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班惠冠华 走进尘埃中的传奇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世界Word文档格式.docx
《10班惠冠华 走进尘埃中的传奇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世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班惠冠华 走进尘埃中的传奇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世界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戏剧性
Abstract
ZhangAilingwasthelegendwomanofthe1940s,herworksstillhadquitemanyreadersuntilnow.Hernovelshaduniqueview,mostlytookfemininestoryasthetheme,andhadthedesolateestheticsense.Thenovelsprovidedthehumanmuchfoodforthoughts.Thatthereasonwhyherworkscouldobtaineverybody'
sapprovalandsuccessfully,wastheuniqueartisticindividualityinherworks.ZhangAiling'
snovelsunfoldedsatirizeworld,describedthepeoplewhointhegloomycornersociety:
thechildbride,inthecolonyforeigner,themaid,doesnothavethestatuslover,anddoesnothavethemotherland’smixedbloodperson,thesewereverydifficulttoseeintheothers’works.Atthesametime,herwriting'
scharacterwasmostlyselfish,people'
spointofviewdistortiondistorts,becauseeachofthemlackedthelove,longgedforobtainingthelove,andcouldnotobtainthenormallove,andthereforetheirloveandthemarriagehadthetragedy.Thetheatricalstage'
sdemonstrationwasalsointheZhangAiling’snovels.Itwasaveryimportantpart.ItcouldbesaidthatZhangAilingwithherspen,constructedonestrangely,andmulti-coloredworld.
Keywords:
satirizestheworld;
desolation;
tragic;
theatricalnature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第1章
讽世的风俗画……………………………………………………………………2
1.1异质化的边缘人的描写…………………………………………………………2
1.2对混血儿的描写…………………………………………………………………3
1.3对生活在殖民地的杂种人的偏爱………………………………………………3
第2章恋爱与婚姻的悲剧性……………………………………………………………4
2.1爱被旧式家庭所扼杀……………………………………………………………4
2.2爱情屈服于金钱…………………………………………………………………5
2.3爱情流与生活程式和游戏………………………………………………………6
第3章
小说中戏剧性舞台的展现………………………………………………………8
3.1作品中具有“花旦”女人原型的描写……………………………………………8
3.2十分现代的叙事手法…………………………………………………………9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前言
张爱玲,一个现今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绝对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之一。
是40年代的文坛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传奇》和《流言》一出版,即成为上海文化界最畅销的书。
她的作品在读者和文化界中间都有广泛的影响。
因此,一些相关的评论纷纷出版发行。
他们以纯正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眼光,发现了张爱玲的独特价值。
人们常说:
文学作品往往将作者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思想情感等寓含其中,借助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认识,而张爱玲的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具有“苍凉”的美学风格,无论是塑造人物还是场景设置方面,都体现出直觉的戏剧化追求。
她的作品还多以婚恋为题,展现的几乎是沪港洋场里的畸情人生。
张爱玲具有对人生精深洞察和描写能力,委琐、卑微、庸俗、自私讽世,可以说是张氏笔下人物的通病。
