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9436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Word格式.docx

6.乡土小说:

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先行者。

代表人还有许杰、王鲁彦等这些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泸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携带着各地乡情民俗的记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追求。

7.浪漫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首推郁达夫,还有创造社的郭沫若、胡山源,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世纪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

8.新月诗派:

它作为诗歌流派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

诗刊》,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等人,《新月》后期出现了卞之琳、李广田等,他们反对伤感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追求格律,倾向于古典主义。

创作时努力在诗人与诗之间拉开距离,着重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

为建立新诗的形式规范,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同时他们尝试现代叙事诗,十四行诗等多种体式,为新诗尽了赋形的历史使命。

9.《野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野草》是他散文诗的总集。

是他“彷徨”时期的作品,收散文诗23篇,以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为背景,1927年出版。

表现了鲁迅提倡的勇敢地面对而不是规避和逃离现实的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独战的战士”是其独创的艺术形象,并运用隐喻的手法,《野草》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又化为自己的血肉,表现出鲁迅的开放性。

10.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对这一事件反映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

他们思念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于是创作了许多作品,传达出作家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积攒之情。

代表人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罗峰等。

11.新感觉派:

是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一个新兴小说派别,特点是表现都市社会病态的生活,追求瞬间印象与感受,长于描写人物复杂内心世界。

它的出现,与当时汹涌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有直接的关系,代表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

12.社会剖析派小说:

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又称“社会分析小说”代表作家主要有茅盾,艾芜,吴组缃,多为左倾作家。

特点是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以期望其创作能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

13.《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作品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年代末北平市民生活为背景,以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中国社会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下的北平底层市民阶层的生活困境。

14.九叶诗派:

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以辛迪、穆旦、郑敏等抗战时的学生为代表。

其特点是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满与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反对内战,对新社会怀着热烈的憧憬和追求。

15.《延安讲话》:

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该讲话于次年发表。

《讲话》的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在求得文艺为人们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这就从解放区的实际出发,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必须”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述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

二、简答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

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

不断解放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思想主题,以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借鉴并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缺陷:

革命总是激进的,五四新文学的部分倡导者存在着偏激的情绪,对某些传统事物,缺少具体分析而否定。

这些在以后的文学进程中需要逐渐的给予纠正。

2.五四文学总体特征:

1)理性精神的张扬。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作用在于启蒙。

新文学的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新青年》几乎都是批判人生。

2)感伤的精神标记。

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

3)个性化追求。

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他们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

4)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

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表现。

这些共同构成了一种创作方法多元化的局面。

3.鲁迅早期思想概述:

鲁迅的思想是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他为了给灾难的中国寻求一条新的出路,曾努力探究古今中外广阔的思想领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个性主义等,但鲁迅却从未成任何思想的“俘虏”,他总是从自己反封建的斗争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有所选择和扬弃。

1)进化论思想。

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

2)个性主义思想。

他主要是从尼采思想那里汲取一种“图强”的精神,他呼唤精神界战士,主张与阻碍进步的庸众作战,来推动整个民族的进步。

3)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

在寻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进程中,鲁迅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劣势,他坚信“国民性可以改造于将来”,因此决心“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4.《狂人日记》的人物形象:

1)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独特艺术形象,作品集中描写了他在迫害妄想时表露出的强迫观念,让人们透过病态,推导出一个具有反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如何因传统势力的迫害而致狂的。

2)狂人之所以成为狂人本身,就是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暴露。

狂人在强迫观念的支配下,所发出的“从来如此,便对么”以及“救救孩子”的呼喊,有某种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这能激起进步之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3)狂人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在于狂人的言行中包含着真理和正义,有激发人们联想的暗示性。

传统势力的伪饰,掩盖了旧制度、旧礼教的罪恶,把反常扮成了天经地义的正常,只有狂人无所顾忌的揭去了这种伪饰。

狂人被传统视为“反常”的行为,恰恰尖锐揭示了历史的真面目。

在被传统势力支配下的反常社会里,那些首先说出历史真相的先驱者,也常常被视为反常,乃至被诬为狂人和疯子。

这就是狂人形象所具有的象征作用。

5.《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在写法上只取“一点因由”为以“点染”的,即通过艺术虚构,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发展,将现在人的生活融入古人古事之中,经过这样的艺术创造,形成了《起死》古今交融的特点,使古人和今人有机的纳入同一形象系列,将古代情节与现在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

如《不周山》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

鲁迅的历史小说着重对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的深入发掘与扩展,并用“画眼睛”的手法加以渲染和强调。

如《铸剑》3)运用“油滑”这一重要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穿插性的喜剧人物,不仅活跃于“舞台”,而且很像是戏剧舞台上的丑角,作用是对现实进行讽刺。

6.以《起死》为例,论《故事新编》中的深刻社会批判意义:

7.浪漫抒情派小说美学特征: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这派作家以郁达夫为例多把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染上了浓重的自我表现的色彩,真实的袒露作者一己的内心,在经历,气质,个性上完成自我文学形象,进行痛苦自我反省乃至自我赎罪。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及心理,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等。

