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12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世长博导教育政府经济学课件.ppt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徐世长,徐世长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高级经济学、金融计量学在国家核心期刊CSSCI收录科研论文6篇广东省教育厅“2009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研究生“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清华大学国际研讨会,全书提纲,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包含以下四大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内容微观、宏观)第二部分:

经济组织与政府(产业、机构、公共决策、宏观经济调控)第三部分:

国际经济与组织第四部分:

开放条件下的经济与调控,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知识,本章难点与重点(选择题为主)1、选择与稀缺性2、价格机制与市场3、成本与收益4、国民经济收入循环5、经济体系,选择与稀缺性,经济学的两个基本事实:

(1)社会居民与组织的欲望是无限的

(2)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

(1)人是理性的(自私的、自身效用最大化)

(2)市场信息是充分的、对称的选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基本需要)食物、空气、水、住房、交通2、安全需要身体、财产、就业3、社会需要人际、精神归属4、尊敬需要自尊与敬人5、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的差异性,1、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对于商品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需求不同2、随着社会的进步,需求层次的满足感是逐级提升的3、奢侈品与必需品的界限是变化的,资源的二分法,1、自由可取的资源空气、阳光(基本无需代价)2、经济资源生产要素:

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力(工资、奖金)与企业家才能土地:

提供加工对象;资本:

提供生产工具;劳动力:

提供生产者;,企业家才能(正常利润),1、组织其它要素进行生产2、制定商业决策3、决定新产品、新技术与组织形式的使用4、承担风险经营管理的才能,属于技术层面,“稀缺”规律,稀缺性是经济资源的一个共性特征,有效资源的稀缺引起有效生产活动的稀缺,导致供给的有限性稀缺是相对的:

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总是不足的稀缺是绝对的:

存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微观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资源是有限的,生产、放弃2、如何生产:

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3、为谁生产:

不同经济体的分配问题4、由谁决策:

计划、市场、混合目标:

有限的资源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各种资源的配置最优化,不同的国家如何决定生产,1、资源是稀缺的2、收入-成本=利润3、市场经济是价格体系。

计划经济是观察和预测,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一定的资源数量与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凹向原点:

边际收益率递减的,转换过程中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消费品与资本品生产的选择问题:

当前消费与长远消费之间进行平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如何生产,市场价格体系决定,生产者的动机什么是最高效的技术:

并不代表最先进的技术,是指生产要素最为经济的组合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比重相对较高,为谁生产(分配),1、支付能力2、购买意愿支付能力与购买意愿的平衡问题,实质上是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价格的平衡问题,最终起作用的是价格体系,第二章价格机制与市场,1、什么是需求:

购买欲望、能力2、影响需求变化的各种因素收入、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价格和供给的未来预期、民族风俗制度、政府政策3、需求表与曲线;供给表与曲线4、需求与需求量;供给量与供给,市场均衡问题,1、均衡:

相对静止、持续的状态2、均衡的打破:

供给、需求的变动3、重回均衡的过程4、限价:

最高:

政府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过快;最低:

政府扶持某种产业的发展,制定的最低价格,往往高于均衡价格缺点:

腐败;不思进取;资源配置失当,第三章成本与收益,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但可以控制成本成本:

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显成本:

实际支出;隐成本:

自有的会计成本(显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

继续经营的最低报酬长短期,政府限价,最高限价:

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过快上涨,此时需求大于供给,政府采取配额,票证,提供公租最低限价:

扶持某一行业产品规定的最低价格,一般高于均衡价格,工资、农产品,收购干预的代价:

资源配置不合理,产品分配不合理,腐败,抑制产品提高质量,不思进取,重要的结论,1、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超过一定的规模后上升2、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3、厂商的最优决策是MR=MC,如果有利润,即最大;如果是亏损,则最小4、平均可变成本位于平均成本的左下方,且都与边际成本相交于最低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递减生产要素组合的最佳比例,超过以后,生产效率开始下降,边际成本开始上升,完全竞争的市场特征,1、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参与方2、厂商与消费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只能通过产量达到利润最大化3、(市场价格P=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是一条重合的直线4、单个厂商的长期利润为0(MR=LMC)5、产品同质,不存在“外部性”,信息是充分的,第四章国民经济循环,凯恩斯有效需求: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循环:

不同经济主体间收入与支出的流动引致需求: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生产者对于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劳动力)的需求GDP(国内生产总值):

在一国范围内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新创造的价值总和,GNP:

国民生产总值具有国籍限制,包括本国居民在外国获得的收入和各项款项,不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的各项所得GDP与GNP的关系:

