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312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试题选择题Word下载.docx

A.东方向B.南方向C.西方向D.北方向

12.在6°

高斯投影中,我国为了避免横坐标出现负值,故规定将坐标纵轴向西平移(C)公里。

A.100B.300C.500D.700

13.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进行测量时,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的是:

(C)

A.距离测量B.角度测量C.高程测量D.以上答案都不对

14.组织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

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工作次序上(D)。

A.先规划后实施B.先细部再展开C.先碎部后控制D.先控制后碎部

15.测量的三要素是距离、(B)和高差。

A.坐标B.角度C.方向D.气温

16.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是(C)

A.1956年黄海高程B.1965年黄海高程C.1985年黄海高程D.1995年黄海高程

17.目前我国采用的全国统一坐标系是(D)

A.1954年北京坐标系B.1980年北京坐标系C.1954年国家大地坐标系D.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8.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A)

A.铅垂线B.水平线C.切线D.离心力方向线

19.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一个,称为(B)

A.平均水准面B.大地水准面C.统一水准面D.协议水准面

20.在高斯投影中,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则变形(A)。

A.越大B.越小C.不变D.北半球越大,南半球越小。

第二章:

水准测量

1.视线高等于(A)+后视点读数。

A.后视点高程B.转点高程C.前视点高程D.仪器点高程

2.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D)。

A.方向B.角度C.距离D.高程

3.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B)。

A.切线B.法线C.垂线D.曲线

4.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

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B)处。

A.靠近前尺B.两尺中间C.靠近后尺D.无所谓

5.产生视差的原因是(B)。

A.仪器校正不完善B.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C.十字丝分划板不正确D.目镜呈像错误

6.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D)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D.与距离或测站数

7.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C)。

A.

 B.

C.

D.

8.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B)。

A.高于前尺点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D.与前尺点等高

9.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A )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竖轴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D.以上三者

10.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A)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D.以上三者都不正确

11.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B )

A.高;

B.低;

C.等高D.无法判断

12.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D)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照准部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代替脚螺旋 D.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器

13.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C )A.

(N—测站数)B.

(N—测段距离)

C.

(N—测站数)D.

(N—测站数)

14.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A)。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600D.相交1200

15.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 A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D.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16.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D )。

A.看清近处目标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D.看清十字丝

17.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C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

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D.让眼睛休息一下

18.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D )。

 

A.使视准轴平行于管水准轴 B.使视准轴水平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D.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19.水准测量中为了有效消除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的影响,应注意(B)。

A.读数不能错B.前后视距相等C.计算不能错 D.气泡要居中

20.等外(普通)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一般规定为:

(A)mm(L为公里数,n为测站数)。

A.±

12

B.±

40

C.±

 D.±

第三章:

角度测量

1.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B )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的空间实际线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竖直面的投影线D.这两条直线在某一倾斜面的投影线

2.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A)。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B.与望远镜相对转动C.不动D.有时一起转动有时相对转动

3.当经纬仪竖轴与目标点在同一竖面时,不同高度的水平度盘读数(A)

A.相等B.不相等C.盘左相等,盘右不相等D.盘右相等,盘左不相等

4.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A)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D.使视准轴平行于横轴

5.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D)误差。

A.对中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C.整平D.2C

6.用回测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D )。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继续观测或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D.整平后全部重测

7.在经纬仪照准部的水准管检校过程中,大致整平后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把气泡居中,当照准部旋转180°

后,气泡偏离零点,说明( C )。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横轴 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

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8.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D )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整平D.指标差

9.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C )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A.对中  B.照准  C.目标偏离中心D.整平

10.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

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

时,水平角

的计算方法是(C)

A.

=

-

  B.

  

11.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A)。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D.水平度盘位于铅垂位置

12.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

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

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D )

A.57o10′24″B.-14o49′36″C.104o49′36″D.14o49′36″

13.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置平,使其竖盘读数为90°

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A)

A.

=90o-L;

B.

=L-900C.

=180o-LD.L-180o

14.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D)

A.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 B.使竖盘指标指向90°

C.使度盘指标指向2700D.使度盘指标指向90°

或2700

15.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B )

A.相同;

  B.不同;

 C.盘左相同,盘右不同D.盘右相同,盘左不同

16.在全圆测回法的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的两次读数之差叫(A )

A.归零差  B.测回差  C.

