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845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1110255Word下载.docx

3.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 

 

A.aB.bC.c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B.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不一致

C.小行星带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

D.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b代表地球,B对;

a为水星,c为木星,d为土星,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太阳与八大行星的关系。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A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为自西向东,B错;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C错;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并不特殊,D错。

故选A。

5.地球的圈层结构明显,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在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生物圈分布在大气层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而岩石圈位于圈层的最底层。

据图可知,图示①圈层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可判断为生物圈;

而岩石圈分布在最底层,可判断为③为岩石圈,则②表示水圈,D正确,ABC均错误。

故选D。

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晴天温差大于阴天;

陆地温差大于海洋,故海洋上的阴天温差最小。

此题选B。

7.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潮汐  B.波浪  

 

C.海啸  

 D.洋流

【解析】海水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波浪、潮流、洋流,对海岸地貌发育而言起着很大影响的是波浪和潮汐,尤以波浪最为重要。

故B正确。

8.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啸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

B.潮汐是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C.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如北美的纽芬兰渔场

D.波浪、潮汐、洋流、海啸、风暴潮等均蕴藏巨大能量,能为人们方便利用

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联系基本知识进行分析。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狂风引发的剧烈的海水运动,并不常见,A不正确;

潮汐是海水在地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B不正确;

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C正确;

海水运动的能量目前很少能被人类利用,D不正确。

​故选C。

9.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的水温高

B. 

顺着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C. 

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物净化,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D. 

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性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洋流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A.暖流和寒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即为暖流,相反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即为寒流,暖流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故A选项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B.洋流会影响航行速度,顺着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故B项正确。

C.洋流会影响海水的净化,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物净化,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故C项正确。

D.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极圈以北,纬度高,但却终年不冻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起到了增温的作用。

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A选项。

10.今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如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B.②C.③D.④

当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时,容易形成对流运动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当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较为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2、3、4为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①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A.

当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时,容易形成对流运动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当出现逆温现象时,大气较为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本题主要通过借助热点问题雾霾来考查大气运动形式的差异,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与图形化的转换.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

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

据此,回答11、12题。

11.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B.形成叠层石C.形成煤炭D.形成铁矿石

12.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①蓝藻的数量多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

③水底流速较慢 

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小题1】A

【解析】 

本组试题以蓝藻为情境内容,以简洁的文字、图片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相关基础知识,渗透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开阔学生的见识等。

本组试题共设计两个问题,从描述作用到成因分析,设问逻辑清晰,层次明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1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字资料的能力,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的最大作用)。

熟练地理文字阅读的方法是做题的关键。

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这样概略地描述:

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小分子,再形成有机物大分子,再到多分子体系,直到产生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功能的原始生命——原核单细胞。

 如果说,从非细胞形态的化学分子发展到细胞形态的生命是生命演变过程中的第一个突破,那么从厌氧的原核生命到喜氧的真核生命则是第二个突破,它开启了通向人类的演化之路。

由材料信息可得, 

原核生命的蓝藻在海洋中大量繁殖以后,生命的多样性曾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但蓝藻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不断释放氧气,在距今约20亿年前,形成了地球第一个大氧化时代,从此,真核生命登上了历史舞台。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14.【分析】

本题主要基于阅读材料,考查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熟练文字、图像阅读的方法,并以此推理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是解题关键。

由材料信息可得:

叠层石是蓝藻在生长过程中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而形成的。

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

故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蓝藻数量多(能黏附的沉积物就多);

有一定的细小沉积颗粒(沉积物质的来源);

水底的流速较慢(太快不易黏附沉积物)等,故①②③正确;

若岩石的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就不易形成岩石了,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

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

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地热能 D.风能

14.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

15.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圈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是地球上大气、水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

A正确,BCD错误。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根据材料,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37千米的高度分布在平流层。

本题考查大气层的作用。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可以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正确;

ABC所述并非该事件能说明的问题,ABC错误。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16年12月,已累计引南水609亿立方未,其中北京市累计收水19亿立方米。

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图中水循环的环节是( 

A.dB.bC.cD.a

17.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对北京的影响是( 

A.缓解地下水位下降B.加剧热岛效应强度

使水循环速度减慢D.使气候类型多样化

18.南水北调后,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引导居民节约用水D.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小题1】D

【小题3】C

【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属于水循环的那个环节。

读图分析,a表示地表径流,b表示下渗,c表示地下径流,d表示陆地蒸发,e表示降水。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是地表水的空间分布,故属于a环节,故D对。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北京的影响是减少抽取地下水,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故A对。

不会加剧热岛效应,改变气候,也不会使得水循环的速度减慢,BCD错误。

本题考查北京居民水价阶梯上涨的主要目的。

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家庭节约用水,故C对。

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农业没有关系,水质和水价关系不大,居民产生的污水还是需要排放,ABD错误。

