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9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彭州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省彭州市

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附表1:

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汇总表

附表2:

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2-1: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3:

科技投资明细表

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附表5-2:

外购原材料及燃动费用表

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1: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四川省彭州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法人代表:

杨红宣

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

工作职责:

负责全市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负责全市农村经济管理指导。

属全民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

农技中心在职人员54人,其中:

高级职称9人,中级25人,初级12人。

1.1.4建设地点

彭州市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

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预测、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财务评价和风险对策等。

2、编制依据

(1)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文件);

(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

(4)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

(5)《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6)《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7)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资料;

(8)可行性报告编制者搜集的其他资料。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规模

1、核心基地

在升平镇新建育苗中心1个。

育苗中心包括育苗大棚2200m2,苗圃100亩。

2、示范基地

在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新建示范基地2000亩。

购置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年产500万株GAP蔬菜种苗,直接带动蔬菜种植规模2000亩,形成年产各类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5000吨的生产规模。

1.2.2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在核心基地新建育苗大棚2200m2;

在核心基地和示范基地新建围栏15km;

土壤改良苗圃100亩、示范基地2000亩。

2、设备

购置并安装生产设备一套,检测仪器设备一套,运输设备一套,田间设备一套,办公设备一套。

3、科技工程

主要引进先进育苗技术和良种,进行种苗筛选、培育;对农户以优惠价提供种苗,进行种植示范、推广;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服务与宣传。

1.2.3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及投资计划

1、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50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500.0万元申请中央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全额投资。

3、投资计划

按照建设进度和安排,建设投资计划在2010年度全部投入。

1.2.4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1年,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产业背景

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逐步走出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经具有580多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4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9.4万多个,带动农户7300多万户,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并探索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模式。

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是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二是农业的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低,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四是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层次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水平仍然较低。

五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六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

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其主要特征有:

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应对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必须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又将发展现代农业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此,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重大历史任务。

2.1.2行业背景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许多地区蔬菜总量已趋于饱和。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蔬菜品质问题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为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问题。

蔬菜生产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造成农药直接中毒和残毒超标,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脾等消化系统慢性中毒已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1、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问题。

近年来,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

而各地对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很少检测、控制。

大量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农药和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有的具有刺激性、恶臭,有的甚至具有较大毒性,它们最后落到植株、土壤上、水体中,以各种形式使蔬菜受到污染,使蔬菜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毒物质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可产生长期的破坏性影响。

我国传统农业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习惯,污水灌溉在城郊和工矿区附近更为普遍,这将带来大量有害人体健康的有害、有毒物质。

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降低蔬菜品质,更重要的是对环境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2、不合理的蔬菜生产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化肥、农药、设施材料等农用物资不断更新换代,一定范围内可使蔬菜产量提高、效益增加;但也正是这些农用化工产品的不规范使用使得环境不断恶化,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蔬菜生产周期短,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明显。

而传统的有机生物肥料的搜集、腐熟发酵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因而化肥以其简便易用的优势受到生产者的欢迎。

但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使土壤有机质逐步耗竭,保水、保肥力下降,土壤结构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

过量施用氮肥还可导致蔬菜硝酸盐累积。

硝酸盐在人体中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进而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影响人体健康。

化肥的过量施用使大量营养元素流失,进入地下水体,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植物过量生长,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结果使水中其他生物因缺氧中毒等原因而死亡,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蔬菜种类、品种繁多,其组织及食用器官鲜嫩多汁、营养丰富,是病虫害的良好寄主。

菜园肥沃的土壤为杂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片面追求高产造成的连作、重茬也使病虫害日益加重。

越是蔬菜生产规模大的地区,农药的使用频率也越高。

农药使用量过高及使用不当,不但影响大气、土壤、水源质量,还造成蔬菜中农药的大量残留,蔬菜品质和安全性下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蔬菜产地环境恶化与不合理的蔬菜生产方式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影响了蔬菜品质的提高和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只有推行绿色生产技术,才能确保蔬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3地方产业背景

彭州是四川省农产品主产区,在众多农产品中,蔬菜占有独特的地位。

彭州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其规模种植和优良品质使其在国内市场享有美誉,长期担负国家南菜北调任务,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最大的外销蔬菜生产基地、中国西部著名的蔬菜之乡。

市境内有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国家级南菜北运转运站和正在建设的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蔬菜工厂化育苗研发中心,有四川省首家完备的县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

蔬菜及其加工产品销售遍及全国30多个省、区、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008年蔬菜种植67万亩,产量16.5亿公斤,销售鲜菜12.8亿公斤,销售收入14.2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蔬菜销售收入2265元,占农民年纯收入的1/3以上,蔬菜加工15万吨,产值3亿元。

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彭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促进彭州蔬菜产业灾后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成都蔬菜产业发展牵头县(市)的领头作用,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2008年彭州市制定了《争创全省农业特色产业50强县——彭州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提出了以下发展目标:

1、按照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通过3-5年,建成70万亩规模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达到年产优质蔬菜180万吨,优质率达到95%以上;蔬菜鲜销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3000元以上。

2、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40个以上,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材料5项,使蔬菜品种更新周期缩短到2-3年。

3、形成西南地区一流的蔬菜产品集散中心、蔬菜价格调配中心、蔬菜营销结算中心。

使精品蔬菜、加工蔬菜、外销蔬菜的比例达到2:

3:

5,蔬菜采后处理率达60%。

4、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片区站农技员+村科技示范户”为一体的新型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形成蔬菜生产北有寿光、南有彭州的格局。

鉴于蔬菜在彭州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柱地位作用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彭州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选择蔬菜品种作为建设内容。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彭州农业投入较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

彭州作为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一部分,必须积极推行现代农业建设,采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