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034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挖地铁施工测量方案Word格式.docx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8)《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9)《精密工程控制测量交桩复测成果报告》

10)《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成果报告》

11)《广铁集团深圳工程建设指挥部隧道工程施工监控量测管理办法》(2016)41号文件

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三、施工测量精度技术指标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测量作业质量和进度要求,做好施工测量过程中放样定位,保证施工测量任务完成。

严格按照施工测量技术依据作业,以保障施工测量精度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及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

3.1.CPI、CPII、施工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和精度

与原测相同,CPI、CPII和施工控制网均采用GPS测量方法施测,GPS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表2所示。

CPI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CPII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与CPI联测构成附合网。

施工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就近联测CPI或者CPII控制点,且联测的CPI或CPII的距离一般不大于2KM。

表1、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控制网类型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CPI

GPS

二等

≤1.3″

1/180000

CPII

三等

≤1.7″

1/100000

施工控制网

四等

≤2″

1/70000

表2、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固定误差a

比例误差b

基线方位角中误差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5mm

≤1mm/km

1.3″

1/250000

1.7″

≤2mm/km

2″

3.2.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和精度

与原测相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施工复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检测相邻线路水准基点间的高差,测量等级为二等水准。

水准测量的精度及限差如表3所示。

表3、水准测量精度(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Δ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W

限差

测段、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平原

山区

≤1mm

≤2mm

注:

表中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R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km,小于1km时按1km计。

n为测段水准测量测站数,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3.3.施工测量精度

3.3.1路基施工测量精度

相邻桩位误差限差≤±

5cm,路肩宽与设计值限差≥0cm、≤10cm,路肩横坡误差限差≤0.5%,高程限差≤2cm。

框构桥、涵洞几何中心与线路中心距离偏差≤2cm,框构桥、涵洞线路中心坐标限差≤2cm。

边桩误差偏差≤10cm,档土墙、护坡等工程结构尺寸、基底及顶部高程误差限差≤5cm。

侧沟深度和宽度与设计值误差限差≤5cm,路堤护道平台宽与设计值误差限差≤10cm。

3.3.2涵洞、框构桥施工测量精度

框构桥、涵洞几何中心点坐标限差≤2cm,框构桥、涵洞模板尺寸限差≤4cm,高程限差≤3cm。

3.3.3桥梁施工测量精度

桥墩及基础(承台和桩基)、桥台几何中心与线路中心距离偏差≤10mm,桥墩及基础(承台和桩基)、桥台线路中心坐标限差≤10mm,桥墩各跨的纵向累积误差控制在±

10

nmm(n为跨数)。

承台几何中心点坐标限差≤10mm,承台模板尺寸限差≤40mm,高程限差≤30mm。

墩身几何中心坐标限差≤10mm,墩身模板限差≤20mm,高程限差≤30mm,模板在同一高程线上限差≤10mm。

桥台几何中心坐标限差≤10mm,桥台帽尺寸≤10mm,坐标限差≤10mm。

钻(挖)孔灌注桩埋设护筒桩位中心允许偏差≤50mm。

项目

偏差(mm)

墩台纵横向中心距设计中心的距离

±

20

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程限差

4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10

3.3.4隧道施工测量精度

隧道测量应严格控制欠挖,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欠挖应不大于5cm。

隧道允许超挖值(cm)

开挖部位围岩级别

Ⅱ~Ⅳ

Ⅴ~Ⅵ

拱部

平均线形超挖

15

最大超挖

25

边墙平均线形超挖

仰拱、隧底

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适用长度(k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9~20

1.0

隧道二等

6~9

1.3

3~6

1.8

1/50000

1.5~3

2.5

一级

<1.5

4.0

1/20000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两开挖洞口间高程路线长度(km)

每千米高程测量偶然中误差(mm)

>32

≤1.0

11~32

≤3.0

5<

11

≤5.0

<

5

≤7.5

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横向贯通误差

高程贯通误差

相向开挖长度(km)

L<

4≤L<

7

7≤L<

10≤L<

13

13≤L<

16

16≤L<

19

19≤L<

洞外贯通中误差(mm)

30

40

45

55

65

75

80

18

洞内贯通中误差(mm)

50

105

135

160

17

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mm)

100

125

180

贯通限差(mm)

130

200

250

320

360

四、测量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全部测量工作分三级管理,分部设专职测量主管一名,全面管理分部管段内的测量工作;

架子队设测量队长一名,负责架子队管段内的测量管理工作;

作业队设测量组长一名,负责作业队管段内的测量管理工作。

架子队和作业队的测量工作在分部测量主管的指导下工作。

4.1.执行分级测量复核制度

1)分部成立精测队负责全部工程的控制测量、分阶段性控制和复核检查工作。

2)架子队负责复核、检核和指导作业队测量组完成施工测量任务及监控量测工作,并负责向作业队测量组现场交点、交桩、交测量资料和成果。

负责控制护桩的测量。

3)作业队成立测量组,负责本作业区的日常施工测量、施工放样及控制桩点的埋设及防护。

4)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测量精度符合国家或省、部颁发有关《测规》的标准和要求。