故选C。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读图完成以下题。

19.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显著的是( 

①调节水汽输送②调节地表径流③增加下渗④增加大气降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海绵城市”可以起到的影响有( 

A.减少水资源B.增加地面沉降

C.减少城市内涝D.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21.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节约、合理用水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D.大力开采地下水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考查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及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解答】

“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调节地表径流,减轻地表径流过多而带来的洪涝灾害,又可以增加下渗,地表径流的水源下渗可以被储存在地下,不易流失,②③对;

“海绵城市”建设对调节水汽输送的影响不显著,①错;

陆地上的大气降水来自于植物蒸腾和地表径流水源的蒸发,“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了雨水下渗,对增加大气降水的影响不显著,④错,B对,ACD错。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海绵城市”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绵城市”带来的影响及其相关知识。

由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水,从而减缓地面沉降,减少了内涝发生,增加了城市水资源,减少了内涝发生,而与热岛效应无关。

故C对,ABD错。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

据所学知识知,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跨流域调水,B正确;

而修建水库是调节我国水资源时间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C错误;

节约、合理用水和大力开采地下水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措施,AD错误。

​故选B。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辽东湾(图)是我国水温最低、冰情最重、海冰资源分布最多的海区,但目前仍未大规模开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

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

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

④受寒流影响,降温明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海湾封冻会导致( 

A.上空空气湿度增加B.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冰面风力显著减弱D.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24.目前,世界范围内通过海冰大规模制取淡水成本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A.海水结冰时间短B.海冰资源较少

C.开采海冰难度大D.海水污染严重

【小题2】D

本题考查海洋水文特征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掌握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辽东湾海面为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冬季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照少,海域气温低,易结冰,①说法正确;

据图可知,有多条河流注入辽东湾,海水盐度降低,有利于结冰,②说法正确;

图示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有利于海面结冰,③说法正确;

图示海湾在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海洋比热容大),不会出现明显的降温,④说法错误。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本题考查海湾封冻会导致的结果。

掌握该地区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B.海湾封冻会导致海水蒸发减弱,上空空气湿度减小,区域内降雪量减少,AB选项错误。

C.海湾封冻会增强海面的光滑性,海面摩擦力较弱,冰面风力显著增强,C选项错误。

D.海冰是没有盐分的,海湾封冻会析出大量盐分,促使冰下海水盐度升高,D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海水淡化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海水淡化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BC.纬度较高地区,海水结冰时间长,海冰资源丰富,但受交通、技术、储存等条件限制,海冰开采难度大,故世界范围内通过海水大规模制取淡水成本较高,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D.海水污染严重只存在于世界局部海域,不是海水淡化成本高的原因,D选项错误。

海洋表层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

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纬度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25.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 

A.潮汐能B.地球内能C.波浪能D.太阳辐射

26.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河流入海淡水量

②降水量

③蒸发量

④冰雪融水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7.我国沿海地区潮汐和波浪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是( 

A.可利用潮汐和波浪发电B.减小海岸侵蚀程度

C.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D.加快过境船只航行

【小题3】A

本题考查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的缘故。

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温度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温度就低。

故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

D正确,ABC错误。

本题考查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降水量、蒸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河流入海淡水量、冰雪融水量影响较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本题考查潮汐和波浪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但目前由于技术的原因,利用的不多,只有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利用的也很少,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8.该海区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有暖流经过 

     B.②处有寒流经过

C.①②两处均有暖流经过   D.该海域海洋生物资源较丰

30.①洋流流经的沿岸地区( 

A.分布大面积的沙漠B.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湿润​

C.海岸线变平直D.经济发达, 

人口密集

【解析】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1.读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③表示的是 

(2)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北或南)半球的________(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________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________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

使风减弱的力是________。

(填序号)

(4)对比说明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有何不同?

(2分)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2)北 

近地面

(3)① 

③ 

(4)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解析】

(1)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

图中①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是摩擦力;

③是地转偏向力。

(2)本题考查南北半球风向的差异,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差异。

图中③是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是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应当是近地面的风。

(3)影响风的三个力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即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

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弱。

(4)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因为受力不同,最终风向偏转角度存在差异。

3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共反映出_______种水循环,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循环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_________ 

能和重力能。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深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如果植被破坏严重,会对哪些水循环的环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分)

(1)三 

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太阳辐射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4)当植被遭到破坏,植物蒸腾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1)本题水循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水循环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图中共反应了由①⑥形成的海上内循环、③⑦形成的陆上内循环、①②③④⑤本题考查形成的海陆间循环。

(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旨在考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