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导游词范本南京导游词Word格式.docx
《最新版导游词范本南京导游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导游词范本南京导游词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家要记得带个回去哟,是个好东西。
于是乎,11个朝代在南京这个大摇篮中,上演了你方唱罢。
我方登场的历史剧。
想当年,蒋家王朝也曾妄想据长江天险二分天下。
哪十一家,有你家吗?
我们游客中有姓孙的,姓朱的吗?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有几家了?
十。
还有一家,哪去了?
再加上南唐前的“杨--徐政权”。
杨指杨行密、徐指徐温,南唐始建政权者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也即唐烈祖李昪。
从去年年底始,南京已被定格为十一朝古都,还说十朝古都的,以后可没说当初导游没讲过呀。
南京深得帝王宠爱,可总是红颜薄命。
因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会血雨腥风。
改朝换代就像小孩子搭积木一样,不满意,推翻再重来;
牺牲的将士就像朱元璋手中捏的鸡,死了还有鸭子替代;
从天子到臣子到小卒子最后到凡夫俗子的坟墓就像路上的红绿灯一样,没两步就亮起来。
不好,不能讲了,要不然大家夜里睡不着找我唠磕,怎办?
不好意思,少说点,就打对折,就说近几百年的吧。
明朝。
葬朱元璋马皇后的明孝陵,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提到朱元璋,不能不提长35267公里的明城墙,这个数据是最新的,用美国佬的军用卫星测量出来的。
当年朱元璋采纳谋士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借沈万三的聚宝盆修筑了固若金汤的城墙。
如今以中华门城堡最雄伟,也是保存得最好。
如果有机会,登临中华门,我们既可领略明城墙的雄伟坚固,又可以回味书上报上口头上的种种历史传说,还可以幻想种种可能的结果。
当年,为了不按约定在五更鸡叫时还聚宝盆,朱元璋下令杀光全城的鸡。
从此,南京没有鸡子,就吃鸭子了。
南京的板盐、盐水鸭,皮白肉粉骨头绿,极具地方特色。
至于其中详细故事过会一一道来。
为了江山社稷安稳,朱元璋建城墙;
为了集中政权,树立朱氏子孙的威信,朱元璋比“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更狠毒,造了一座功臣楼。
皇上的心计只有刘伯温一人知晓,就装病告老还乡,临行前到中山王徐达府上——瞻园。
忘了,这园子是朱元璋亲自在泱泱金陵挑选的宝地,建成豪华的王府作为自己当初的吴王府,后来登基作了皇帝,送给徐达的。
军师悄悄说:
“楼成摆庆功宴时,你要紧追皇上,寸步不离。
切记切记。
兄弟过此别过”。
结果,除徐达外,其它功臣元老都随一声炮响而无影无踪。
究竟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是何等地位,晚上我们瞻园里的江南美美自然会告诉我们的,白天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还要去——
清朝。
南京遭到的罪孽与扬州相比较少,康熙赞朱元璋“治隆唐宋”,就是夸他功劳高过唐太宗和宋太祖。
为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
南京是明都遗都,反清复明的首领都集聚于此,清朝要国泰民安,想让鱼米之乡的江南搞好农业生产,就得收拢人心。
康熙甚至拜明孝陵,乾坤六下江南也有这原因。
所以,南京的清朝的孤魂野鬼较少。
怕人呀。
太平天国。
清军镇压,无数军兵死于战乱。
天王洪秀全本葬在荣光大殿下,后曾国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烧,最终真可谓灰飞烟灭。
想想生前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死后连安身之地都没有。
人生在此,在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同时,再想想还有什么地方没去的,什么景点没玩的,什么好吃的没尝的,什么漂亮的没买的。
短短人生几十年,少太了,我还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唉呀,那不成了老不死的了吗。
扯远了。
在当年烧成废墟的天王宫殿上建两江总督府,后又扩建为总统府。
人们常说,北有故宫,南有总统府。
故宫是封建文化的最高代表,体现了帝王之风;
总统府是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西合璧。
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帝王由故宫走向金銮殿,却从总统府走向坟墓。
如今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到南京不去总统府就等于去北京不去故宫一样,白来一趟。
链接地址:
:
//lwcool/gw/newsfile/20XX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
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
20XX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XX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
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
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
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
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
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
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
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
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
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
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
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
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陵园路—陵区总体概况—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
我们的车已驶向陵园路。
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树。
这条路也是南京绿化最好的一条林荫路。
出了陵园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好了,中山陵马上就要到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就暂时介绍到这里。
请各位游客准备随我下车,一同去参观中山陵,瞻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
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XX年春竣工。
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
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
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
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
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
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
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
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
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
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
这尊鼎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
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
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
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
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
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
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
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
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
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
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
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
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
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
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
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
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
字为颜体,遒劲有力。
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
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
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
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
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
游客们:
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
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
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
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
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
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
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
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
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
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
或许有的游客要问:
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
不是!
