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3095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下载.docx

语言文明、行为文雅、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具有“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和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本事”四大心理与行为特质的世纪新人。

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益终生,成为新世纪的“绅士”和“淑女。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命,是一场面向课程、面向课堂、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洗礼。

”(日本佐腾学)这场革命,让中国的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迅速腾飞。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政规意见。

从相关文字中,我们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倍受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

“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管理规程》中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是: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自我管理、分辩是非的能力。

(二)研究基础

吉安镇连接永川区与泸州市,是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交界镇,吉安小学位于吉安镇场镇,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小学。

现有22个班,学生1200人,教师56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为了改善生活,忙于耕种或外出务工,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疏于对孩子行为的指导,有的是夫妻一方外出,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了一大批由祖辈、亲戚、朋友照管的“留守孩子”,每班约有80%以上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等问题也就渐显突出:

他(她)们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

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

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

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

缺乏家庭管教,自私、挑吃拣穿、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等不良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现实问题。

我校立足农村实际,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需求,亮出真诚心,为他(她)们的父母分忧、解难,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从2004年秋期起,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尝试学生寄宿制教育,迈开探索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可喜成绩: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寄宿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得到进一步提高;

培养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寄宿制管理、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

从2009年秋期起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取消了学生寄宿制教育后,现把课题转向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

1.系统论理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该课题正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校内的各科室各年级组别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此课题通过对学校内部的实情分析,对学生现状行为能力的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策略,并形成相应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2.校本管理理论

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强调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校本管理强调学校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的原则、管理的策略、管理的机制都应该发生转变。

此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和研究,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发现与发展,从而达成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以人为本理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素质教育总的要求:

让学生做到: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

此课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培养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

“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些理念和观点,都是引导我们进行研究的有意义的有力支撑依据。

二、课题界定

(一)农村小学生

课题中“农村小学生”的是指居住在农村,读书在农村的小学生。

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永川区吉安镇吉安小学校的所有小学生。

(二)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

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

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指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稳定的行为,在我们的课题里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两方面。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个涵义,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倾向,同时也包括矫正小学生不好的行为倾向,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

(三)策略

“策略”从名词意义上讲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具体到本课题中,则是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矫正不良习惯。

通过对照《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教育的合力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营造育人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管理学生的制度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校貌。

3.完善机制策略。

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们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丰富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评价机制和有效策略。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2、如何促使学校良好文明氛围的形成。

一方面学校加大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投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遵规守纪的教育,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让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3、如何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4、如何总结出一系列培养学生的策略。

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摸索出一系列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民主与开放相结合原则。

该课题是面向全校师生的课题,是群策群力,开放自主的课题。

遵照民主与开放原则,不走形式,不搞主研人员一言堂。

2.整体与个性统一原则。

研究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又要整体促进学生文明素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作引领,实践来认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原则。

对该课题涉及的国内外既有的成绩,我们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同时要结合时代精神,勇于开拓创新。

五、研究方法及手段:

(一)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形成的习惯情况。

(二)调查法

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情况。

(三)行动研究法

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

(四)个案研究法

选取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五)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及相关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1年04月——2011年7月)

1.调查分析,摸清情况。

通过采用教师观察、师生访谈、学生观察日记等形式摸清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明确目标,提出理论假设,分工合作。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充分整合各方面教育的合力,而且应该长期坚持,贯穿于我们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从学生的管理制度、学校环境的营造、师德群体的建设、家校之间的联合、综合实践的检测、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等多种途径来逐步实现,由此,我们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课题组成员分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分年段落实负责人,低段由赵华平、中段由张淑梅、高段由刘波这三位教师具体负责。

3.对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理论,收集资料。

学习相关文件材料,如《小学生一日常规》、《新课程实施纲要》等,学习有关习惯养成教育的论著,如《叶圣陶论文集》,促进实验教师进行习惯教育的重视。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09月——2012年7月)

1.各子课题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并分阶段研究。

分别制定出“低、中、高年段“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其具体思路:

根据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初步划分出不同年段所应该达到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探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养成这些习惯的具体途径、方法,收集学生个案,教育活动案例。

2.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收集过程性资料。

随时注意收集研究活动中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所发生变化的事例(其中包括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的事例),研究人员随时撰写能说明问题的学生个案,并对自己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整理,撰写教育活动的案例,更进一步说明这些教育活动的成效,以便整理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生习惯养成的范例。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资料分析。

主要是对课题中整理出教育活动案例以及学生个案,分析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各种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

2.低、中、高段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行为。

3.总结课题成果。

4.结题。

七、课题研究对象

我校1-6年级所有小学生。

八、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专家策化,全员参与

1.专家策化

建立专家小组;

(王强、周光烈、张优座、廖荣德、杨洪绪、李雪梅、刘扬平、代生兰、孟英富、赖明勇、李静)

2.全员参与

建立管理团队;

(组长:

谢冰副组长:

李科、冯德成成员:

周贵川、李丽娜、谢相萍、袁长刚、李文建、凡安琼、刘波、赵华平及杨景琼、张淑梅、毛启强、徐春花等班主任)

(二)课题研究成员分工

1.课题主研成员及任务分工

谢冰(统领课题各组,协调课题人员工作分工)

冯德成(负责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李科(牵头实施课题、负责课题成员的职责分工和课题研究具体过程的指导)

李丽娜(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具体活动的组织)

谢相萍(负责整个课题方案的落实和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赵华平(负责低段“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张淑梅(负责中段“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刘波(负责高段“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2.课题协研成员:

周贵川、凡安琼、袁长刚、张红梅、陈德兰、陈周定、张强、邱凯波、毛启强、徐春花、杨铃、盘彬、杨景琼、刘汉祥、黄明书、罗明全、晏世英。

3.课题组:

组长:

李科

成员:

谢冰、冯德成、周贵川、李丽娜、谢相萍、李文建、凡安琼、赵华平、刘波、张淑梅、徐春花;

九、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我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保障实验期间开展师资培训、开展特色课堂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资金。

(二)机制保障:

学校行政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促进,及时反馈信息,矫正非规范行为,并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把科研工作的优劣作为聘任、晋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物质保障:

加大特色学校建设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开展特色学校课堂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所需资料除图书室藏书外,准备还采购一批相关资料和图书,并购置多媒体设备、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等德育活动所需器材。

(四)组织保障:

1.重视理论学习:

主要是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各学科新课标和相关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理论。

每期每位研究人员要有完整的学习记录。

课题组定期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2.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

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3.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

在子课题中实行课题负责制,做到研究人员的任务明确,按时完成阶段研究计划、小结,有研究论文或经验文章发表、交流。

十、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2.形成教学模式案例论文集。

包括教育案例、教育实录、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教育反思和教育论文等文本及电子文档,汇集展示。

3.师生成绩。

包括教师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教育研究论文、教育案例等,学生参加德育、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交流成果;

名师、名学生。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小学管理规程》

《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二○一一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