5)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由专人妥善保管。

6)工程施工中,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测量,确保中线、水平准确无误;

工程完工后,及时与相邻标段进行贯通测量,搭接闭合。

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铺轨地段的测量竣工资料,供铺轨设计单位使用。

7)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才能交付使用,未经第二人计算复核并确认无误的资料严禁使用。

4.2.测量仪器设备

测量仪器由专人负责并固定司镜人(仪器保管负责人),负责人应妥善保管和使用仪器,建立和维护测量仪器台帐(如下表所示),按期检验,保持仪器良好状态。

主要测量仪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标称精度

性能状况

1

徕卡全站仪

TS09

1″

良好

2

测斜仪

XL-CX01

4″

3

水位检测尺

XL-CHC01

(0.02+0.21)mm

智能读数仪

XL-DSY06

3.5*10-7

4.3作业队施工区间划分

第一作业队:

DK113+248.268-DK114+250;

第二作业队:

DK111+741-DK112+662;

第三作业队:

DK110+820-DK111+741;

第四作业队:

DK110+030-DK110+820、DK109+420-DK110+030、DK108+958-DK109+398、DK108+551.46-DK108+958;

第五作业队:

DK107+876~DK108+551.46。

五、施工测量

5.1.施工测量作业流程

施工测量作业过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测量作业流程图

5.2.施工测量放样准备

1)详细查阅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尺寸、交桩资料数据以及控制点成果数据,计算施工测量所需要的放样数据。

若有施工设计图变更时必须以书面变更通知单为依据进行重新计算施工测量所需要的放样数据。

所有放样点数据必须由一人计算、另一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现场施工测量放样点数据。

采用软件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2)施工测量放样过程起算依据是工程已有的CPI点和CPII点平面与高程控制复测成果资料及加密控制点测量成果数据。

3)根据不同施工任务和不同路段施工条件及不同的施工工序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测量仪器和放样方法。

4)选择与放样精度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各项误差的检查与校正。

5)输入到仪器内存模块中的控制点及样点坐标数据文件,经百分之百的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6)编制放样记录手簿,内容包括:

工程部位、放样日期、观测、记录及检查人员姓名、放样所使用控制点名称、坐标和高程、设计图纸编号、放样数据、放样过程的实测资料以及所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编号等。

5.3.施工测量放样

1)施工测量人员根据现场部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设站方法及施工测量放样方法,以满足该施工部位的测量质量要求。

2)施工测量放样过程中,前站人员设测量组长和质量检查员,后站人员设仪器观测员和记录员。

3)测量组长负责与作业队协调,组织班组的测量工作。

4)质量检查员负责本班组的质量检查。

5)仪器观测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操作,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测设及测定。

5.4.施工测量复核和资料移交

1)作业队施工测量放样点数据必须经分部和架子队测量队复核后无误后方可作为现场施工放样数据。

2)作业队现场放样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必须经过现场有条件的校核,即现场放样点点位相对尺寸必须与设计尺寸对比校核。

确认无误后报分部和架子队测量队进行复核,或放样过程中同步报分部和架子队测量队进行三级同步复核。

3)分部测量队复核无误后填写放样报验单和施工测量数据,经分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放样点数据移交分部工管部,现场放样点点位移交再施工员。

4)报验资料一式四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5.5.施工测量作业方法

在施工测量放样中,常用的测量作业方法如下:

直接测坐标法

1)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方位角)。

2)观测员测量放样点的坐标,根据测点和拟放样点坐标计算坐标偏差值并报给司镜员移动量。

3)司镜员根据报给的坐标移动量移动棱镜,观测员再次测量放样点坐标。

4)重复过程2,3过程,直到ΔX,ΔY小于放样限差,然后进行标定。

5)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6)重复2~5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7)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8)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9)填写放样报验单和施工测量数据,经分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复核确认无误后,移交现场施工员。

10)直接测坐标法精度评定公式:

测量点位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对中误差。

观测误差。

极坐标法

2)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仪器自动计算)。

3)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4)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

的差值:

ΔD=D-D°

,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5)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6)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坐标和高程,与理定点位。

7)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论坐标比较检核。

8)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9)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0)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1)填写放样报验单和施工测量数据,经分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复核确认无误后,移交现场施工员。

12)极坐标法直接测坐标法精度评定公式相同,同样能满足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直角坐标法

施工场地上或施工断面上的一些主要结构特征点被测设出以后,且被测设出这些主要结构特征点形成了一个彼此垂直的轴线或建筑物的方格网,就根据已知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方向线进行施工。

直角坐标法便于计算,放样简单明了。

直角坐标法主要使用国家量测标志的或经国家检测单位检测过的钢尺进行量测。

直角坐标法精度评定公式:

