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2589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以制度文化促教学工作管理Word下载.docx

1672-1578(2012)08-0017-01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校长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1.建章立制,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但能使教学工作按既定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运转,而且能够发挥约束与激励作用,引发教师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追求。

制定规章制度应依据国家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就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把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成有序、高效、科学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学校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的基本文件、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材设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科研、教学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二是要求教师执行的规范教学行为的制度如课堂教学常规、集体备课要求、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教学能力考查制度和实施方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

三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如:

“同伴互助”帮教活动考核办法、青年教师综合考评办法等;

四是激励教师提升师德师能的制度如:

教师师德考核制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年度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各类先进评价制度等。

实际工作中,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将相关制度细化和转变为如教学计划表、进度表、检查表、教学日志、教师手册等教学管理细节,将教学工作全方位地纳入其中,理顺教学关系、规范教学行为,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效管理,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教学常规包含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就是要对教师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实施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发挥集备功能,提升教师备课能力。

备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和学情的整体把握能力。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形式,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在集思广益、合作研究中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学校的集备制度要求,每个备课组期初制订必须确实可行的集备计划,教研组定时进行检查。

每周每个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集备,讨论课题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告诉主讲人,要求其先将下一周的教学设计完成,然后在备课会上统一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教学设计,交由本年级教师共享。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并充满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而且每个班级学情不同,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在课后实行“教学反思”,通过集体反思和讨论,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在这种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群体智慧,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把课前准备、课中施教与课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教师的备课成为了一个动态生成的、激发教学智慧的过程。

  2.2强化课程管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良好的课堂常规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

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包含教师教学行为的常规、学生学习行为的常规和教师课堂管理的常规。

对课堂教学常规加强管理,贵在做“实”、做“细”、做“久”。

所谓“实”,就是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抓管理,点点滴滴去落实,对教学各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认真落实;

所谓“细”,就是要把教的常规和学的常规都管起来,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运行;

所谓“久”,是指抓教学常规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教导处每日巡查,校领导定时抽查,遇到问题当面指出,当场解决,减少教师上课的随意性。

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也是较好的管理机制,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不定期地进入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授课的规范性。

还可以通过定期推出示范课、公开课和汇报课,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各职能部门依据制度对课堂教学行为抓落实、促规范,能有效促进优质课堂的形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检查评价,使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学校教学工作期初有计划,月月有进度,期中有质量检测和分析,期末有质量的总测评和工作总结。

教师的教学过程有集体备课、预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辅导等。

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学校对教学管理中每一项任务的布置要确定一个目标,依据目标引导教师完成任务,检验完成情况,严格把好质量关。

  3.1落实检查反馈机制,及时调控常规管理。

教学检查制度是推动各项教学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具有督促、反馈和指导等功能。

制度应体现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职能部门和校级领导相配合。

日常检查侧重于常规,主要由职能部门执行,检查年级、班级的教学状况,教师的教学态度、效果和质量,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

集中检查侧重于阶段性测评,一般由校领导执行,主要针对各项计划的执行、部门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测分析,能总结阶段性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和成果,指导和推动下阶段工作。

  检查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

反馈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当面交流,如:

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后,与教师进行直面交流,提出建议。

二是集体反馈,如抽查、定时检查后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改进作业布置赵海红(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县教育局教研室青海化隆810900)摘要:

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作到“轻负高效”。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作业布置;

个性发展;

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1672-1578(2012)08-0018-01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

包袱"

,成了负担。

学生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

另一方面,学生强烈反对老师给学生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教育主管部门更是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这显然是一对矛盾。

  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不交、不订正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常常发生在我们称之为“差生”的身上,而且也会不经意的发生在我们所谓的好学生身上。

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甚至感到很失望,以致使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

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知识的“负积累”;

还有的教师一再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等,从而造成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业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当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指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该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就能较大程度地起到“轻负高效”的效果。

  1.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关注质与量的变化

  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做作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有这类想法的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量,量变必定能导致质变。

  2.明确差异,分好、中、差布置作业

  2.1布置学生作业应因人而异。

新课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

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2.2根据差异、设置作业。

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教师虽然在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去准备,去考虑,但实际授课时也不可能总是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作业的布置却比较容易做到分层次。

  3.设计实践性和探索性作业

  我们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

布置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所学的课本知识,学以致用。

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

  4.加强课堂检测力度,合理调整课外作业量

  在多数情况下,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不考虑或是很少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

如此一来,如果只是某一科目的作业量小了,而其它科目的作业量依然如故,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

这里就需要各学科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协调了,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量少而质精,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多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去着眼,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

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要求教师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

及时反馈,才能调控常规管理,逐步完善教学行为。

  3.2发挥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是检查的方向和标准,它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应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制定时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2.1内容和标准的制定。

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基本环节要纳入评价内容,兼顾工作的质量和数量。

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评价的内容,使评价成为引导教师教育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

  3.2.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

评价要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过程是形成结果的原因,结果也是过程成效的集中体现。

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板,确定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

教学管理重在科学、规范,贵在细致、坚持,难在创新、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依据严密、科学、富有发展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地加以实施;

需要全体教师在管理机制的约束、引导下,树立“学生发展、自我发展、学校发展”的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唯有如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才能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