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122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心理学模拟题Word格式.docx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3岁能分辨上下方位,4岁能分辨前后方位。

4)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绒教具及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知觉选择性规律。

5)能观察到事物本质的能力,体现了观察的C。

A.组织性B.精确性C.概括性

6)视力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又称视觉敏度。

7)幼儿辨别声音的听觉有两种:

纯音听觉和语音听觉。

8)从感知的观察测量来看,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趋势是A。

A.配对-指认-命名B.指认-配对-命名C.命名-配对-指认

9)长期生活在噪声中的幼儿,逐渐产生了适应现象,表明听觉感受性B。

A.提高B.降低C.丧失

10)幼儿到了5岁能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左右方位。

11)幼儿经常把鞋穿反,是由于C尚未发展好。

A.时间知觉B.空间知觉C.方位知觉

12)简述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①客观方面: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主要条件。

在视觉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对象。

②主观方面:

知觉的目的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对知觉对象是否有兴趣,知觉者的情绪好坏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

13)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选两条规律分析)

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人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律,便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对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以下就选两天规律来阐述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①适应—如:

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在一般情况下,分析器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降低;

分析器如果受到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提高。

②对比—如:

白底的贴绒板上贴大红色、深绿色的图形便很突出,如贴淡黄色的图形便不鲜明。

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的对比有两种。

一是先后对比,这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考虑到颜色的对比,可以使环境中的美术装饰互相衬托,而考虑到明度的对比,又可以使演示场所利用一定的照明、遮光设备等等,这样可以使儿童看的更清楚。

14)如何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其观察力。

①保护幼儿的感官。

②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③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④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⑤发挥语言的作用,注意将观察与语言讲解正确结合起来,以提高观察效果。

⑥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举例。

3.注意

1)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

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C的表现。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

5)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讲述,时而演示,时而让幼儿操作,这是在引导幼儿A。

A.注意分配B.注意转移C.注意分散

6)注意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和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的。

7)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和掌握的熟练动作少。

8)在组织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①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②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③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即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②个体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当时的情绪以及身体和精神状态等。

4.记忆

1)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儿童记忆在质的方面的发展表现在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和记忆正确性。

3)以下哪一点最不能说明幼儿再现常与事实不符的原因C。

A.记忆有误B.想象与现实混淆C.幼儿期健忘

4)幼儿记忆在量的方面发展表现为记忆范围、记忆广度、记忆保持时间。

5)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的B。

A.形象记忆为主B.机械记忆C.意义记忆为主

6)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7)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幼儿记忆正确性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高低有关。

幼儿的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做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现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5.语言

1)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词量3-16个。

2)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动词,再次形容词,最后其他实词。

3)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语言的C。

A.概括功能B.表达功能C.调节功能

4)衡量幼儿在表述句子的平均长度的指标是C。

A.含积极词汇量B.含字量C.含词量

5)婴幼儿发音错误率比较高B。

A.元音B.辅音C.后鼻音

6)幼儿常常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C。

A.深刻性B.形象性C.表面性

7)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8)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9)儿童发音器官逐渐发育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在4岁。

10)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①语音的发展: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发辅音感到困难。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6、逐步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②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

③语法结构的发展:

1、句子的功能从混沌一体带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④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语言功能的发展。

11)如何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简述儿童语言的培养)

①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②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③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④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

附:

试述幼儿口语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谈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

(1)幼儿口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期,口语发展是其言语发展的主要表现。

儿童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成人的教育下,言语在不断发展。

幼儿口语发展主要表现为其语音、词汇量、语法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特点为:

①基本掌握全部本族语音。

幼儿在4岁左右已经能掌握全部本族语音,只是有些发音还不准确。

②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

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

同时,幼儿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扩大。

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趋向丰富和深刻化。

③初步掌握语法。

我国幼儿所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④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幼儿在掌握语言成分的基础上,口语表达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具体表现为:

第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幼儿前期的孩子,大多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的,他们的交际多采用对话形式。

由于幼儿独立性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在他们和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需要独立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知识经验等,这就促进了独白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从情境性言语逐渐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听者需结合当时的情境,审察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言语。

连贯性言语则指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的言语。

连贯性言语的发展使幼儿能独立、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⑤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出声的自言自语是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

这种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第一,游戏言语。

游戏言语是在游戏、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其特点是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第二,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用以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

(2)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口语能力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①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

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

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②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

一是模仿;

二是强化。

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

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榜样。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③鼓励言语创造性。

儿童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

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6.思维

1)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2)问幼儿“什么是椅子?