丈量相对误差。

钢尺从控制点丈量至放样点的距离。

GPSRTK法

利用固定基站式模式,RTK手持精度一般平面精度在±

3cm,满足施工测量任务内的土方作业、路基边线定位放样、承台基础边线开挖等测量任务。

5.6.路基施工工程测量

路基施工测量任务由原始地形地貌测量、路基路堤填筑区段填筑边线、路基路肩放样和路堑开挖区段边线、路肩放样两部分。

路基施工测量流程图如下所示。

路基工程测量放样可采用全站仪或GPSRTK法施测。

5.6.1路基原始地形地貌测量

路基区段原始地形地貌测量通常采用RTK动态数据采用作业法实现进行,按线中纵断面方向每隔15m测量一个横断面数据,平坦地带间隔10m左右测量1个地形点数据,丘陵地带间隔5m左右测量1个地形点数据,建(构)造物按建(构)造物测量方法测量数据。

5.6.2线路中边桩测量放样

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标、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

(一)表示挖方。

2)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时,可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5.6.3路基填方路段测量放样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每5米一个桩,并注明填方高度。

2)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五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挖方深度。

3)每填筑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根据此宽度在修整坡面。

5.6.4路基挖方路段测量放样

1)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挖方的开口线。

2)施工过程中,当挖方段落开挖至第一级平台位置时,根据坐标放样法,放样出第一级平台内侧宽度,根据平台宽度再刷坡。

其他平台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放样,直至到达路面结构层的设计标高。

3)高边坡的测量放样,根据施工段落桩号,直线段每隔10米(曲线段5米),放样出坡顶和坡脚。

5.6.5路基竣工测量

线下工程竣工后、轨道施工前,应进行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检查线下工程平纵断面施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内容包以下两个方面:

1)线路中线贯通测量,以线路左线为基准进行测量,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百米桩。

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大于50m,曲线上中桩间距不大于20m。

2)线路横断面测量:

利用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测设的中线桩,测量路基横断面,横断面位置和密度与线路中线桩相同。

路基面范围各测点平面、高程测量中误差应小于10mm。

允许偏差

项 目

中线高程

路肩高程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20~0

5.7.桥涵施工工程测量

桥梁施工测量任务桥墩及基础(桩基和承台)、台帽(支座垫石)定位施工测量和架桥定位施工测量。

桥梁施工测量流程图如下所示。

首先各分部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曲线要素进行中线桩的复核,分部测量主管要根据结构物里程及相关结构尺寸进行细部坐标计算,坐标计算成果要由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经工程部长复核和总工审核后报指挥部工程部复审备案,复审合格后,坐标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时,由架子队技术室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分部测量主管复测,指挥部工程部抽测。

5.7.1桩基测量放样

进行桩基中心坐标测量放样时,应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做到以下几点: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中心放样可采用GPSRTK,利用至少3个以平面控制点进行设站解算,GPSRTK法测量要符合《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中关于GPSRTK测量的相关规定。

在施工放样前,仪器安置好后GPS移动台应到放样桩基附近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测量复核,RTK手持杆水泡居中要使用脚架支撑,复核精度要小于10mm,才能开始桩基的测量放样。

2)要精确放样出桩位中心坐标,RTK手持杆水泡居中要使用脚架支撑,放样偏差要小于10mm,放样完成后报分部测量主管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每个桩位中心都要做两个以上的保护桩,以便随时校核桩位的正确性。

3)桩基护筒埋设完成后、开钻前再采用GPSRTK对桩基中心位置进行复测,平面测量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并对护筒标高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方能进行桩基的开钻施工。

5.7.2承台测量放样

1)承台基坑开挖前要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当基坑开挖到位后,使用水准仪测出桩基顶面高程,以便破除钻孔灌注桩桩头。

2)破除桩头后,要对每根成桩的中心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检查成桩中心位置与设计的中心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小于5cm限差,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3)使用中海达GPSRTK或全站仪测量放样出承台底4个角点,平面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丈量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采用使用GPSRTK或全站仪测放承台轴线,轴线偏位控制在15mm以内,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

并要测出承台顶面高程,并要在模板上标出承台混凝土顶高程。

模型高程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6)承台放样示意图

5.7.3墩柱测量放样

1)使用全站仪在承台顶面测放出墩柱底部角点并报测量主管复测,平面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模板固定后使用全站仪测量模板顶口平面位置,平面测量偏差要小于10mm。

使用水准仪测量墩柱顶面的高程,墩身模型高程测量偏差要小于30mm,且同一高程线的差值小于10mm。

当水准仪施测无法满足要求时,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量墩柱顶面高程,要采用全站仪正倒镜法取中值,测量中要注意控制俯仰角,测量方法及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2)全站仪对墩柱平面位置放样,每次都必须复核后视点;

水准仪进行墩柱高程测量时每次必须依据两个控制点。

3)测量完成后由测量主管复测,以确保测量质量。

确认准确无误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7.4支承垫石测量放样

1)在支承垫石施工前及支座安放前,必须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点的复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