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123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焊作业的危害因素Word下载.docx

(3)焊接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的绝缘损坏时,手或身体部位碰到二次线路的裸导体而触电。

(4)电焊设备的罩壳漏电,人体碰触罩壳而触电。

(5)由于借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天车吊钩或其他金属物搭接作为焊接回路而发生触电事故。

(6)防护用品有缺陷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发生触电事故。

(7)在危险环境中作业。

电焊工作业的危险环境一般指:

潮湿;

有导电粉尘;

被焊件直接与泥、砖、湿木板、钢筋混凝土、金属或其他导电材料铺设的地面接触;

炎热、高温;

焊工身体能够同时有一处接触接地导体,另一处接触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

在焊接作业中,对于预防触电,要随时随地引起高度警惕。

三、焊接触电的防护措施

电焊工在操作时应按照以下安全用电规程操作:

(1)焊接工作前,应先检查焊机、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全。

如焊机外壳接地、焊机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焊接电缆的绝缘有无损坏等。

(2)改变焊机接头、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转移工作地点、更换熔丝以及焊机发生故障需检修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推拉闸刀开关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同时头部偏斜,以防电弧火花灼伤脸部。

(3)更换焊条时,焊工必须使用焊工手套,要求焊工手套保持干燥、绝缘可靠。

对于空载电压和焊接电压较高的焊接操作和在潮湿环境操作时,焊工应用绝缘橡胶衬垫确保焊工与焊接件绝缘。

特别是在夏天由于身体出汗后衣服潮湿,不得靠在焊件、工作台上,以防止触电。

(4)在金属容器内或狭小工作场地焊接金属结构时,必须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必须采用绝缘橡胶衬垫、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以保障焊工身体与带电体绝缘。

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

必须采用绝缘和隔热性能良好的焊钳。

须有两人轮换工作,互相照顾,或有人监护,随时注意焊工的安全动态,遇危险时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5)在光线不足的较暗环境工作时,必须使用手提工作行灯。

一般环境下,使用电压不超过36V的照明灯。

在潮湿、金属容器等危险环境,照明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

(6)加强电焊工的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完好的工作服、焊工用绝缘手套、绝缘套鞋及绝缘垫板等。

绝缘手套不得短于300mm,应用较柔软的皮革或帆布制作,经常保持完好和干燥。

焊工在操作时不应穿有铁钉的鞋或布鞋,因为布鞋极易受潮导电。

在金属容器内操作时,焊工必须穿绝缘套鞋。

电焊工的工作服必须符合规定,穿着完好,一般焊条电弧焊穿帆布工作服,氩弧焊等穿毛料或皮工作服。

(7)焊接设备的安装、检查和修理,必须由电工来完成。

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时,焊工应立即切断电源,并通知维修部门检修,焊工不得自行修理。

(8)遇有人触电时,不得赤手去拉触电人,应迅速切断电源。

焊工应掌握对触电人的急救方法。

四、焊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1、由于焊接电源及线路的短路、超负荷运行,导线或电缆接触不良、松脱以及焊接设备的其他故障。

2、焊接操作地点周围或登高焊接作业点下存在可燃易燃物品。

3、焊接未经安全处理的燃料容器和管道,如油箱、煤气管道等。

五、焊接工具的安全要求

1、焊钳和焊枪:

焊钳和焊枪是手弧焊、气电焊以及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工具,它与焊工操作安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轻便,易于操作:

手弧焊钳的质量不应超过600g,其他一般不超过700g。

(2)焊钳和焊枪与电缆的连接必须简便可靠,接触良好,否则长时间的大电流通过连接处易发生高热。

连接处不得外露,应有屏护装置或将电缆的部分长度深入到握柄内部,以防触电。

(3)要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能力:

由于电阻热往往使焊把发热烫手,因此手柄要有良好的绝热层。

气体保护焊的焊枪头应用隔热材料包覆保护。

焊钳由夹焊条处至握柄连接处止,间隔为150mm。

(4)要求密封性能良好:

等离子焊枪应保证水冷系统密封,不漏气、不漏水。

(5)操作简便:

手弧焊钳应保证在任何斜度下都能夹紧焊条,而且更换焊条方便。

可使焊工不必接触带电部分即可迅速更换焊条。

2、焊接电缆:

焊接电缆是焊机连接焊件、工作台、焊钳或焊枪等的绝缘导线,一般要求具备良好的导电能力和绝缘外皮、轻便柔软、耐油、耐热、耐腐蚀和抗机械损伤能力强等性能。

操作中人体与焊接电缆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下列安全要求:

(1)长度适中:

焊机电源与插座连接的电源线电压较高,触电危险性大,所以其长度越短越好,安全规则规定不得超过3m。

如确需较长电缆时,应架空布设,严禁将电源线拖在工作现场地面上。

焊机与焊件和焊钳(或焊枪)连接的电缆长度,应根据工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太长会增加电压降,太短不便操作,一般以20—30m为宜。

(2)截面积适当:

电缆截面积应当根据焊接电流的大小和所需电缆长度进行选用,以保证电缆不致过热损坏绝缘外皮。

应当说明,焊接电缆的过度超载是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3)减少接头:

为避免和减少接触电阻的热量,焊接电缆最好用整根,电缆中间不要有接头。

如需用短线接长时,接头不应超过2个。

接头应用铜夹子做成,连接必须坚固可靠并保证绝缘良好。

(4)严禁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或其他金属物体搭接起来作为电缆使用,也不能随便用其他不符合要求的电缆替换使用。

(5)不得将焊接电缆放置于电弧附近或炽热的焊缝金属旁,以免高温烫坏绝缘材料。

(6)横穿马路和通道时应加遮盖,避免碾压磨损等。

(7)焊接电缆应具有较好的抗机械性损伤能力和耐油、耐热和耐腐蚀性能等,以适应焊工工作的特点。

(8)焊接电缆还应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和绝缘外层。

六、焊接的安全技术

1、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前要戴好手套,穿好绝缘鞋和工作服。

2、工作前要检查设备、工具的绝缘层是否有破损现象,焊机接地、接零及焊机各接点接触是否良好。

3、推、拉电源闸刀时,要戴绝缘手套,并且站在侧面,以防止电弧火花灼伤面部。

4、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切勿靠在带电的工件上。

5、在带电的情况下,不要将焊钳夹在腋下去搬弄焊件或将电缆挂在脖颈上。

6、在狭小的舱室或容器内焊接时,要设有监护人员。

7、严禁利用厂房的金属结构、管道、轨道或其他金属搭起来作为导线使用。

8、严格执行焊机规定的负载持续率,避免焊机超负荷运行使绝缘损坏或设备烧损。

七、有害气体

焊接、切割时,在电弧的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弧区周围形成多种有害气体。

其中主要有:

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氟化氢。

臭氧是由于紫外线照射空气,发生光化学作用而产生的。

臭氧产生于距离电弧约1m远处,气体保护焊比焊条电弧焊产生的臭氧要多得多。

臭氧浓度超过允许值时,往往引起咳嗽、胸闷、乏力、头晕、全身酸痛等,严重时可引起支气管炎。

氮氧化物是由于焊接高温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氮、氧分子氧化而成。

电焊有害气体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不稳定,很容易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为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激烈咳嗽、呼吸困难和全身无力等。

焊接、切割中产生一氧化碳的途径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二氧化碳与熔化了的金属元素发生反应而生成;

二是由于二氧化碳在高温电弧作用下分解而产生;

三是气焊时,氧、乙炔等可燃气体燃烧比例不当而形成的。

一氧化碳呼吸道由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碳氧血红蛋白,使人体缺氧,造成一氧化碳(煤气)中毒。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气焊作业都会出现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人体吸入过量二氧化碳引起眼睛和呼吸系统刺激,重症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知觉障碍、肺水肿等。

氟化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碱性焊条药皮中含有的萤石(CaF2)在电弧高温下分解形成。

氟化氢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氢氟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强烈刺激上呼吸道,还可引起眼结腊溃疡以及鼻黏膜、口腔、喉及支气管黏膜的溃疡,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

八、电焊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1、在高处作业时,电焊工首先要系上带弹簧钩的安全带,并把自身系在构架上。

为了保护下面的人不致被落下的熔融金属滴和熔渣烧伤,或被偶然掉下来的金属物等砸伤,要在工作处的下方搭设平台,平台上应铺盖铁皮或石棉板。

高出地面1.5m以上的脚手架和吊空平台的铺板须用不低于1m高的栅栏围住。

(2)在上层施工时,下面必须装上护栅以防火花、工具和零件及焊条等落下伤人。

在施焊现场5m范围内的刨花、麻絮及其他可燃材料必须清除干净。

(3)在高处作业的电焊工必须配用完好的焊钳、附带全套备用镜片的盔式面罩、锋利的錾子和手锤,不得用盾式面罩代替盔式面罩。

焊接电缆要紧绑在固定处,严禁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工作。

(4)焊接用的工作平台,应保证焊工能灵活方便地焊接各种空间位置的焊缝。

安装焊接设备时,其安装地点应使焊接设备发挥作用的半径越大越好。

使用灵活的电焊机在高处进行焊条电弧焊时,必须采用外套胶皮管的电源线;

活动式电焊机要放置平稳,并有完好的接地装置。

(5)在高处焊接作业时,不得使用高频引弧器,以防万一触电、失足坠落。

高处作业时应有监护人,密切注意焊工安全动态,电源开关应设在监护人近旁,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切断电源。

高处作业的焊工,当进行安装和拆卸工作时,一定要戴安全帽。

(6)遇到雨、雾、阴冷天气和干冷时,应遵照特种规范进行焊接工作。

电焊工工作地点应加以防护,免受不良天气影响。

(7)电焊工除掌握一般操作安全技术外,高处作业的焊工一定要经过专门的身体检查,通过有关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则考试才能上岗。