所以说张爱玲作品中独有的艺术特色和魅力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在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她就是——张爱玲。
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一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1]她在当时,现在,甚至将来都不减美丽的代表作《传奇》、《流言》,也被人们称为“奇迹”样的杰作。
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相提并论:
而反对者,虽然对她的一段私情有些议论。
但她们也仍旧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分,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
为什么她的作品会受诗人的瞩目,她的作品又具有哪些独到之处,下面就具体谈一下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1章讽世的风俗画
张爱玲对某些阶层的风俗捕捉十分注意,不论是代表上层阶层生活的《金锁记》、没落世家的《创世纪》,还是代表下层阶层的《连环套》,她对不同身份、不同生活细节的铺陈,令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风俗画、她的视野、她的焦点非常特殊,可以通过她对特异阶层的阴暗角落的展示来进行讨论。
这个角落充满社会的边缘人:
童养媳、在殖民地的外国人、婢女、没有名分的情妇和没有祖国的混血儿。
1.1异质化的边缘人的描写
纵使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物,他们仍有爱情需求,但因置身于黑暗的环境,他们的情欲因而扭曲变型,像野地中的荆棘、漫山的野花,刺目泼辣。
男人被女人套住,女人被名分套住,只基于最根本的生存需要,有时甚至到了饥不择食的境地。
他们求生的手段是强悍的,生命的基调却是悲怆的,他们要的并不多,却要拼一生的力量去追求那种一般人可以轻易拥有的名分与安稳的生活,而他们却一生也追求不到,因此格外令人感到悲怆。
就像《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葛威龙和梁太太,她们的内心充满饥渴,爱情与物质似乎永远都得不到满足,而她们却被流放在了世俗礼教之外,奇异的风俗、奇异的爱情、奇异的人种,致使他们远远脱离了汉人心中的世界,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异质化了,但他们自有他们的生命,自有它们的生活,从而显得更泼辣、更顽强。
而霓喜连环式的爱情故事,套来套去,目的是套住一个男人,渴望能得到名分,但终究是套套落空。
她偷情、调情的手法都充满了怪诞的情节和奇风异俗。
霓喜是性爱乐园中的冒险家也是女勇士,她的追求似乎是恶性循环,这使她无法提升成真正的英雄,结果她成长为一头大猫,充满智慧与神秘力量的兽,她更接近《传奇再版序》中荡妇的原型,“荡妇阔大的脸上涂着极大的两片胭脂,连鼻翅都擦红了,只留下极窄的一条粉白的鼻子,这样装出来的希腊风的高而细的鼻梁与她宽阔的脸很不相称,水汪汪的眼睛仿佛生在脸的两边,近耳朵,像一头兽。
”(《传奇再版序》)
张爱玲喜欢用“兽”、“大猫”、“小猫”来比喻这类女人,这种动物意象赋予女人了原始的泼辣。
1.2对混血儿的描写
混血儿也是张爱玲描写的对象,娇蕊是新加坡华侨,作者借振保的眼睛勾勒了一个南洋华人的形象:
“她那肥皂塑就的白头发底下的脸是金棕色,皮肉紧致,绷得油光水滑,那眼睛像伶人似的吊了起来。
一件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墨条子上可以略猜出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一寸都是活的。
”娇蕊的言行习惯与传统的中国女人不同,她吃咖喱羊肉,喝钙乳,吃糖核桃,不太会写中国字。
她所懂得的一技之长是玩弄男人,像她这种混合婴儿的头脑与成熟妇人的美的女人在中国是异类,所以振保与她在一起,“好象和一群正在长大的孩子同住,真是催人老的。
”同一篇中也有一个混血儿女人艾许太太,她是英国人,嫁了个杂种人,丈夫是生在中国的,已经是中国的第三代了,而艾许太太在英国的最后一个亲属也亡故了。
她已经回不去了,却长说:
“本来我今年夏天要回家去一趟的——我丈夫实在是走不开!
”尘世与纯情,婚姻与爱情,作者揭示的正式这样一个尖锐对立的世界,文化束缚了人性,现实不给情感一席之地,婚姻与爱情冲突,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世界啊!
作者正是基于这种荒谬感来表现出那些混血儿情感生活的[2]。
1.3对生活在殖民地的杂种人的偏爱
本来艾许太太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是没什么作用的,作者却用了偌大篇幅描摹她的影象,除了衬托故事的异样风情之外,张爱玲对于生活在殖民地的杂种人似乎特别的偏爱,虽然杂种人是租界特有的景象,但同时代的作家如此关注这些非正统的中国人的,只有张爱玲。
不同的血源带来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甚至怀疑自己的母亲也不是正统的中国人,因此才有那些凄然的行径。
而杂种人智商高,我们在炎樱身上可以看到,她那慧洁的心灵,特殊的行径,张爱玲被深深倾倒。
杂种人的思考与行径不受一元化的礼教的束缚,张爱玲常从他们的立场或眼光来看中国人,这使她脱离五四大中国的叙述,而进入另一种诡异的曲调。
