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996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人民版文档格式.docx

在载人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文艺方面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第33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纲明示:

科学成就。

一、纸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演变

(1)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可能早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2.西传:

8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地区,后来传至欧洲。

3.纸发明的意义

(1)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3)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1)战国时有了指向仪器司南。

(2)后来制造出指南鱼、指南龟等各种指向仪器。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外传及影响

(1)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2)为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及欧洲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等。

2.影响

火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1)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

中国印刷术经波斯传入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1.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吗?

试答 

提示:

否。

西汉已有造纸术,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2.毕升发明了印刷术吗?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科技应用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基础: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政治条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

5.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吗?

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并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为主,发展停滞;

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而且以创新为主,后来居上。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卓越贡献。

四大发明西传,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这一特点体现在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中国传统科学中。

微考点 

一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思考1 史料一李约瑟的话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什么特点?

史料解读: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停滞。

二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9

7

8

思考2 史料二中的表格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什么特点?

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服务于农业的意识浓厚。

三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

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

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什么特点?

重现象,轻规律。

四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思考4 史料四李约瑟的话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怎样的特点?

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从成就上看,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全面繁荣,明清时走向停滞。

(2)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3)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

(4)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5)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综合点 明清时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源于中国的技艺似乎需要经过移植才能够获得高度的发展。

见证一下火药、印刷术和航海罗盘在应用上所取得的巨大改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关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但它们未在本国充分发挥作用

B.中国经济停滞、倒退决定了四大发明必须移植才能继续传播

C.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了中国的科技成就并有所创新

D.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主要是在宋元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并未停滞、倒退,B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正确,应排除。

2.李约瑟在牛津大学科学史讨论会上作了一个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指出:

“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能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入手。

”他甚至相信:

“如果中国社会曾可能出现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的话,那么在那里也许本来是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近代科学的。

”在报告中李约瑟试图分析(  )

A.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B.中国没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的原因

C.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D.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欧洲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理解能力,理解了材料可知C为正确答案。

1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家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成现代科技的原因。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造成科技人才缺乏。

2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

著文,开篇子曰诗云;

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及影响的评论。

作者认为:

(1)中国封建儒学思想和完备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2)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的束缚,导致中国科技发明创造难以转化成生产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真题典例

1.[2014·

北京高考]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的文化成就。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大秦”是中国对古罗马的称谓,《九章算术》和罗马法分别属于东汉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B项正确。

A项分别属于北宋和近代英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C项分别属于东汉和波兰的哥白尼的科学技术成就;

D项分别属于西汉和古希腊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因此,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014·

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造纸术。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因为竹子多,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说明还魂纸主要在北方生产,排除①,即排除A、B两项。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制造还魂纸要简单得多,排除③,排除D项。

②④说法正确,选C项。

3.[2014·

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五代后唐开始雕版印刷“九经”,宋代官府与民间书版数量剧增,表明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

宰相冯道只是主持者,从中得不出A项;

材料只提及了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

D项与材料“书坊”矛盾,故错误。

4.[2013·

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解析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

西汉前期已有纸张存在,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项错误;

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项错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项正确。

5.[2012·

山东高考]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A.汉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解析 通过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可以排除A项;

分割职权造成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的是宋代,唐代的节度使权力集中,排除B项。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不符合元朝史实,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排除D项。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师说高考

考频

本部分内容为近年高考重点之一5年13考

考过

①对“活版”内涵的理解

②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趋势

③印刷术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④中西科技的比较

⑤造纸术的发展

考向

①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史实

②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而近代落后的原因

③中西科技的比较

仿真练习

1.[2016·

三明质检]《庄子·

天下》篇记载:

“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 《庄子·

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

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

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

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2.[2015·

南充质检]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

“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解析 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

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2015·

商丘调研]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

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授时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而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故正确答案为A项。

4.[2016·

江西六校联考]有人说:

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B.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

C.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

D.封建经济的发达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达。

故选D。

5.[2015·

烟台诊断]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没有多到足以影响”说明“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错误,故A项错误;

综合材料信息,可得出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有接触,但外来文化对其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

“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说明中国不排斥外来文化,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