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
这八句是诗魂所在:
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
后四句写他形迹脱略,不与世俗同流,借酒隐德,自持清高。
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
然而诗人却以为无须介意,泰然处之。
笔调轻松,风格豪爽,别具一格。
1.曹雪芹生于富贵之家。
雍正年间,曹家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
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2.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两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魅力心醉神迷。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塑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
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运用角度] “苦难”“个性”“经历”“性格”“气质”。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
“《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
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是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
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这“温柔富贵乡”里有钩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
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
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个世外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地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
所以她会在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在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
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曹雪芹用看尽沧桑的老眼,用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一梦里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选自高考满分作文)
[佳作赏析]
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
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熟知《红楼梦》中的词句,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
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重复,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文章用文学评论家舒芜先生的话引出写作话题:
“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这种开头方式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加了文采。
2.学排比
第二段运用了三组排比,写出了一曲红楼所带来的万声叹息。
第一组排比用了三个“写尽……”,重点在第三个上,点出了万声叹息的“重重悲剧”;
第二组排比用了三个“有……”,与第三组排比所列举的悲剧形成对比,强调悲剧的根源所在。
3.学过渡
第三段前两句由上一段叹息的内容过渡到本段叹息的内容——“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
使用过渡语,结构上条理严谨;
内容上总结上一层,总起下一层。
4.学引用
作者娴熟地引用《红楼梦》中的词句,如“温柔富贵乡”(《红楼梦》第一回)、“烈火烹油”(《红楼梦》第十三回)、“游丝软系飘香榭”(《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风刀霜剑严相逼”(《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这不仅增加了文采,还彰显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写作功底。
5.学用词
“沧桑”写出了曹雪芹阅历之深、经历之坎坷,“墨香四溢”写出了曹雪芹文学才华的高超,“锐利”写出了曹雪芹揭露、讽刺的功力之强。
【考点点击】
《红楼梦》中,王熙凤赞美林黛玉的相貌时说: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由于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赞美、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语言表达得体是语文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技法点拨】
语言表达得体
原则:
语言表达要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语言表达得体的方法有:
1.看准交流对象,掌握分寸
说话者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
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2.适应交际场合,巧妙用语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
这里主要说氛围。
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3.把握不同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
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
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4.明确交际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
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5.注意谦敬遣词,恰如其分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生活中的谦敬辞可归结为“家大舍小令外人”。
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家父”“家母”“家兄”。
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舍弟”“舍妹”。
称呼对方的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如“令尊”“令堂”“令兄”“令弟”“令郎”“令爱”。
谦辞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犬”(“犬子”,称自己的儿子),“拙”(“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敝”(“敝人”,称自己),“愚”(“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
【典题共享】
(2018·
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审读题目可知,材料是一则启事。
“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答题时找出这五处口语,并修改成书面语即可。
本题中“堵住”“管子”“换掉”“打算”“正遇上”都属于口语,需要更换。
答案:
(示例)①“堵住”改为“堵塞”;
②“管子”改为“管道”;
③“换掉”改为“更换”;
④“打算”改为“计划”;
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中式婚房回归古典东方之美,一对新人说:
“我们不追求家具的雕梁画栋,无须过多装饰,只求简单,古色古香。
B.肃穆的气氛,庄重的举动。
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敛声屏气,用一分钟的默哀,向在火灾中去世的同胞们表达最真诚的哀悼之情。
C.南京是座美丽而怀旧的城市。
如果说它有过繁华,那么秦淮河边的洪武路会告诉你多少纨绔膏粱的一掷千金、纸醉金迷,多少士大夫的理想,随着末世国都一点点丧尽。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到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A项,雕梁画栋:
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句中用于家具,使用对象错误。
B项,敛声屏气:
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合语境,语境表达的意思是安静、沉默。
C项,纨绔膏粱:
富家子弟。
符合语境。
D项,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不合语境。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鸟雀、鹦鹉、画眉等。
B.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C.由于王熙凤出身于身份高贵而人际关系复杂的大家庭,且自幼被当作男孩子教养,因此接触广泛,见识丰富,性格泼辣。
D.贾母所住的正房大院,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的气派。