九、焊接作业的防火、防爆措施

(1)在焊接现场要有必要的防火设备和器材,诸如消火栓、砂箱、灭火器材。

电器设备失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应采用干粉灭火。

(2)禁止在贮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或场地进行焊接。

在可燃性物品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距离应大于5m。

(3)严禁焊接装有可燃性液体和可燃性气体的容器及具有压力的压力容器和带电的设备。

(4)对于存有残余油脂、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容器,应先用蒸汽吹洗或用热碱水冲洗,然后开盖检查,确认冲洗干净后方能进行焊接。

对密封容器不准进行焊接。

(5)在周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的环境严禁焊接作业。

触电

触电是电焊操作的主要危险。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电流通过人体的事故。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称为电击。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更大的电流会促使心脏停止跳动员,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头部或中枢神经会使人立即昏迷,若电流过大会使人脑和中枢神经受到严重破坏甚至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可能导致截肢和瘫痪。

高处作业的人员,因触电、痉挛而摔倒,形成坠落等二次事故。

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伤害称电伤。

电伤多见于皮肤外部,而且往往留下伤痕,电伤也属于触电事故。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0.05A时,就有生命危险;

如果有0.1A的电流流过人体,只要1s就会发生触电死亡事故。

电焊操作时,一旦发生设备绝缘损坏等现象,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焊机的空载电压大多超过安全电压。

目前使用量最多的交流手弧焊机,其空载电压一般为70V。

当焊工身上有汗时,鞋袜潮湿,又无绝缘鞋套及绝缘垫板,其人体电阻降到1600Ω以下时,焊工的手一旦接触电焊钳口,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达40—50mA,使焊工手部发生痉挛,甚至不能摆脱而发生触电。

焊条电弧焊焊工更换焊条时,手一旦接触钳口,身体其他部位直接接触金属结构而连通电焊机的另一极,更易发生触电事故。

触电急救

一、现场抢救要点

1、迅速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发现有触电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应采取措施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这是减轻伤害和救护的关键。

脱离1000V以下电源的方法是:

切断电源、挑开电源、拉开触电者、割断电源线。

切断电源即断开电源开关、拔出插头或按下停电按钮。

挑开电源必须使用绝缘物(干燥的木棒、绳索等)挑开电线或电气设备,使之与触电者脱离。

若触电者俯仰在漏电设备上,或电源线被压在触电者身下,抢救人员应穿上绝缘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绳索套在触电者身上,使触电者被拉开,脱离电源。

若触电现场远离电源开关、挑不开电线或触电者肌肉收缩紧握电线时,可用绝缘胶套的钳子剪断电线。

脱离1000V以上高压电源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抢救者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用符合电源电压等级的绝缘棒或绝缘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用安全的方法使线路短路,迫使保护器件动作,以断开电源。

2、准确及时实行救治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抢救人员必须在现场及时就地实施救治,千万不能停止救治措施而等待急救车或长途运送医院。

抢救奏效的关键是迅速,而迅速的关键是必须准确地就地救治。

救治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等方法,要坚持不断,不可轻率停止,即使在运送医院途中也不能中止。

直到触电者自主呼吸和心跳后,方可停止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当触电者全部具有以下五个征象时,方可停止抢救:

若其中有一个征象未出现,也应该努力抢救到底。

五个征象是:

心跳、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

出现尸斑。

④尸僵。

⑤血管硬化或肛门松弛。

二、对症救治方法

(1)对神志清醒、能回答问话,只感心慌、乏力、四肢发麻的轻症状触电者,就地休息1—2h,并请医生现场诊断和观察。

(2)对神不清或失去知觉,但呼吸正常的触电者,可抬到附近空气清新的干燥地方,解开衣服,暂不做人工呼吸,请医生尽快到现场急救。

(3)对无知觉、无呼吸,但有心脏跳动的触电者,要采用人工呼吸救治。

采用对口呼吸的效果为好,其操作要领如下:

使触电者仰卧,清除口中血块和呕吐物后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下腭尖部与胸大致保持同一水平线上。

救护人员在触电者头部一侧,掐住触电者的鼻子,使其嘴巴张开,准备接受吹气。

救护人做深呼吸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为时约2s,并观察触电者的胸部是否膨胀,以确定吹气量是否得当。

救护人吹气完毕换气时,其口应立即离开触电者嘴部,并放松掐紧的鼻子,让他自行呼吸3s。

按照上述方法反复循环进行。

(4)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但呼吸未停,应当进行胸外挤压法救治。

其操作如下:

`

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面或木板上,姿势同人工呼吸法。

救护人跪在触电者腰部一侧或骑跪在他身上,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之间略下一点。

手掌根部用力向下挤压,压陷3—4cm,压出心脏的血液,随后迅速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

按上述动作反复循环进行,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5)触电者心跳和呼吸匀已停止,则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交替进行。

每次对口吹气2—3次,再进行心脏挤压10—15次,照此反复循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