突破了传统小说以事件情节为结构的框架,实现了从“情节小说”向“情绪小说”的演变,显示了浪漫抒情小说根本的特征:

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

3)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现代主义意识流的技巧。

受弗洛伊德泛性学说的影响,不少作品写梦、写潜意识。

接受德国表现派的文学主张,不是反应外部客观生活,而是着力表现作者主观品性气质。

认为艺术不是再现,而是“表现”。

8.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点:

1)自我的写真。

他相信“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体”这一言论,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个人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

如《沉沦》《迟桂花》2)感伤的抒情。

他认为:

“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并且把“情调”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

其小说以抒情为轴,没有完整的情节,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的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悲观的颓废心境。

他的这种主观抒情,虽有夸张扬历之嫌,却又非无病呻吟。

3)结构的散文化。

他的小说几乎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时间跨度短,常截取生活中的片段,与传统的讲故事式小说模式大相径庭。

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心,以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成篇。

4)流丽,清新的文笔。

他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接触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契合,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景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淡远的清愁配以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主人公心灵的律动,有呼之欲出的情韵。

以朴素,率直取胜,与平淡无奇的文字间,显出跌宕多姿的笔意。

9.简述闻一多“三美”:

“三美”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在继承古典诗词中的“顿”和借鉴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而提出“音尺”。

它由音节组合而成,又称“音组”。

一行诗中音尺的排列可以不固定,但每行的三字尺、二字尺的数目应该相等,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要强。

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红、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及物象,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深浅适中,五彩斑斓,令人目迷五色。

3)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每行相差不大,以求整齐之感。

各节中每句字数不等,但参差之中又有相同的长短安排,因此仍然具有外形整齐之美与内在节奏之美。

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

10.现代散文特点:

1)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的内容,郁达夫说传统的“散文的心”是“尊君,卫道与孝亲”,现代散文是对传统的“散文的心”的背离。

2)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

“人间世”发刊词曾有“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的话,以幽默的语言道出了现代散文的这一特点。

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主流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

这是文学革命兴起后散文作家的共同特点。

3)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4)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英国的小品,蒙田的随笔,尼采的箴言警句,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泰戈尔,厨川白村在二十年代对我国散文的文体、风格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发生过影响。

5)新文学运动初期和二十年代的散文,都表现着散文作者们的深厚的学养,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11.周作人散文特点:

主要是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种风格,五四前后及二十年代谈及时事的战斗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而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二十年代散文,则属于平和的一类。

1)《谈虎集》是1919年至1927年间的杂文的结集,多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这些杂文也讽刺锐利,闪耀着匕首的寒光。

2)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即散文小品。

A周作人说这种“美文”是“真实简明”的,“简明”是对文字的要求,“真实”便是说真话。

“美文”即个人的“言志之作”。

B周作人主张把”美文”的艺术称为“人生的艺术”,独立的“表现”人生,淡化了艺术的社会职能,反对一切“载道”的个人“言志”,带有极为鲜明的“叛徒与隐士”的个人色彩。

C“美文”对法国的蒙田,特别是日本的徘文,也多有借鉴,他把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表现在文章里。

D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内涵丰富,最突出的,为大家所公认的便是他的冲淡平和。

在娓娓叙谈中,就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为一体,就不只是写作上的特点,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和的艺术真趣,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

12.左联的主要文学活动: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

冯雪峰等翻译介绍了列宁的《托尔斯泰—俄罗斯革命的明镜》;

鲁迅翻译介绍了《苏俄文艺政策》。

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团结其他作家,积极引入和批判吸收欧洲的资本主义文学遗产。

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主要讨论在“文学形式”的问题,讨论如何对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在时代蜕变中探求现代文学新的民族形式,以克服五四新文学中所存在脱离大众的“欧化”的倾向。

4)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发法的提倡和发展。

郭沫若提倡“彻底反对浪漫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艺”,宣称“浪漫主义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

其它左翼理论家受”拉普”思想的启发,提出要开展反对“革命的浪漫蒂克”的斗争;

左联执委会通过决议也同意这一观念。

5)1933年,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展开了对现实主义的再探讨、再认识。

6)1935年,由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

鲁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7)积极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13.《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女士的形象:

1)书中虽没有对莎菲外貌的描写,但是我们从苇弟,凌吉式及周围人对莎菲的态度可以想象出,她是一个林黛玉式的病态美女,性情乖张又让人怜爱。

2)莎菲的形象是其作品里“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的典型形象。

3)在她身上有对封建礼教的背叛,对追求“真的爱情”“个性解放”的无限憧憬,她乘着个性解放的风潮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后,发现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好朋友只能在生活上关照,却不能理解她,异性朋友有令她失望,这个社会把她看成另类。

这个社会不能满足她的冲动欲望,于是她放弃,颓废,堕落的生活方式表现自己对社会的失望与反抗。

这是其矛盾性的体现。

4)莎菲的苦闷,是“五四”使其获得个性解放的急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助的真实写照。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批评,也对当时青年的时代苦闷起到了发人深省的作用。

14.新感觉派小说艺术特点:

