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250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评估检测(四)

第四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

“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2.(2012·北京模拟)2011年是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40周年纪念。

据其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附设蒙学馆一所”。

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

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

C.洋务派号召“自强”、“求富”

D.戊戌维新废除八股考试

3.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

“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事件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4.“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5.(2012·温州模拟)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6.(2012·安徽示范高中模拟)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联:

“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这副对联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最主要作用是

()

A.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

7.(2012·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右图是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2012·厦门模拟)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9.(2012·温州模拟)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10.《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1.(2012·太原模拟)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

这一过程()

时间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

1937年9月

主要

史实

成立于江西瑞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12.下表为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表。

统计年度

综合比例

1929

36.3%

1933

22.0%

1939

45.0%

1941

64.4%

(资料来源:

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

该表说明()

A.国民党以党治国主要表现为党员治国

B.抗战以前国民党党员垄断了政治资源

C.抗战期间非党人士进入政权体系增多

D.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民主性

13.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14.(2012·安徽示范高中模拟)“这是伟大的狂欢节!

胜利的狂欢节!

解放的狂欢节!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中这样欢呼的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C.中国彻底实现和平民主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15.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和平建国问题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

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地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

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材料二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

抗日战争是怎样使中国“环球心折”的?

(8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

(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4分)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了怎样的努力?

(8分)

(3)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

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8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内容可判断,同治年间,中外命案定罪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列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实行的是领事裁判权,故D项正确。

2.【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40周年”,可以推算出当时的时间是在19世纪70年代,又根据“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结合《天津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综合分析选B项。

3.【解析】选D。

结合报道标题“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可判断D项正确。

A项是从广西起义,定都于南京,与材料不符。

B、C两项是中外战争,与“革命”“排满兴汉”等信息无关,排除。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显示,革命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清朝的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

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矛盾和各种力量消长的必然结果,故C正确。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等的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6.【解析】选D。

抓住对联中关键词“一群卖国,鹿獐螬”意指五四运动中的三个卖国贼陆、章、曹(姓氏的谐音)。

因此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主要作用。

B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C项在新中国成立后,D项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解析】选C。

根据漫画所示关键词“共去厌物,道路平坦”、“军阀”可推断其主题是反对封建军阀,A、B、D主题皆不符。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点有中共一大和遵义会议等。

注意历史阶段的起止时间,这是判断问题的关键:

A项应为1919~1945;B项应为1921~1935;C项应为1927~1936;D项应为1927~1935。

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材料说明中共要联合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故B正确。

注意题干时间“1923年12月1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A项说法错误。

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后,演变成了社会主义方向,不再是单纯的建立民主共和政府,C项不符合题干。

D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

10.【解析】选B。

“红军不怕远征难”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原因是“左”倾错误盛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在成立初期主要是面临着阶级矛盾,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政权的名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名称是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而演变的。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表格中列举了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党政权的组成不是全部来自国民党,有其他党派或者无党派人士加入,说明该政权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民主性。

13.【解析】选A。

材料中时间是1938年10月,此时期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由“敌未出国门前”,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14.【解析】选B。

抓住时间“1945年8月”,这与抗日战争有关,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15.【解析】选C。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即1945年8月,渝是重庆,由此推断是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主题是和平建国问题,故选C。

【误区警示】注意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区别。

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问题进行的政治会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共两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参加的一次建立民主国家的尝试。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1)题,结合时代背景回答,注意时间是1937年1月,七七事变还没有发生,时代的背景应该是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题,结合材料信息回答,材料中“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一句是关键。

第(3)题,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回答,联系美蒋勾结反共,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和内战方针等内容。

答案:

(1)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走上抗日救国道路。

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共同抗日,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抗日战争取得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

17.【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题,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

(2)题,结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

第(3)题,从三个阶级探索真理的内容、依靠的革命力量、结果方面回答。

答案:

(1)主题:

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努力:

①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②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特点:

①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②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

启示:

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