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013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市场风险,因金融市场价格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就是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的风险因素是有关主体在金融市场上从事货币资金借贷、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市场风险的风险事故是金融市场价格发生意外变动。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三种类型。

  

(1)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不同币别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三种类型。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货币资金借贷中,因利率在借贷有效期中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从同时既是借方又是贷方的借贷双方组合体(如商业银行)来看,其利率风险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利率不匹配的组合利率风险,二是期限不匹配的组合利率风险。

  (3)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股票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行投资中,因股票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所掌握的现金资产,以合理价格变现资产所获得的资金,或以合理成本所筹集的资金不足以满足即时支付的需要,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表现为流动性短缺。

4.操作风险

  在不同国家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层面上,对操作风险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界定,主要有以下的角度和分类。

  

(1)狭义的操作风险与广义的操作风险

  狭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运营部门在运营的过程中,因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疏忽、系统的错误等,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

  

(2)操作性杠杆风险与操作性失误风险

  操作性失误风险主要是指由金融机构内部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操作风险。

这些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处理流程、信息系统、人事等方面的失误。

  操作性杠杆风险主要是指由金融机构外部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操作风险。

例如,由于外部冲击导致金融机构的收入减少;

这些外部冲击包括税制和政治方面的变动,法律和监管环境的调整,竞争者的行为和特性的变化等。

  5.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

  6.国家风险

  

(1)狭义的国家风险与广义的国家风险

  从狭义来看,国家风险是指一国居民在与他国居民进行经济金融交易中,因他国经济、政治或社会等政策性或环境性因素发生意外变动,而使自己不能如期、足额收回有关资金,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从广义来看,国家风险是指一国居民在与他国居民进行经济金融交易中,因他国各种政策性或环境性因素发生意外变动,而使自己蒙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

  

(2)主权风险与转移风险

  如果与一国居民发生经济金融交易的他国居民为政府或货币当局,政府或货币当局为债务人,不能如期足额清偿债务,而使该国居民蒙受经济损失,这种可能性就是主权风险。

  如果与一国居民发生经济金融交易的他国居民为民间主体,国家通过外汇管制、罚没或国有化等政策法规限制民间主体的资金转移,使之不能正常履行其商业义务,从而使该国居民蒙受经济损失,这种可能性就是转移风险。

  (3)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与社会风险

  经济风险在于他国因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储备状况、外债状况等经济因素恶化,出现外汇短缺,而实行外汇管制,限制对外支付等。

  政治风险在于他国因政权更迭、政局动荡、战争等政治因素恶化,而拒绝或无力对外支付等。

  社会风险在于他国因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社会环境恶化,而不能正常实施经济政策,导致无力或拒绝对外支付等。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受公众的负面评价,而出现客户流失、股东流失、业务机遇丧失、业务成本提高等情况,从而蒙受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是二级风险,是因为没有控制好其他的风险而引发的。

  8.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或交易所在的整个系统(机构系统或市场系统)因外部性因素的冲击或内部性因素的牵连而发生剧烈波动、危机或瘫痪,使整个金融机构不能幸免,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金融风险的管理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1.内部控制及其要素

  

(1)内部控制的涵义

  COSO于1992年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作出局部修订,成为有关内部控制的权威文件。

该文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是由一个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它职员实施的一个过程。

其目的是为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使与可适用的法律相符合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

  

(2)内部控制的要素

  COSO在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由五项要素构成:

①控制环境。

②风险评估。

③控制活动。

④信息与沟通。

⑤监督。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颁布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中,提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划分、信息与沟通、监管活动与错误纠正等五项要素。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是:

①内部控制环境②风险识别与评估③内部控制措施④监督评价与纠正⑤信息交流与反馈。

  2.全面风险管理及其架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20日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1)全面风险管理的涵义

  COSO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文件中认为: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它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2)全面风险管理的架构

全面风险管理是三个维度的立体系统。

这三个维度是:

①企业目标。

②风险管理的要素。

③企业层级。

全面风险管理的架构是:

①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②风险管理流程。

③风险管理文化。

④风险管理体系。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

  1.风险识别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估计经济损失发生的频率和测算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Zeta法、Creditmetrics模型和KMV模型。

  市场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风险累积与聚集法、概率法、灵敏度法、波动性法、风险价值法(VaR法)、极限测试法和情景分析。

  操作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法、内部测量法和损失分布法。

  3.风险分类

  风险分类就是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按照所面临的每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将其分别归入不同的“风险级别”。

  风险分类可以采用图像法,如图10-1所示:

  4.风险控制

  5.风险监控

  6.风险报告

  7.风险确认与审计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

  1.机制管理

  机制管理就是建立起针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

(1)审贷分离机制。

(2)授权管理机制。

(3)额度管理机制。

  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就是针对信用由提供到收回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商业银行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事前管理

  

(2)事中管理

  在事中管理阶段,商业银行要进行贷款风险分类。

目前采用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即把已经发放的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等级。

  (3)事后管理

  (四)市场风险的管理

  1.利率风险的管理

  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选择有利的利率;

  

(2)调整借贷期限;

  (3)缺口管理;

