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考理论基础题目锦集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师招考理论基础题目锦集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招考理论基础题目锦集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决定受教育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论述:
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具有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社会功能。
教育的这些社会功能决定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名学生的日记中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英语课上,老师又是只提问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学生看都没看一眼,更一用说我们这些差生了。
我想不通,大家坐在同一间教室,同样都是老师的学生,为什么老师对待我们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难道成绩就那么重要吗?
”
案例中的情况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即教师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优生和差生。
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者,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看好优生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只有热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处事公道,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类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
我车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第一个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卢梭)是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素质教育)是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哪些: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试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名词解释:
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种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
哈佛大学校庆时,校长在回答参观人员问题时说:
“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第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发展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
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极易“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说明他们具有(可塑性)。
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简述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中的人。
试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
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典型案例: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
我爱学生,热爱和学生在一起时生机勃勃的生活。
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是永远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使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
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们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上专心致志地识别、挑选;
我会为了孩子们第一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
读师范时,除了认真学好各门功课外,我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
我也很喜欢音乐,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琴,尽管蚊子叮得我浑身是疱,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老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
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该文是一位教师的自述,从他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各项素质。
首先,职业道德素养:
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的楷模。
其次,知识素养:
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基础之上。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
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第三,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最后,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健康的人格。
在中小学校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课程标准)。
“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的注: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理论属于(活动课程论)。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这说明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
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是(为学生为本)。
(杜威)是活动课程论的主要倡导者。
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简述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1、学习的需求;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体系。
试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怀适用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新课程要求在学生发展目标方面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有一篇文章写道:
老师们告诉我由于条件所限,很多乡村小学都没有配备风琴,音乐课往往被取消。
我请老师们一起思考:
是不是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
村中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上音乐课呢?
也许在你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拉二胡,我们能不能请他来教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江河水》?
除了二胡,还有笛、箫这些民间非常普及的乐器……这时,老师们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说:
唢呐、芦笙、口琴……忽然,我听到树叶、手指,心中大喜。
我说:
如果树叶、手指都能作为音乐课的资源,那将来谁还能说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于是什么是课程资源,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逐渐开始浮出水面。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总会抱怨说找不到合适的能转化为课程内容的课程资源。
但事实上,在我们身边,在学校内外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只是由于我们缺乏发现的眼光,以致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开发。
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教学工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
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试述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杂施而不逊”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第五,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第一,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第二,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第三,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第四,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和复式教学。
试述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组成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有: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要求情境设置与产生问题一致,问题难易适中且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
(瓦·
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根据其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试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班、课、时)。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学习完课文《狐狸和乌鸦》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
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
老师: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乌鸦的神态,想一想:
看看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
(学生稍加思考,纷纷举起了手)学生:
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
学生:
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候就有肉吃了。
老师正想总结,一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
“乌鸦心想:
嘿!
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嘛,我再给你们找去!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慧,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遇到某个问题时,他们就会各抒己见。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修改差异,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在对学生答案做出对与错的判断前,先树立宽容和发展的意识,然后再做有效分析。
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分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从德育的角度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应的德育原则是(因材施教)
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
是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榜样示范法:
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中小学实施德育的主要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知行统一的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怀连贯性原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应的教学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性、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分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致老师对他失去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惊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冠军,为班级争了荣誉。
除此以外,他还特别爱画画,象棋下得非常棒。
后进生往往自尊心强,好胜,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以表扬、激励为主,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分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平行管理)。
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大教学论》)。
班级的功能包括社会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论述题。
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下面是一位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的感受:
参加工作不久,我被学校推上了班主任的岗位。
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才能管好学生。
于是,我在班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调整班干部,换上我信任的得力助手;
二是每天尽可能呆在班上监视学生的行为;
三是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四是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组织的活动,我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参加;
五是在课堂上我以“严”字当头,对学生批评的多,表扬的少。
当班主任一个学期了,我认为我对班主任工作是尽职尽责了,对学生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了,但学生并不喜欢我,学生表面上好像“怕”我,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却不高,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怀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休养,健全人格。
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课外活动包括(社会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自身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的兴趣小组属于(艺术小组)。
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校外教育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某中学在重阳节那天,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
学生们帮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次班级活动组织得非常成功,回来之后,学生们都比以前更深刻地认识到尊老敬老的重要性。
课外、校外教育是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应当被学校和社会关注和提倡。
(个案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需要通过个案观察、问卷、访谈、测验等多种途径与方法,不断收集研究资料,了解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所必备的特点包括(价值、创新、可行性)。
现代查阅文献资料的最快捷的方法是(网络搜索)。
教育研究中,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的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虽然教育现象复杂多样,不确定因素很多,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说明教育研究获得的结论应该具有(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念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
简答题: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历史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观察法;
5、调查法;
6、实验法;
7、叙事研究法。
教育研究必须首先遵守的原则是(伦理原则)。
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式大会,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回到家,我上网搜了一些教育论文,也没什么收获,因此决定第二天到办公室向李老师请教。
李老师已经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