A项,不合逻辑,“鸟雀”包括“鹦鹉、画眉”,不能并列使用。
C项,成分残缺,删除“由于”。
D项,句式杂糅,删除“做掩映”。
B
3.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________。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2)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
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
________,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①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②方欲拜见时,外祖母早把他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③贾母见王嬷嬷极老,雪雁又甚小,一团孩气
④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第
(1)句要考虑“方欲拜见”的主语是黛玉,故选①;
第
(2)句要紧承前句“名唤作雪雁”,故选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红楼梦》中薛宝钗题咏柳絮的诗句。
同样的情境和期待也颇适合于放风筝。
当然,风筝最终能否高飞入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风筝的形制上。
如风筝有软翅硬翅之分,硬翅容易飞高,软翅不兜风,飞不高。
因风筝材质、形状的区别,制作要诀不尽相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风筝同样需要技巧,要审风度时,适时地放手、抖线等。
除了个人能力外,风筝高飞还依赖于风力、风向等因素,适度的风才能将风筝送上青天。
第一处横线的后面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补入的内容应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第二处横线后面“同样需要技巧”,此处必然要谈“做风筝”的技巧问题。
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②做风筝是一门技术
5.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
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
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选文中“极高”与“盛”语义重复,都是用来形容教授荣誉之高的;
“务必”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与“一定”词义相仿。
(2)“奉送”表赠送,敬辞。
联系上下文可知,敬语失当,使用“赠送”即可。
“拨冗”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用于此处不得体。
(1)极高 一定(或务必)
(2)奉送 拨冗
6.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个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时要注意满足三点要求:
①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②用对偶句,③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俏语谑娇音
①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
“史大姑娘来了。
”宝玉听了,抬身就走。
宝钗笑道:
“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
”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
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
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
“在那里的?
”宝玉便说:
“在宝姐姐家的。
”黛玉冷笑道:
“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
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林黛玉道:
“好没意思的话!
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
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
”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②宝玉忙跟了来,问道:
“好好的又生气了?
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
又来自己纳闷。
“你管我呢!
“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
“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
”宝玉道:
“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偏说死!
我这会子就死!
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
“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
倒不如死了干净。
”黛玉忙道:
“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
“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
”正说着,宝钗走来道:
“史大妹妹等你呢。
”说着,便推宝玉走了。
这里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③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
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
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
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
“你又来作什么?
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
死活凭我去罢了!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
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姐妹,宝姐姐是两姨姐妹,论亲戚,他比你疏。
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林黛玉啐道:
“我难道为叫你疏他?
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
我为的是我的心。
“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道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④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
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
“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暴燥就脱了。
”林黛玉叹道:
“回来伤了风,又该饿着吵吃的了。
⑤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
“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
”史湘云道: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
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
”黛玉忙问是谁。
湘云道:
“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
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
”黛玉听了,冷笑道:
“我当是谁,原来是他!
我那里敢挑他呢。
”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黛玉冷笑是恼宝玉刚才跟宝钗在一起,第⑤段黛玉冷笑是恼史湘云称赞宝钗。
B.“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可知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
C.“亲不间疏,先不僭后”,宝玉认为宝钗是自己的亲戚,又是先来的,自己理当同她走近点。
D.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第⑤段对宝钗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
B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的说法有误。
C项,宝钗是后来的,并非先来,“亲”是“亲近的人”的意思,而非“亲戚”的意思。
D项,第⑤段中没有对宝钗的语言进行描写。
A
8.选文中史湘云出场不多,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性格特点,试加以分析。
第①段中写“史湘云大笑大说的”,可见她性格开朗活泼。
第⑤段写史湘云在黛玉面前夸宝钗,又可见她口无遮拦、直率坦诚。
9.第②段中黛玉、宝玉关于“死”的一番对话,与人物的命运有无联系?
请说说你的看法。
①黛玉一生气,就要说“死”,这暗寓了她的悲剧命运。
②她年纪轻轻,母亲已过世,而且她体弱多病,心情抑郁,在情感纷争中渐渐难以支撑,终于“魂归离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