不管是上层阶层、没落世家、遗老家庭还是杂种人,张爱玲写来都丝丝入扣,她对特定阶层风俗的掌握极精确,细节的描写更是体贴入微。
这使她的小说展现出了一幅幅讽世的世俗画,进而变成时代的集合影象。
第2章恋爱与婚姻的悲剧性
可以说,张爱玲所诉说的多是没有爱的爱情、婚姻、家庭故事,正如刘川鄂在《张爱玲传》中所指出的“张爱玲的世界是遍布着不完美”,她写出了人性在社会里的迷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迷失人性和冷漠人情的真正原因,是爱的缺失。
[3]从这个角度看,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情感世界,无疑是爱的真空。
下面,我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说明。
2.1爱被旧式家庭所扼杀
家,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爱意的字眼,可是,在旧式的传统和礼教的规范下家庭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变成了爱的坟墓.我们都知道,两性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爱情发生于人类两性间肯定性审美情感,更是审美者、文学家笔下亘古不变的话题。
然而,在一个旧式的家庭里,在三纲五常的规范下,爱无疑是种奢侈品,是家庭成员和婚恋男女很难享受到的。
在漫长的家长制的古代社会里,对于爱情的需求被视为有违礼教的非分之想,完全被排斥在缔结婚姻时考虑的因素之外。
当时子女的婚姻是家长包办的。
家长考虑的是家庭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不是子女的爱情。
张爱玲的家庭和她父母的婚姻就是这样。
但是,又必须承认有无两性互爱的爱情生活决定着两性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幸福与否,于是,这种家长包办丝毫无视男女双方当事人的感受和意见的婚姻制度,将他们追求爱情的渴望权利剥夺尽,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感情的冷漠和痛苦。
由于当时是男权社会,少数有钱的男人可以通过宿娼买妾以弥补婚姻的不足,或是去过淫乐的生活,而这又将他们的妻子推入了更为难堪的境地。
这种婚姻制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和有力的批判。
《金锁记》中的七巧就是被旧式的婚姻制度所扼杀的典型。
虽然是嫁女儿,但是选择权却在她的哥哥手里,考虑的却是整个家庭的利益。
所以她得不到快乐,正常的生理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她心目中的那些对爱的幻想无法实现,所以她的性格变得恶劣,虽然也曾得到过爱的光辉,沐浴在“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中,但她的人性被黄金枷锁给弄得扭曲变形、致使她残酷的抹杀了自己的情欲和希望,从而也无法忍受自己儿女的生活乐趣。
儿女的幸福,在她眼里全变成了恶毒的笑柄,她嫉妒所有人幸福的婚姻,亲手扼杀了儿女的爱情和家庭。
她逼女儿吸毒,她逼儿子供出床第之事把媳妇折磨死了,她用“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断了儿女的婚姻,七巧的变态令人毛骨悚然。
张爱玲围绕着七巧欲望的沉沦把她因为被旧式家庭所扼杀的爱情悲剧揭示的淋漓尽致,展示了一出“人类古老记忆中的罪恶”。
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对于旧式婚姻制度的血泪控诉。
2.2爱情屈服于金钱
无论何时何地,理念的、感情的东西都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爱也不例外,而爱和金钱,二者又时常体现为势不两立。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就描写了很多由于经济地位不平等给婚恋双方带来的不幸和拜金所造成的婚恋悲剧。
《倾城之恋》写的是双方经济上的差异给恋爱带来的苦楚。
范柳原是一个富商,他有很多钱所以经常寻欢作乐,不再愿意受到婚姻的束缚。
洋场的生活腐蚀了他,他喜欢上了穷遗老的女儿白流苏,然而却只想让她作自己的情妇。
他一会是高等的调情者,一会儿又是老实的恋人。
白流苏为了长久地抓住他也曾努力争取与他结婚,但最终因为她不能够独立,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娘家又无法再待下去所以就屈服从了他。
后来由于一场战乱白流苏侥幸与范柳原结了婚,但作者认为那偶然因素带来的“幸福”,带来的“圆满的结局”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作品给人感受颇深的主要是:
双方经济的巨大的差异抹杀了这场恋爱的风景,将美好的爱情演绎的索然无味。
让人们误以为这个结局就是圆满的幸福的,两个有情人终情眷属了,而却不知道更大的更多的不幸乃至灾难将要来临了。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也是经济作用下的一个牺牲品。
曹七巧的婚姻是由哥哥包办的旧式婚姻,但七巧对这桩婚事的也并没有极力的反对。
相反七巧准备牺牲自己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婚姻,牺牲自己的青春,忍受着不能有的正常的生理需求来换取荣华富贵,却没有想到自己对于性爱的需求会是那么的强烈。
