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4 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4 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4 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三种浮游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和食物链的数目,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答案选C。
3.(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A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1)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
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4.(2019•江苏卷.14)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答案】B
由曲线图可知,a、b均呈S型增长曲线,二者的K值相同,但由于培养条件不同,二者达到最大细胞密度的时间不相同、
【详解】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错误;
b先达到K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B正确;
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错误;
t2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错误。
故选B。
5.(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
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详解】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
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
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C。
6.(2019•江苏卷.6)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
【解析】荒漠中植物如仙人掌,通过增大植株间隔,最大限度减少竞争;
通过发达根系吸收更多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7.(2019•江苏卷.1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解析】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
8.(2019•海南卷.23)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解析】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可能因为湖泊富营养化,蓝藻等藻类爆发,不一定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B错。
9.(2019•海南卷.24)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于马铃薯培养液
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
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
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
【解析】种群密度跟培养液分成不等的两组无关,因为种群密度是相对数量,即单位体积中生物体的数量,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相同的,种群数量是不同的,C错。
10.(2019•海南卷.25)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解析】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小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因为生态系统能力流动特点是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
11.(2019•全国1卷.9)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
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竟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
导致_________________。
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答案】
(1).果树→害虫A→鸟C
(2).鸟C(3).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4).化学信息(5).性别比例(6).种群密度
食物链是由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即食物网。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故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是捕食关系,故包含A的食物链为:
果树→害虫A→鸟C。
其中鸟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2)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表现出来
相互抑制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
(3)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物质,该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Y可以诱杀害虫B中的雄性个体,降低B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
【点睛】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12.(2019•全国3卷.9)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
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S
(2).a/2(3).减小(4).不变(5).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境阻力。
(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
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
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5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
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
【点睛】K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
S型曲线中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3.(2019•天津卷.7)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
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
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样地
指标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
kg-1)
草本植物种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只·
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
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0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样地。
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工乔木林
(2).人工灌木林(3).互利共生(4).间接(5).围封禁牧(6).强
本题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的环境变化和群落演替为背景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表格数据显示了在不同样地中调查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草本植物种数、节肢动物个体数及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
分析数据可知,对照组的各类数据均最低;
禁牧草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
人工灌木林中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和草本植物种数最多;
人工乔木林中土壤含水量最高和节肢动物个体数最多。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
土壤全氮增加量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豆科植物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养料,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即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它们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2)生物多样性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通过题意分析可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三种恢复措施中禁牧草地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且节肢动物个体数较多,因此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围封禁牧措施。
(4)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14.(2019•江苏卷.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答案】
(1).生产者
(2).二、三、四(3).大型真菌、跳虫(4).无机盐、CO2、H2O(5).水平(6).①②⑤(7).c(8).a-b
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
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
(1)自身呼吸消耗
(2)流入下一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
种群的空间特征即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
因此①②⑤属于东亚飞蝗种群的基本特征,而③④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5)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
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
【点睛】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15.(2019•浙江卷.29)(6分)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人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
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_______层被分解者分解。
(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人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_________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_________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_______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___增长方式恢复。
【答案】
(1)生物放大底泥
(2)富营养化正反馈(3)自然增长率(4)逻辑斯谛(或S形)
【解析】通过食物链传递,有害药物在高营养级积累,称为生物富积,也称为生物放大;
生物残体、粪便在水体中沉降到底泥层,被分解者分解;
水体中含N、P等无机物含量过高,造成藻类快速繁殖,形成水华现象,称为富营养化。
正反馈是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率,出生率下降,种群自然增长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
自然情况下,种群是呈现S型增长。
即逻辑斯底增长方式。
16.(2019•海南卷.29)(7分)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应包括的动物有植食性动物、
(答出2点即可)。
(1)自然保护区
(2)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直接来自课本内容
2018年
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
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
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4.(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