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846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外交事业的发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闭关政策的含义:

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一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

限定通商口岸;

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

提高关税,抑制进口;

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清代闭关锁国的影响:

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对外政策:

(1)西汉:

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特点;

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

遣唐使;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游天竺。

(3)明朝:

郑和下西洋。

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

对外开放,国运昌盛;

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

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

)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

(1)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的影响: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使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2)国运的盛衰与不同对外政策的关系:

对外开放,国运昌盛;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史实

①清政府:

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

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3、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4、不平等条约及危害:

①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5、外国列强从不平等的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及其对列强和中国分别产生了的影响

特权: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

①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掠夺了大量的原料、劳动力和财富,输出了大量商品,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中国由于这些条约的签订,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

6、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是中国被迫,便利外国资本输出,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进行经济掠夺,具有强迫性、侵略性;

②后者是中国主动,便于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具有主动性、主权性。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

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⑶中日建交⑷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的建交的热潮

4、改革开放后

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②成就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⑵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6.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7.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8.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9、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10、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感想

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1、列举新中国的主要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2.20世纪50年代的成就: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3.20世纪70年代: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中日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4.20世纪90年代: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5.2001年:

中国加入WTO;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中美关系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近代:

侵略中国。

史实:

鸦片战争中,美国追随英国侵略中国;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伪装“中立”,进行“调停”,为英法充当帮凶。

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二战时期:

中美合作。

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结为盟国,互相援助。

3.解放战争时期:

扶蒋反共。

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4.新中国成立后:

(1)建国初期:

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70年代:

走向缓和中美建交。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企图分裂中国的行径。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3)建交后:

广泛合作,仍有分歧。

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尖叫公报。

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

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分歧

合作:

反恐经贸环保资源开发

分歧:

意识形态问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三,美国政府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美国应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

着眼大局、立足长远;

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

进一步拓展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增进战略互信,确保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四,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如何才能开创新局面:

一要牢牢把握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

二要保持和加强高层交往,坚持不懈地增进战略互信。

三要推进两国在应对重大全球性挑战上的磋商与协调。

四要进一步拓展各领域合作,创造两国关系新亮点。

五要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六要加强两国民间交往,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

五,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中美建交的原因)

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另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考虑到改善中美关系,对美国有利;

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六,中美建交的评价和影响。

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成为中国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的大好机遇;

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七,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至今美国还没有废除《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军售始终没有中断,这说明美国不愿意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作法,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障碍。

八,说说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美关系有何重大意义?

发展中美关系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或者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

九,“中美建交27年”走过“风风雨雨”,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试举二例说明。

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撞机事件等;

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十、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

十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3.美国的人权问题:

①评价美国的“人权高于主权”(评价美国轰炸南联盟):

人权高于主权是指美国的人权高于别国的主权,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

②美国的人权状况:

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

美国的对外战争,对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破坏;

伊拉克战争中的虐待俘虏事件。

③面对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议案,我们的态度:

坚决反对和挫败美国的反华议案,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

4.轰炸南联盟:

轰炸南联盟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

5.据史说说中美两国应如何交往?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合作与发展。

我们既要积极吸收和利用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加快发展自己,也要对敌对势力保持高度的警惕。

6.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如何?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美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5、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

原因:

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

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

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

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C、不同的结局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E、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训与启示?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我国迅速强大起来);

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启示: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护和平,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国策;

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

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

(4)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

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共产党: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

(或:

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

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

③信守和平承诺;

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

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12)最近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日本近年来在外交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你是什么态度?

谈谈日本政府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a、支持: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发挥更大作用。

b、反对:

联合国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机构,而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不能正视二战中的侵略历史,军国主义复活,不能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日本政府应持有的态度:

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④做一

个负责任的大国;

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

13.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例题】

材料一:

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

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

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

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增至1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这种现象对日本政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交往与唐朝有什么不同?

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向中国学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务运动时中国派留学生到日本,向日本学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中国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使日本强大起来。

(4)从材料的原因、现象及影响的分析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5)对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事件的认识:

①加快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②悲剧的元凶是日本军国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应该将日本法西斯与日本人民加以区别;

③核技术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利用不当,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