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所得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所得,则GDPGNP,国民收入的衡量,1、支出法Y=C+I+G+(X-M)Y代表生产总值,C代表消费指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M)代表净出口所得注意:

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国民收入的衡量,2、收入法企业生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所有者的收入,产出等于总收入包括:

工资+薪金+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3、增值法:

各个环节的增量值和,两部门的投资-储蓄恒等式,支出角度:

Y=C+I收入角度:

Y=C+S投资-储蓄恒等式:

I=S(会计的角度)实际中社会的意愿投资和计划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往往不一致,引起经济的波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

经济均衡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生产要素都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

均衡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第五章经济体系,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经济体系划分为传统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形态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制定计划、指导生产和分配混合经济,市场经济,1、特征

(1)以私有财产为基础

(2)以经济自由为原则(3)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4)以自由竞争为特点(5)以价格机制作为沟通、协调的基础(6)强调有限政府,市场经济,2、作用机制:

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3、消费者主权:

货币选票4、市场经济的缺陷:

市场失灵

(1)经济不稳定

(2)垄断组织与市场低效率(3)收入分配不均与社会矛盾(4)外部性:

知识与信息(5)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第二部分:

经济组织与政府,一般思想:

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交换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市场,市场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深化,要求政府履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分工的类型,企业内部,企业间,地区之间,国际分工分工和专业化的经济性(利益性):

直接的经济性:

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生产资源的节约间接的经济性:

技术创新,迂回生产与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分工和专业化的不经济性:

劳动的异化,沦为机器的附属,缺乏创造性与丰富性经济联系的加强,相互依赖,容易引起经济的连锁衰退,关于交易,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交换固定商品媒介金银交易费用的节省2、货币的形式实物形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纸币)电子货币,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

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交易的媒介(流通手段):

降低交易成本贮藏手段:

作为财富储存支付手段:

延期付款世界货币:

国际上的流通职能,工业革命与制度变迁,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政治制度,工业革命不断改进人类的生产方式,也使得社会制度不断的改进和变迁新经济: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融合与全球化后工业化(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社会是围绕着知识组织起来的,其特征是产品生产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新经济与发展中国家机遇,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发挥后进优势,进行制度创新,提供制度环境,赶超发达国家粗放式增长,集约式增长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1、产业结构的矛盾:

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慢、水平低,各类产业内部整体素质低,缺乏支柱,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3、城乡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农村经济增长缓慢4、需求和消费结构矛盾,有效需求不足,规模经济,分工与专业化规模经济单位生产成本的节约概念: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外部规模经济,企业与边界,1、企业为什么会产生?

节省交易费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企业内部管理费用企业边界:

当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企业管理交易的边际费用时,产生了企业的边界随着规模报酬的递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之后,交易费用反而会上升,第二章经济机构,经济的三大部门:

企业、公众、政府经济组织影响着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现代企业的三种法定形态:

独资企业:

个人出资、个人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无限责任合资企业:

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无限责任,不具备法人地位公司:

法人,科学、有效、规范1993年12月颁布了公司法,公司的特点,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大规模的吸收社会资金,严密的组织结构,资源的高效运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重要结论,在由中央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企,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规范的市场主体,提倡竞争,提倡效率,兼顾公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会,工人的组织:

旨在为工人谋福利工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国有企业都设有工会,金融机构,经营货币、信用业务,从事资金融通的部门,发挥着血液的作用,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

金融体系的核心;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

发行银行券,控制信用膨胀,货币紊乱,调节和控制货币流通,金融活动银行的银行:

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交易,与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为对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票据结算中心国家的银行:

代表政府执行金融政策,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代理国库,证券发行,管理外汇,黄金,出席会议,国际金融活动,商业银行,经营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盈利目标1、负债业务:

接受存款:

2、资产业务:

资金运用的业务,贷款,贴现,投资;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央行的准备金,同业存款3、中间业务:

无须资金,代理,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外汇买卖,信用证,托收,承兑,银行卡等,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

利用现有货币资金,促进生产2、支付中介:

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生产流通3、储蓄转化为资本:

降低社会总资本的闲置率,扩大可用资本4、创造存款货币:

扩大社会总资本的规模,保险公司,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合风险基金,分散少数人的风险保险资金比较稳定,是长期资本的重要来源,对投保人的递延负债,投资注重安全性,政府的一般框架,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国家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守夜人”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涨,呼吁取消政府干预政府的一般职能:

提供公共物品收入的再分配宏观经济调控维持市场秩序立法、司法、行政,中央,地方,地方政府的作用,方便管理,提供不同范围的服务和社会产品提供有效服务,灵活处理地区不同的要求是民主政治体制的突出特征,地方事物参与,公共决策,两种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