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048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套说课稿Word下载.docx

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因此一开始,我由故事引入,讲述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灾难来临时,一对夫妻用身躯护着他三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夫妻俩双双遇难了。

听完后,让学生说出故事中最打动你得是什么?

这是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爱的力量,爱的伟大。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感受家人亲情的兴趣。

活动二:

体验、感悟爱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

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

严格要求是爱吗?

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

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

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

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课件演示小诗:

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

表达、升华爱

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让学生在<

<

感恩的心>

>

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

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

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

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利用网络或其它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记下日期、名称和来历。

2、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可以与同学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

3、在节日里,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并注意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说课稿

教材内容与分析

•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

家人的爱;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来自社会的爱。

整个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

本课教材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父母在夸奖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着的爱,体会拳拳父母心。

儿童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不理解与烦恼,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地处贫困山区,和城市里多数独生子女相反,这里的孩子很少是独生子女,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为了家庭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有的几年才回家看孩子一次。

孩子们从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很多老人的隔代教育对他们过度溺爱,有的孩子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家人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在外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甚至怨恨自己的父母不回来陪自己。

因此,教学中我要以自己所收集的一些场景画面和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还应当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学会爱父母,体谅父母。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地爱。

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3.教学重点:

体谅父母,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根据教科书表格制作的问卷调查表,完成“对班上同学爸爸妈妈的愿望、苦恼、爱好”调查结果。

四、导学过程与方法

(一)、结合课本插图情景演一演导入

用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鼓励和由于对自己的担心而发脾气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父母在夸奖与生气背后所蕴含着的爱,体会拳拳父母心。

1、让孩子们演一演“假如我来做父母”:

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

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在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2、小组内结合自己生活中类似事例进行交流分析。

(二)、我和爸爸妈妈谈谈心

1、以插图引导孩子列出儿童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不理解与烦恼,只在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2、了解家人的辛苦以一系列劳动者真实画面记录展现

3、小组合作与尝试:

“有话大家说”

(1)、提出自己对爸爸、妈妈某些行为的困惑和不理解,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话…

(2)、围绕同学们的困惑与烦恼,大家先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父母会这样做?

(3)、小组讨论交流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如:

写心语卡、谈心、打电话…..

(三)小记者在行动

•1、小组内展示课前所结合课本中通过对父母或家人的调查,进一步理解他们,达到与父母沟通的目的。

被采访人

第一愿望

第二愿望

第三愿望

苦恼

爱好

(四)、不给家人添麻烦

•1、引用课本提示语:

原来爸爸妈妈也和我妈一样,有很多愿望,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烦恼。

•2、小组结合插图讨论:

图上的小朋友给家人增添了什么烦恼,我们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开心!

五.情感升华

以回报“回报家人的爱”为主题,在歌曲《感恩的心》音乐声中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感激和回报之情。

引导孩子们体会到“学会沟通,让我们的家多一些温暖,少一些争吵……学会理解,让我们的家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误会……学会体贴,让我们多一些回报,多一些分担,少一些索取、少给家人添麻烦……”

六、板书设计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沟通理解

幸福

体贴、回报

3.来自社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

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

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

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

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

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

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

(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4.《不一样的你我他》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一样的你我他》。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与教学思路:

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不一样的你我他》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自己的特点,比较与他人的不同。

2.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班级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3.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懂得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学会理解、尊重,平等相处。

本单元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要点是: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知道人各有所长,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学生在认识、欣赏他人的优点基础上做到互相尊重,因此,本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一课我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教学的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的是前两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拟订了3个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每个人各不相同。

2.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设计重点的依据:

只有通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才能意识到每个人各不相同。

教学难点:

观察同学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设计难点的依据: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对于同学身上有哪些闪光点,不是很清楚,也就无法感受到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

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与学法

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提高一定的道德认知。

而我在这场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

通过活动化教学力求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方式。

三个活动贯穿始终,学生采用自主、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力求能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5分钟)

上课伊始,我把自己作为课程资源来直接导入活动。

“同学们,你们发现我和你们班主任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新奇地对两位老师评论一番,在学生的评论中,引入课题并板书:

不一样

你他

(二)指导体验,感受人与人的差异性。

(30分钟)

引入课题后,我用三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猜猜他(她)是谁?