1)从题材上看,它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展现了另一类都市文学。

小说家喜欢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

如除了对他们病态的行为和畸形的心理的描写,更有对象征着繁华和堕落,联结社会上下层的舞女的描写,并由此造成了“海派文学”甜俗之气。

2)在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

他们“可以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并把主题感觉投诸客体,使感觉外化,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3)在人物刻画上,新感觉派运用弗洛伊德分析学说注重挖掘和表现潜意识的变态心理,在作者中,对人的“精神内涵”的开掘以施蜇存最为深入。

新感觉派小说不但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15.《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

1)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质疑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多重性格。

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体现在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整顿工厂显出他的气魄和能力,但在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国民党政府的联合压迫下变得虚弱,颓废。

既有压迫的一面,又有被压迫的一面。

2)吴的性格显示出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一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恐惧与仇视;

一是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这种两重性使他处在一个微妙的环境中,也决定了他命运悲惨的结局。

3)他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而是客观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一形象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更加殖民地化的思想内涵。

吴孙甫形象的塑造,回击了“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谬论。

16.祥子的形象分析:

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他的经历与近代中国因农村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

写了他“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1)初到北平,抱着寻求新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

他善良正直,坚韧顽强,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

他自尊自信,鄙弃一班洋车夫的沦落。

这时候的祥子,事业是红火的,形象是可爱的,作者对他也是不吝赞扬之词。

2)小说的展开部分,他连遭厄运。

事业上买车与生活上娶妻两方面都是他的失败。

尽管如此,他不甘俯首认输,仍然做一个独立劳动者,不愿依靠虎妞的经济优势。

这表明他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甘失败,敢于抗争的生活姿态。

此时,他的形象仍然是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的,作者也是怜悯的态度。

3)虎妞病亡使他不得不再次卖掉车子,意中人小福子也不在人世,他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

潜藏在他人性下的恶性发作,为了十几个大洋出卖人命,甚至连原来作为立身的拉车,他也讨厌了。

他行为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

他的遭遇是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17.老舍小说的京味儿特色:

1)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介绍,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2)京味儿还强烈的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

A他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的描绘了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的刻画了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

B他还善于有选择的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如写祥子的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

C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文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句法,长短句的精心配置和灵活调度,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与光彩。

18.觉慧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新人的典型,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走向社会斗争。

1)他爱国,追求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主义。

他不乘轿子,爱上婢女鸣凤,归根结蒂还是出于民主精神的指导,但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他的思想里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

如对鸣凤的爱不够彻底2)尽管他的爱情观念已完全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情趣,把鸣凤的价值即人的价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实际上却不能逾越那一道阶级的垒堑。

他和高老太爷思想上虽属不同的营垒,但毕竟是祖孙关系,那恋恋不舍的心情正表现了他人性的一面。

3)他的形象揭示了主题,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不断给这个家巨大影响,这就使他成为高公馆内部这股汹涌“激流”的原动力。

19.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是一个重要的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

1)他聪慧好学,思想进步,正直忠厚,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洋学堂,但作为长房长孙,必须成为封建大家族的负责。

现实和理想出现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就造成了他性格的两重性。

2)他身上也表现出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的懦弱苟且的国民性。

例如,处理梅的爱情婚姻,听从了老太爷。

他所处的环境,上有高老太爷等长辈,如金子塔一样压在头上,周围还有个无形的刽子手——封建观念,这是他无法克服的又一道障碍。

因为害怕别人说闲话,考虑光宗耀祖,他总是自告奋勇的把头往绞索中伸去。

3)从表面看来,他是个动摇的人物,他内心有着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

巴金十分注意表现他的人性美,觉新是新文学史上动摇的代表,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20.以《激流三部曲》为例,谈谈30年代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1)“家即社会”的情节典型化原则。

巴金将高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来写,从中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中国的社会动态,反映出时代的本质规律。

高公馆里,发生在主仆,新老两代,夫权统治和妇女的反抗,新旧思想以及主子矛盾关系的对抗,就是当时社会尖锐矛盾的缩影,而高家的金字塔形权力结构就集中体现了几千年中国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则。

2)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塑造方法。

他塑造的人物,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灵美、人性美,及传情上。

笔下的人物,性格单纯,但是这种单纯是外形和内心高度统一的。

鸣凤、瑞珏和梅,表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梅花品格。

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想到别人,从而表达了巴金毕生追求的一个爱字。

小说松散化结构与语言,情节的发展是让人物自己来行动。

抒情是巴金的艺术魅力,善于表现青年的心灵,特别是挖掘少女的心灵美。

巴金小说中女性心里内涵往往强于男性,屠格涅夫的影响形成了巴金小说独具特色的抒情风格。

3)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联故事的结构将事件连结在一起,并通过场面描写把人物汇聚起来,前后场面常有所呼应,形成作品的完整性4)带有作家强烈道德判断的风俗画描写。

对吃年夜饭的描写,目的在于揭示这些风俗画后面的阶级对立,因此作家写它的目的在于否定这些风俗画。

21.《边城》的思想艺术特色:

1)《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首抒情诗,是支持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