”有的幼儿回答“椅子有四条腿。

”这说明幼儿是A。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从本质进行概括

3)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

具体性和形象性;

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4)问幼儿“什么是椅子?

”有的幼儿回答“椅子是可以坐的。

”这说明幼儿是B。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幼儿不会概括

5)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实际动作。

6)如何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培养其思维能力。

①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②发展幼儿的语言。

③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④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考力。

⑤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另外,①向幼儿提供各种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②注意教学的具体性、形象性。

③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7.情绪

1)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时而产生的体验。

2)幼儿的情绪从指向事物表面现象不断向事物内在特征发展,这是情绪发展深刻化的表现。

3)进入幼儿期,引起情绪的动因从最初的生理需求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需求。

4)当幼儿开始能掩饰自己的喜悦和痛苦时,说明其情绪的发展逐步C。

A.深刻化B.丰富化C.稳定化

5)情绪的作用主要有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6)幼儿“人来疯”是情感B表现。

A.易冲动B.不稳定C.外露

7)幼儿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此时幼儿B发展的表现。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

8)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了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9)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如何重视儿童情绪的培养?

①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的生活内容,能让幼儿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②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和教养态度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作用极大。

③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幼儿高级情感。

④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8.个性

1)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4)年幼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

5)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发展其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消除和改造气质类型的消极方面。

6)气质类型C。

A.有好有坏B.都是坏的C.无好坏之分

7)托马斯根据气质的维度将儿童划分成平易型、行动缓慢型、难对付型三种类型。

8)幼儿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

”和“为什么”,这是幼儿性格好奇心强的表现。

9)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10)从儿童智商发布情况看,大多数儿童智力处于中等或中等上下的水平。

11)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C。

A.形象记忆力B.空间观察力C.一般能力

1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B

A.气质B.性格C.能力

13)从不同的纬度可把能力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14)幼儿渴望认识世界,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周围的一切事物,但持续时间较短,这是幼儿兴趣的表现。

15)简述非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和智力有关系,并对智力起作用的那些个性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抱负、理想、意志和坚定性,兴趣与求知欲,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好胜性、自我意识等。

人的智力因素要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突出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使智力早期阶段发展较好,表现出发展的优势,如果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会阻滞它发展,使智力不能充分表现出人们活动中的效能。

非智力因素在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动力、引导、维持、调节、补偿和习惯等方面。

①动力作用,表现为成功的动机,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兴趣、好奇心、荣誉感等。

可以直接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成为直接推动儿童进行各科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其智力活动增加效能,如观察、记忆、思维与创造性等活动得以充分发展,并取得积极的效果。

这种内在的动力比外部激发的动力不仅作用大,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②引导作用,它将帮助儿童引向各种活动目标,它能增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产生消极和被动。

③非智力因素使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意志品质中的自制力、持久性、挫折耐受能力等以及自我评价能力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儿童的各种活动起到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④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某些智力发展不足,有些儿童智力发展不那么突出,但是由于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刻苦学习、勤奋,终于获得成,而且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⑤习惯作用,指每个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智力活动方式、方法、风格是不一样,这是由于儿童非智力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所形成的不同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势,使智力因素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和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性的促进剂。

正常稳定的情绪,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

情绪乐观稳定,才经得起胜利的冲击和失败的挫折。

意志和性格是促进创造性的强有力的因素。

16)为什么说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摇篮。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幼儿性格的作用是巨大的。

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特别是父母对幼儿教养的态度、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方式等等都会在幼儿的性格形成上打下最初的、深刻的烙印,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发展,为此必须重视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