活动要求:

每个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并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但不能标出名字、照片或可辨识的特征。

)。

然后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接着老师进行自画像陈述,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

并用笔写出名字。

最后谜底揭晓。

活动后,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是如何从同学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出是哪位同学的?

这个活动初步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存在着差异,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同时我板书出:

特点

你他

“ 

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先请同学们看图:

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学生派代表回答,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通过大家在圆上作画,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想象。

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

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自信并成功自己,欣赏、善待他人。

“找找班里的多彩小星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生活即课堂。

”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班里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

比如,唱歌唱得最好的,跳舞跳得最棒的,画画得最好的……让学生意识到:

正因为每个同学的不同,班级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以上三个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每个活动都有目的,三个活动贯穿着逻辑性,逐步提升。

最后我说一说课后延伸环节。

五、课后延伸(5分钟)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孩子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本课设计课后延伸,让孩子了解父母或其他人的特征,使他们更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这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是课堂教学的精华。

本课板书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特点,才使班级、学校、社会如此丰富多彩!

你特点他

5.《换个角度想一想》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的第二课《换个角度想一想》。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而编排的,同时也向孩子们呈现出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强调教学要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孩子们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他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他人。

教材的活动安排既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现实生活实际,孩子们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

二、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遇事只想到自己,不考虑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一点点小事就易冲动,而且较长时间都不能平静下来……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使孩子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让孩子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选择,理解他人,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是:

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即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通过层层递进的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和探究,从而获得情绪上的感染,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升华。

六、说教学过程

本环节我设计了四个精彩的教学活动。

画出我们的“情绪”

1、将事先准备好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分发给各小组,要求孩子们画出情绪化的面部表情(高兴、伤心、愤怒等)。

2、孩子们展示后,再引导他们讨论:

什么时候你感到高兴?

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伤心?

3、让孩子们回忆与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或是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自己的心情。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初步明白在生活中由于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想法也就不同,所以应该学会宽容的做人品质。

从而引出课题《换个角度想一想》,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学习了状态,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假如我是“他”

1、教师出示课本28页的两幅图,学生仔细看图。

2、请三名同学来演一演图中的内容,演完后教师引导他们谈自己的想法。

3、为什么这几位同学会发生冲突呢?

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呢?

(小组间互相讨论)

通过实例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遇到点小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为对方着想,多想想“假如我是他会怎样”,相互理解,就会让我们间的友谊更深厚。

教师板书:

理解)

“他”为什么生气

1、出示课本29页图片。

教师讲述图上的事例 

,孩子们思考。

2、听完老师讲述后,请孩子们进行表演,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然后畅所欲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老师适时地对孩子们的观点给予评价。

3、老师再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

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使孩子们从表演和讨论中明白:

在生活中,应常常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之间学会包容和理解。

包容)

活动四:

“夸夸”我的同学

我们每个人在和别人接触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学,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1、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实事求是地结合同学的优点,夸一夸同学。

我会尽可能引导孩子们夸一夸“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2、谈话:

听到别人夸奖你,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大家遇事都能换个角度想一想,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快乐、和谐的班集体!

快乐)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再现,是课堂精华的体现。

本节课,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换个角度想一想

理 

解 

包 

快乐

通过板书再次总结:

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要有一颗理解和包容的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本堂课之所以要作以上设计,是要既“备教材”又“备儿童”,充分开发利用师生资源。

师生共建生活课堂,生动课堂,情感课堂。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6.《分享的快乐》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

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一、学生实态与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由于他(她)们处于家庭“独”字号的环境,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

他们有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的意识,但却因不会沟通而容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因此我把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难点是:

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二、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完成教学活动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准备西瓜、橘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

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

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五、活动环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

针对学情,教材、新课程标准等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缩近距离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