生第二天,即2010年7月4日,汀江不少河段水质监测PH范围在4.3~6.3之间,明显偏酸,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PH标准限值(6~9),无法饮用。

泄漏事故得到控制后,汀江各断面水质逐渐改善

,PH为6.6左右,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属性偏酸。

现代健康学认为,人类适宜喝弱碱性水,PH7~8为宜。

长期饮用酸性水对调节身体酸碱平衡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美国科学家曾分析得出结论:

喝酸性水易引发心血管病。

日本人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证明,中风死亡率与饮用水中的酸度密切相关。

重金属铜具有较为明显的“累积效应”,长期摄入将引发慢性中毒,紫金矿业的污水含铜是汀江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鱼对水中铜含量的要求比较高,当达到0.1mg/L时,鱼就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

数据显示7月12日,汀江各断面铜浓度在0.04~0.11mg/L,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Ⅲ类水铜离子含量不得超过1.0mg/L。

也就是说,汀江经过一定程度的治理后,水质已达到国Ⅲ类水标准的含铜量要求。

国Ⅲ类水是可用为饮用水源的最低标准。

因此,如果福建省环保厅发布的检测结果属实,汀江水理论上是“可以饮用”的,但仍不能养鱼。

对于汀江沿岸居民来说,养鱼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

璜溪村,是汀江沿岸公认的“首富村”。

2007年,该村的网箱养鱼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

但是,2010年6月5日这个日子,将所有的一切彻底改变。

这天渔民注意到江水开始变绿,并逐渐从浅绿变为深绿,鱼儿大批量死亡开始。

毒水来了,这是渔民们的认知。

接下来的几天里,网箱养鱼户们向当地政府求援。

但是,相关机构取了水样之后,化验结果不了了之。

6月21日,毒水再次来袭,养殖户们再次向政府求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取完水样,安慰村民们称这只是“蓝藻爆发”。

养殖户们不能接受如此说法,决定自己取样去广州化验,希望得到县政府水产局的水样签字确认,证明这是汀江现场水样。

但是,他们被无情地拒绝了。

被逼无奈,养殖户们拉上两车死鱼到政府门前抗议。

6月25日,迫于养殖户压力,政府终于告知,汀江铜离子超标,但水质正常。

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在还没弄清情况之下,一场莫名其妙的补偿谈判悄悄开始了。

6月27日早上,养殖户们收到了一条来自政府的手机短信:

“请各网箱养殖户今天上午前将各自死鱼打捞送住填埋场处理(上午结束任务),下午填埋场工作人员撤离。

”据大家事后介绍:

补偿费用是,死鱼6元/斤,12cm以下鱼苗计重后按市价标准,打捞工资每100斤15元。

很显然,政府不希望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急于毁灭证据。

如此的补偿方案,对于养殖户们的损失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大家纷纷要求按市场价计算补偿额,谈判陷入僵局。

7月4日下午,即污水严重泄漏的第二天,养殖户们收到政府发来的另一条短信:

“现已明确水质污染责任主体属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并称若对之前的养殖补偿标准不满意“可协商解决”。

紫金矿业7月12日晚发布公告中提到了三个时间点:

①紫金山铜矿的工业污水,是7月3日15时50开始出现渗漏并部分进入汀江;

②7月4日下午2时30,污水渗漏事件即得到控制;

③7月8日上午10:

30的抽样检测结果是“水质逐步好转,总铜浓度下降、ph上升,总铜浓度和ph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的标准”。

公告中很值得注意的是:

政府强调的7月4日汀江水质恢复“符合Ⅲ类水的标准”,是由“环保部门”监测的。

而紫金矿业公告中,“符合Ⅲ类水的标准

”的结果则是由紫金矿业公司的“应急处理小组”发布的。

一个企业自说自话,取代专业权威部门,宣称自己的检测结果“符合Ⅲ类水的标准”,这实在令人存疑。

紫金矿业并不是第一次受污染困扰,十年之前该企业的拦砂坝在暴雨中崩溃,曾使得大批民众失去土地而被迫转行。

由于当时矿区储量尚未探明,受灾民众拿到一张紫金矿业股权证做补偿。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10年之后,财富翻了600倍。

在这发展的十年间,紫金矿业所在的上杭县GDP从25亿元一跃飙升至100亿元。

在这经济大力发展的成果里,紫金矿业功不可没,但是它也多次因环保方面的问题引发民众和社会的争议。

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初,出台“绿色证券”新规,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3天后公布首轮上市环保核查“黑名单”,紫金矿业赫然在列。

2010年5月,国家再次发布未按期完成环保整改的上市公司名单,紫金矿业仍榜上有名,包括紫金山铜矿在内的,紫金矿业旗下有7家企业被点名。

7月3日,便发生了本次极为严重的污水渗漏事故,官方公布的污水外渗量高达9100立方米。

该企业的股东谢福文曾对报社记者说,铜矿可能将是紫金矿业未来业绩的一大引擎。

根据紫金矿业2009年财报显示,该企业的其铜矿相关收入占总收入的11%,该项业务净利润占比则高达近22%。

2009年3月,紫金矿业下属的同业公司的20万吨冶炼项目开工,整个工程投资逾26亿元。

该项目的开工仪式,刷新了当地的记录,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领导齐聚一堂。

该项目是福建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1949年以来龙岩市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2011年春节,集团企业发动大家回家过年要千方百计挖人,以填补人才的空缺。