而是
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
6米的华表拱卫。
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
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
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
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
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
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
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
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法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
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
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
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
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
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
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婚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
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
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
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
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
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
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
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直径约43米,石矿深1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
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
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
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
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到祭堂外墓堡公园内去看一下《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山陵建设的情况。
参观完毕后,请大家准时到停车场上车,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
谢谢各位!
/wszg/listphp?
sn=1003914
秦淮河·
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
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
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XX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
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
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
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
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
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
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
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
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
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
“惜河中缺游船。
”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
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
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
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
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
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
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
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
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
“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
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
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
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
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
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
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
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
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
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
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
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
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
极星门东西
篇二:
南京著名景点导游词
1、总统府
各位游客,大家好,总统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称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总统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这里曾两度作为汉王府,清朝为两江总督府,康乾二帝的行宫,太平天国时改为天朝宫殿,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的西花园;
1928年,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改称总统府。
总统府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我们首先参观中轴线。
大家对总统府大门都不陌生,大门的原址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真神圣天门和清两江总督衙署辕门,1929年国民政府建起了这座西洋古典大门。
门楼仿古罗马凯旋门风格,有八根罗马爱奥尼圆柱,顶部有卷蜗样花纹,门的两侧还有一对石狮子,是清两江总督府的原物。
大门是一座两层半的建筑,一楼为门房、卫士室,二楼为卫兵宿舍,楼顶为升旗平台,仿中国徽派马头墙式样。
大门正中悬挂原考试院院长周钟岳题写的“总统府”三个大字。
门楼开三拱门,均为铁艺铸造,我们进入大门还能发现,这三拱门为外圆内方形。
进门迎面是大堂,太平天国时这里是“真神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是洪秀全大朝之地,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重新被恢复为两江总督署的大堂。
1912年元月一日,孙中山先生在大堂暖阁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现在大堂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匾额,两边有六幅油画,分别为:
天国风云,敕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
这六幅油画串联起了总统府的历史。
穿过大堂可见一红柱长廊直通庭院深处。
西边为原总统府礼堂(清代总督署花厅),是民国时外国使臣递交国书,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国宴的场所。
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在此登基正副总统。
进入二堂,东西两侧有“国父”和“占领总统府”油画,继续前行走上八字台阶,东西两侧分别为内外宾会客室,穿麒麟门,眼前是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局大楼,今天已成为总统府史料陈列馆。
现在我们就去总统府参观蒋介石和李宗仁当年办公的地方。
这幢两层小楼就是子超楼—国民政府的中枢办公楼。
子超楼为西洋式楼房,建于1934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
因为他字子超,所以将此楼命名为“子超楼”。
楼前还有林森当年手植的雪松。
子超楼一楼是文书局,它主要管理中枢文告、政令和玺印、文印。
二楼朝北两间为秘书长办公室。
紧挨秘书长办公室的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
南面套房为蒋介石的办公室,共有三间。
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