性爱方面的缺失不仅造就了她自己一生的不幸,而且还去破坏女儿和儿媳的幸福。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有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4]不论是流苏,还是七巧,她们的经济状况都与男方存在着悬殊的差距。
给她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苦涩和不幸的,主要是她们在经济方面的窘竟和她们拜金主义的婚姻观。
通过这些文学形象的塑造,张爱玲抨击了金钱社会对人类爱情婚姻生活的侵害,这不得不让人们去正视婚姻这个神圣的话题。
2.3爱情流于生活程式和游戏
在张爱玲的小说所设定的特定背景下,青年男女对于婚姻和爱情都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认真的态度,他们把爱情和婚姻当作人生的一种必然经历,为了经历而去经历,也就形成了为了恋爱而恋爱和为了结婚而结婚。
当恋爱结婚成为一种生活程式和游戏时,许多青年人就会像完成例行公事一样,在没有遇到意中人之前就匆匆然、昏昏然的踏上了这一关系终身幸福与否的人生征程。
《年青的时候》描写的就是这种现象。
仅仅一次误会就引起潘汝良的恋爱兴趣。
他对于沁西亚的感情可以说是“说不上喜欢不喜欢”。
但是为了恋爱他竭力避免去注意她的缺点,而“单去捡她身上较诗意的部分去注意,去回味”。
他是为了恋爱而恋爱。
文中的沁西亚是住在上海的俄国姑娘,因为在上海她难以找到中意的男朋友,便随便找了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她,她也不怎么喜欢的俄国人结婚了。
她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作品通过潘汝良的自省和沁西亚的萎靡不振暗示出这种不以真爱为基础的婚恋的极端危险性。
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一个没有爱的基础就建立的家庭更是不幸的,是悲哀的。
无论是爱还是婚姻都应该是两个人去经营的,去维护的,是用爱心和真诚去建立的。
像这种为了恋爱而恋爱,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事情,在现代的社会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更是值得我们去深深的思考的,这样的婚姻大多都会以悲剧为结局的。
同时,有一些人视性爱如游戏,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婚恋现象,张爱玲也不会视若无睹。
例如《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乔琪。
他喜欢葛微龙,但是他却每天都朝秦暮楚,后来勉为其难的就结了婚,却寄希望于以后微龙经济收入差时再离婚。
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应该让人们去唾弃,因为他把最神圣的婚姻变成了一种性爱游戏,玷污了爱情这两个字的的真正含义。
再如《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主人公佟振保正途出身,凭本事赤手空拳打天下,他很喜欢女人,他的情感天地也是驳杂分呈东倒西歪的,只要是对他的名声和地位有碍,无论多深的感情他都会毫无保留的割舍。
他总是在不伤大雅的范围内,也有偷吃禁果的愉悦,在意念之中,敢做非分之想。
所以他生活的并不幸福。
由于他对自己婚恋的不认真和敷衍,亲手制造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同时也给对方带来了伤害,造成了不幸。
婚恋是人生的大事,理所当然认真对待。
任何以游戏或敷衍态度来对待婚恋的人,和以盲目从众心理对待的人,都会成为婚恋的受害者,都不可能成为了幸福的人。
通过张爱玲笔下人物的情感世界,我们发现:
每个人都缺少爱,渴望得到爱,而又得不到正常的爱。
或是由于外界的原因,或是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只能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在贫瘠的爱的荒原上,苦苦的孤单的跋涉。
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就出现了张爱玲笔下的这独特的一群人,也出现了这一群人所构成的独特的爱的真空。
第3章小说中戏剧性舞台的展现
《传奇》与戏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好比在古典文学文类中“传奇”既是小说也是戏曲。
张爱玲喜欢套用民间戏曲的剧名为小说的篇名,如《金锁记》、《连环套》、《倾城之恋》……她的小说受民间戏曲的影响不亚于古典小说,所有的情节背景存在着一个戏剧性舞台,人物的动作像舞台人物一样夸张,他们沉浸于自身的表演中反而形成一种疏离效果,因此她常把小说的时空拉得很远,跟现实保持着一点距离,如“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月亮的晚上……”或“胡琴咿咿呀呀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观众隔着一点时空距离,欣赏着一出又一出既写实又充满象征的戏。
3.1作品中具有“花旦”女人原型的描写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很多都有“花旦”的原型,美丽活泼,似乎浑身都是戏。