互差D.指标差

17.在全圆测回法中,同一测回不同方向之间的2C值为-18″、+2″、0″、+10″,其2C互差应为( D )。

A.-18″   B.-6″  C.1.5″D.28″

18.竖角亦称倾角,是指在同一垂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其角值范围为(D)。

A.0°

~360°

  B.0°

~±

180°

  C.0°

~±

90°

  D.0°

~90°

19.在测量学科中,水平角的角值范围是(A)。

20.在经纬仪水平角观测中,若某个角需要观测几个测回,为了减少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间应根据测回数n,按(B)变换水平度盘位置。

A.90°

/n  B.180°

/n  C.270°

/n  D.360°

/n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在测量学科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A)测距。

A.视距法B.经纬仪法C.水准仪法D.罗盘仪法

2.为方便钢尺量距工作,有时要将直线分成几段进行丈量,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直线上的工作,称为(B)。

A.定向B.定线C.定段D.定标

3.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C)。

A.0.02/100B.0.002C.1/5000D.1/10000

4.钢尺检定后,给出的尺长变化的函数式,通常称为(C)。

A.检定方程式B.温度方程式C.尺长方程式D.变化方程式

5.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

,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D)。

A.96°

B.276°

C.86°

D.6°

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

C.闭合差D.绝对误差

7.坐标方位角是以(D)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假定纵轴方向D.坐标纵轴方向

8.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坐标差值

9.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

=126.72m,

=126.76m,其相对误差为( A )

A.K=1/3100  B.K=1/3500  C.K=0.000315D.K=0.00315

10.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

=207o15'

45”,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

为(C)

A、117o15'

45”B、297o15'

45”C、27o15'

45”D、207o15'

45”

11.精密钢尺量距,一般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是尺长改正、(D)改正和倾斜改正。

A.比例B.高差C.气压D.温度

12.直线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A)

13.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C)。

A.真磁角B.真偏角C.磁偏角D.子午线偏角

14.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中央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B)。

A.中央线收敛角B.子午线收敛角C.磁偏角D.子午线偏角

15.坐标纵轴方向,是指(C)方向。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中央子午线方向D.铅垂方向

16.能测定直线磁方位角的仪器,是(D)

A.经纬仪B.全站仪C.陀螺仪D.罗盘仪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下列误差中( A )为偶然误差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C.视准轴误差D.水准管轴误差

2.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A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D.容许误差

3.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B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D.容许误差

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1.国家控制网,是按(A)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A.一至四等B.一至四级C.一至二等D.一至二级

2.导线点属于(A)

A.平面控制点B.高程控制点C.坐标控制点D.水准控制点

3.下列属于平面控制点的是(C)

A.水准点B.三角高程点C.三角点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C )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D.经纬仪导线、电磁波导线、视距导线

5.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 )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D.测水平角、测竖直角、测斜距

6.附合导线的转折角,一般用(A)法进行观测。

A.测回法B.红黑面法C.三角高程法D.二次仪器高法

7.若两点C、D间的坐标增量

为正,

为负,则直线CD的坐标方位角位于第(D)象限。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8.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o,其两端间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C )

A.

 B.

  C.

9.导线全长闭合差

的计算公式是(C):

A.

B.

C.

D.

10.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公式是(C)

A.K=M/D  B.

  C.

11.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 C )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D.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12.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B)。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B.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D.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

13.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D)。

A.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B.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D.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第七章全站仪使用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1.等高距是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A)。

A.高程之差;

B.平距;

C.间距D.斜距

2.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C)。

A.D=

B.D=

C.D=

D.D=

3.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D)来判断。

A.助曲线;

B.首曲线;

C.计曲线D.高程注记

4.在比例尺为1:

2000,等高距为2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

%,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B)

A.10mm;

B.20mmC.25mmD.30mm

5.两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两点(A)之比,再乘以100%。

A.高差与其平距;

B.高差与其斜距;

C.平距与其斜距D.斜距与其高差

6.在一张图纸上等高距不变时,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是(A)。

A.平距大则坡度小B.平距大则坡度大C.平距大则坡度不变D.平距值等于坡度值

7.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1:

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B)

A.b与M无关B.b与M相等C.b与M成反比D.b与M成正比

8.在地形图上表示的方法是用(D)

A.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和注记B.山脊、山谷、山顶、山脚

C.计曲线、首曲线、间曲线,助曲线D.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9.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D)

A.组织领导、场地划分、后勤供应B.计算坐标、展绘坐标、检核坐标

C.资料、仪器工具、文具用品的准备D.图纸准备、方格网绘制、控制点展绘

10.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A).

A.15m;

B.20m;

C.30mD.35m

第十章建筑工程测量

1.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B)、水平角和高程。

A.空间距离B.水平距离C.空间坐标D.平面坐标

2.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主要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D)和距离交会法。

A.横坐标法B.纵坐标法C.左右交会法D.角度交会法

3.建筑场地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有建筑方格网、导线和(A)。

A.建筑基线B.建筑红线C.建筑轴线D.建筑法线

4.在建筑物放线中,延长轴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C)法和轴线控制桩法。

A.平移法B.交桩法C.龙门板法D.顶管法

第十一章:

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