17)举例说明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

一、父母抚养方式

父母在抚养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还提供了心理的需要。

同时,父母在养育了子女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更对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抚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途径是多方面的:

①父母行为可以是子女模仿和认同的对象。

②父母行为造成一定情境,引发儿童的行为,如挫折导致攻击。

③父母对儿童的奖励或惩罚,促成或消退某些行为。

如:

在民主教养方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展的儿童则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

在儿童自尊的形成中,父母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孩子的理解、关心、尊重,恰当的指导与管教可促进自尊的发展,而缺乏理解与关心,放任或者过分严厉,处罚不当则影响自尊的形成,或造成较低的自尊感。

二、幼儿园

幼儿园是一个小环境,有特定的气氛,儿童在幼儿园里学习知识、学习遵守纪律、学习与人相处、学习社会规范。

学习所处社会文化传统,逐渐形成基本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我概念进一步发展,有自我理想形成。

儿童常常在幼儿园期间确立奋斗目标,要做什么样的人,并且根据自己设立的目标要求自己。

老师也许是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其影响可能对儿童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

老师往往是儿童崇敬的对象,学习模仿的榜样,儿童不仅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而且学习怎样为人。

他们观察和模仿老师的举止、言行、态度,老师的思想、信念,对事对人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生观形成。

老师对儿童行为的赞赏或批评,塑造着儿童的行为特征。

权威的老师有能力、有威信,但他不滥用权力。

对儿童进行指导,设立目标,他注意儿童的心理需要,鼓励儿童的求知欲、创造性、自尊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老师促进儿童遵守纪律、自制、主动、有进取心。

专制的老师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得听他的,批评指责较多。

结果儿童感到压抑、被动、缺乏自信、缺少责任感。

三、幼儿的实践活动

游戏不仅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还影响着性格的发展。

在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可以用赞扬和鼓励得到稳固,不良的性格特征可以用批评或惩罚得到纠正。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愉快的情绪,扮演着各种角色,学会与同伴交往,形成了行为的习惯性,独立性、坚持性也同时得到发展,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18)联系实际谈谈儿童性格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彼此民主平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庭成员能和谐地交流思想,讨论工作和学习,谈论社会新闻、电影、小说之类正面、健康内容,家庭大事共同商量,家庭成员共同劳动,互相体谅照顾,成员之间互相尊重,都会对幼儿良好性格形成起作用。

在行为上多以模仿为主,儿童年龄越小模仿的越突出。

而孩子最先、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应先从自身做起。

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子女起着示范作用,孩子耳濡目染,多次模仿,就逐渐形成固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倾向。

家长可以向孩子讲有贡献人物的故事,孩子爱听故事,也最易于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

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正在形成的性格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也应该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表率。

平时家长尊敬孝顺老人,外出乘车,扶老携幼,一些文明行为,平时家庭琐事,家长都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习惯,儿童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他们在处处以父母的行为为表率和楷模,这就为良好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各种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孩子实际生活,从小事入手,让孩子爱书爱玩具,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依赖性等不良性格品质。

其次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人生除了欢乐外,还有困难和悲伤,需要自身努力去克服,帮助孩子去克服困难,去接触社会上多种多样的实践,使孩子明辨是非。

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能力,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在出现帮助他人,谦让等良好的性格特征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发现她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不拿出玩具来,就要纠正并帮助她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她的玩具,让她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多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及问题,能够及时地促进良好行为,消退不良行为,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及发展。

19)联系实际谈谈儿童能力的培养。

(未联系实际)

良好的素质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特别是儿童早期的环境和教育将影响其一生的智力水平。

所以在幼儿的能力培养上应注意3点:

①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环境刺激的数量、质量和强度决定着幼儿脑功能的发展。

②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早期教育。

幼儿能力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在了解幼儿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针对性的确定教育内容、要求和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育的最佳效果。

③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很多高智商的人因为缺少对周围世界的主动探索,怕困难缺乏毅力,往往会一事无成,所以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

9.问题儿童

1)在低常儿童的程度等级中,轻度致残被称为B。

A.一级B.四级C.五级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

孩子说谎,通常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小年龄的孩子只是贫乏,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