花旦给人的是安慰的感觉,她不会受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会显得“理直气壮”,仿佛时时刻刻放开喉咙就可以唱上一段,然而她似乎也代表了中国青春永驻,因为花旦具有一种原始性和一种孩子的稚嫩。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主角,尤其是《传奇》中人物多多少少具有这种特质。
但其中最具有花旦气息的理应是白流苏,“阳台上,四爷又拉起胡琴来了,依着那抑扬顿挫的调子流苏不由的偏着头,微微飞了个眼凤,做了个手势。
她对着镜子这一表演,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萧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
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着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
她忽然笑了——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那音乐便戛然而止。
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好似胡琴诉说的是一引起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关了。
”(《倾城之恋》)[5]
流苏就如同从戏台上走出来的花旦,她擅于做作,懂得低头,连范柳原都说:
“你看上去不像这个世界的人,你有许多小的动作,有一种罗曼蒂克的气氛,很像唱京戏。
”连流苏自己也不否认。
由此我们很清楚的就可以看出流苏真的很有唱戏的潜制和天赋。
女性通过婚姻获得一张长期饭票就成为了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奋斗的终极目标。
白流苏挖空心思的想和范柳园结婚,因为目的过于明确我们无法看清她是否真的爱他。
一个放荡男子一个传统的女子在多少次的明挣暗斗,多少回算尽心机之后,还是若即若离,连固定的情人都算不上。
他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白流苏并不爱他,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白流苏被彻底羞辱了。
由此也应了流苏的那句话:
“唱戏,我一个人也唱不成呀!
我何尝爱做作------这也是逼上梁山。
人家跟我耍心眼儿,人家还拿我当成傻子呢,准得找着我欺辱。
”看来,无论是这场戏剧还是这场恋爱真的不是流苏一个人来完成的,从始而终都是范柳原陪着这个具有“花旦”原型的女人来演绎的。
[6]
在流苏生活中都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气氛,使小说变成有声有色,让读者读小说的时光如同掉进了戏里,掉进一个迷茫的世界里。
文章从开始到后来所有的看似浪漫的调笑和爱怜,以及令人心动的情话无不带着戏剧性的色彩。
两个人明知道是游戏,却还假情假意地继续着,这不能不让读者动容,为戏剧性的人世情爱捏把汗。
3.2十分现代的叙事手法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出又一出充满了色彩、声音、表情、动作等等的戏剧。
《红玫瑰与白玫瑰》写了佟振保的情史。
文中有好几次都写到振保和娇蕊的调情方式,如“心如公寓,谁都可住”的对谈,过于娴熟的接吻等细节十分的精彩,词语的运用是十分现代的。
振保的几次情事都是很前卫的,是现代都市情事的典型。
第一次是和巴黎街头的一个妓女发生的关系,尽管不堪入目,但也算得上上了一堂性的启蒙课。
第二次是和一个叫“玫瑰”的姑娘,算得上一场纯情的“初恋”。
第三个是娇蕊,等于和一个有夫之妇有的不伦之恋,但娇蕊却是小说里真正的“红玫瑰”。
而第四个却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孟烟鹂,是文中的“白玫瑰”。
这篇小说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鬼魂报复的套路,是现代笔法运用的匠心独具之处。
佟振保感情的悲剧性的产生原于真情的失落,他甘愿作红玫瑰的牺牲,却始终摆脱不了白玫瑰梦魇的追迫。
文中颜色的对比是小说一直依循既定的调子,即表现了振保一心营造的理性世界的脆弱及其自我的崩溃。
然而文中的现代手法在于模糊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明显而充分地体现在了小说的最后,其叙述紧张而浓缩,充满吊诡和反讽,色彩的对比非常的强烈。
最后描写“她(鹂烟)穿着一身黑”,轻轻一笔便倾覆了她的“白屏风”形象,也模糊了红白玫瑰之间的界线,不惜打碎其辛苦经营的白色世界。
而小说的结语:
“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意含着揶揄与讥讽乃至藐视,这也是张氏一贯的不作斩钉截铁结局的风格,但包含更深一层的意思。
可见色彩,表情等等的运用在本文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7]
所以说张爱玲戏台不全然是古典的旧戏台,她赋予它们新的形式和内涵,似乎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亦是未来文明的寓言,心与旧的交融产生了一种诡异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