  (4)持续期管理;

  (5)利用利率衍生产品交易。

  2.汇率风险的管理

  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选择有利的货币;

  

(2)提前或推迟收付外币;

  (3)进行结构性套期保值;

  (4)做远期外汇交易;

  (5)做货币衍生产品交易。

  3.投资风险的管理

  

(1)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法

  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一是根据对股票价格未来走势的预测;

  二是投资组合;

  三是购买股票型投资基金;

  四是做股指期货交易或股指期权交易。

  

(2)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风险的管理方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二是进行限额管理;

  三是进行风险敞口的对冲与套期保值。

  (五)操作风险的管理

  1.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给由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操作风险提供机遇和环境。

  2.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系统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和对由信息系统产生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

  3.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就是设计和采用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与不断优化和严格执行业务流程。

  4.职员管理

  职员管理就是对由内部欺诈、失职违规、知识技能匮乏和核心职员流失等内部职员因素所带来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就是充分利用保险和业务外包等机制和手段,将自己做承担的操作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六)其它风险的管理

  1.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着眼点是:

  

(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2)保持负债的流动性。

  (3)进行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综合管理,实现匹配。

  2.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的管理

  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的主要机制和方法是:

  

(1)加强文化建设。

  

(2)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4)加强过程管理。

  3.国家风险的管理

  

(1)国家层面的管理方法

  

(2)企业层面的管理方法

  4.声誉风险的管理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规则: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4年6月通过并公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准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目标:

五大目标

  

(1)安全稳健性;

  

(2)公平竞争;

  (3)提高风险计量与管理水平;

  (4)资本更为敏感地反映风险度;

  (5)重点放在国际活跃银行。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

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

  

(2)监管方式与监管重点。

  (3)市场约束。

  四、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

  

(一)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演进与阶段性特征

  

(二)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举措

  在金融风险管理的【制度层面】。

  在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层面】

  在金融风险的【量化管理】中

  在金融风险的【监管】上。

第二节 金融危机及其管理

  一、金融危机的概念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从狭义上看,戈德史密斯提出,金融危机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从广义上看,国际货币基金认为,金融危机除了狭义的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危机”外,还包括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外债危机。

  无论是狭义金融危机的界定还是广义金融危机的界定都表明,金融危机具体有五层涵义:

  

(1)金融危机是宏观的范畴,是有关国家或地区整个金融状况的恶化;

  

(2)金融危机是金融的范畴,只是金融状况的恶化,而不是一般经济状况的恶化,虽然金融状况的恶化和一般经济状况的恶化完全可能互为因果,但本质上是相区别的;

  (3)金融危机是突然发作的“急性病”,而不是“慢性病”;

  (4)金融危机是剧烈发作的“重症病”,而不是“轻症病”;

  (5)金融危机是非周期性的范畴,而不是周期规律性爆发的。

  

(二)金融危机的类型

  1.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与系统性金融危机

  根据【金融危机爆发的领域】,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四种类型。

  判断是否出现银行危机的依据是:

  

(1)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10%;

  

(2)援救失败银行的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

  (3)银行出现问题而导致了大规模的银行国有化;

  (4)出现范围较广的银行挤兑,或政府为此而采取冻结存款、银行放假、担保存款等措施。

只要这四种情形出现任何一种,就构成银行危机。

  系统性金融危机就是上面表述的狭义金融危机。

  2.内部性金融危机与外部性金融危机

  根据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内部性金融危机和外部性金融危机两种类型。

  3.本土性金融危机、区域性金融危机与全球性金融危机

  根据金融危机爆发的【地理范围】,可以把金融危机划分为本土性、区域性和全球性三种类型。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

  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既有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差异。

可以把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原因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内部性因素

  1.金融因素

  这些金融因素主要是金融结构失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当、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金融监管缺失或不到位等等。

  2.经济因素

  这些一般经济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战略或模式失当、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过热、经济危机等等。

  3.预期因素

  

(二)外部性因素

  1.国际游资的冲击

  2.国际市场的变化

  3.他国危机的传染

  这四种途径是:

  

(1)资本流动。

  

(2)市场预期。

  (3)金融市场价格联动。

  (4)实体经济传导。

  此外,长期存在的不合理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十分不利。

  三、金融危机的管理

  

(一)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

  如前所述,金融危机是一个宏观范畴,需要从国家层面构建一个健全、健康、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以适应金融危机管理的要求。

  所构建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是能够涵盖所有金融危机管理的广义的金融监管体系,从而不至于出现某种金融危机管理的金融监管盲区。

  

(二)金融安全网的构建

  金融安全网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和市场退出的管制、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

构建金融安全网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三)金融危机预警和处置机制的构建

  (四)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发生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一个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调与合作;

二是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主要有五个目的和内容:

(1)寻求资金救助,一般采取直接借款和货币互换的方式,有的甚至建立区域性多边相互救助机制或机构;

(2)寻求政策援助,即邀请帮助设计和制订走出危机的方案和途径;

(3)协调立场,联合行动,共同应对,避免采取以邻为壑的措施;

(4)开展制订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合作;

(5)开展多边对话协商,寻求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四、我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