有舆论认为,该企业在铜的冶炼和生产上有“大跃进”的嫌疑,极易导致安全隐患和环保风险。

该企业尽管如此饱受诟病,尽管屡屡被点名批评责令整改,但它好像总是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每次危机皆是有惊无险。

2008年它被列为环保总局黑名单,但是并没有影响它在两个月后募集资金百亿元。

本次事件的另外一个怪现象是,当时政府已明确对外界宣布紫金山铜矿已经全面停产,但是在紫金矿业在其自己的公告并未提及“停产”二字,只在最后说了一句:

“本次事故将对紫金山铜矿湿法厂铜的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紫金矿业创造的另外一个奇迹就是,它是A股市场因为污染事故,而责令停牌的少数企业之一。

在此之前,虽然有几家上市公司疑似环境违规而遭遇停牌,但这些企业的停牌公告中并未提及和证实。

紫金A股的这次停牌事件,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环保总局和证监会进一步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环境违法信息披露的要求。

十年之前,环保总局就曾表态:

“称污染环境、牺牲公众利益换取利润的上市公司将面临环保部门和证监会的双重处罚。

”2004年,川化股份因为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污水外溢,而造成沱江水域重大污染事件,相关责任人均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以前没有加大对A股上市企业环保信息的核查,首先是这些A股企业本身环境信息披露不完善,其次是众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极其交叉,除此之外就是当地政府的“护犊子”,对利税大户的当地企业深度保护。

紫金矿业2009年底,收到证监局的整改要求,称其在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方面存在问题。

2010年2月,该企业发布《社会责任制度》,专门提及

“充分履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及“不得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

但谁能想到,就在发布《社会责任制度》之后的5个月,这次严重的污水泄漏事故中,再次被公众指出信息披露不力。

2010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表示将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同时再一次提到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和加大上市环保核查信息公开力度的重要性,并称将发布2005年至今年6月30日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报告。

国家环保总局也明确要求,紫金矿业需对汀江污染事件进一步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

第四章警钟长鸣

2010年7月3日,位于福建的紫金矿业发生严重的毒水泄漏事故,近万立方米废水溢入汀江。

流域内众多水产养殖业遭受灭顶之灾,大约200万公斤的鱼被含铜的废水毒死。

流域内的居民不敢饮用自来水,几乎所有人都靠买瓶装水生活。

这次毒水泄漏事故,将给该企业带来4亿元的损失。

地方政府时隔9天之后才向全社会通报污染情况,存在有故意迟报的嫌疑。

紫金矿业被责令整改,该有关负责人竟然厚颜无耻声称,此次近万立方米含铜毒水的泄漏事故,完全是由自然灾害引起,属于不可抗力,也不可预料。

随后地方政府全面接管了事故处理工作,对本次毒水泄漏造成污染的各种评估报告,还有待权威认证。

当地地方政府对外声明污染已经得到控制,并宣称

含铜废水没有含毒物质,汀江水质已经达到国家三类饮用水标准。

关于后续的管控措施,如何恢复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如何处置涉事企业等敏感问题,在声明中并没有涉及。

众多的公众事故,显露出高度相似的处置模式。

事后,有记者采访紫金矿业相关人员,为何延迟9天才对外披露污染信息。

得到的答复竟然是:

“配合政府维稳,防止民众恐慌”。

地方政府则在公开场合大说特说含铜废水没有剧毒,对鱼有毒害对人没事,是因为耐受力远远不如人类。

企业和政府,为了GDP的增长,不约而同地站在相同的立场,刻意淡化汀江被严重污染的事实,主观故意忽视环境的破坏和民众受到的伤害。

所有污染企业平安无事的原因都一样,那就是政府与企业的相互勾连。

上杭县政府国资委属下的投资公司是紫金矿业的大股东,这足够解释其污染如此严重,但是竟然能通过上市前的环保核查。

另外,因紫金矿业是利税大户重点项目,所以它的兴衰成败,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这就可以解释上杭县政府在处理紫金矿业污染这件事情上的暧昧态度。

各级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要GDP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和民众健康,这实在是个可怕的逻辑。

近万吨污水,200万公斤死鱼,PH为4的河水,如此严重的污染事故,瞒报9天。

作为一个上市企业原本应有的商业诚信,现实殆尽,完全无视投资者利益和股市法则。

上杭县政府与紫金矿业的勾连,使得事件的处理暧昧不清。

该污染企业似一个吃人的饕餮猛兽,只为大肆攫取利益,而罔顾环境的健康和民众的利益。

所有这一切的罪责,终将由当地政府全权买单。

暴雨不可避免,但是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却是人祸。

同时,各级管理上也存在严重漏洞。

欧美BP石油公司原油泄漏,造成墨西哥湾严重污染。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其

视为对美国环境和美国人民健康的大敌。

此类事件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则企业与政府必须尊重民众的权益,如此才有可能真正的正本清源。

高速的经济发展,其背后是各类污染事故频发,所有这些说明我国进入环境风险高发期。

但这种状态,在目前很难达到的,只能通过必要制度设计以尽可能趋近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小玲.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探讨.《现代商业》.2010年26期

2.郑玠民.关于企业伦理与企业利益关系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2013

3.汪文俊.现代企业伦理管理探析[J].2009年

4.成刚.企业伦理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J].管理与文化,2009

5.彭竞竞.加强中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