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843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教学资源人教版专题1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Word下载.docx

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

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

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

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3.(历史——选修1:

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

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

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

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4.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

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

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

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

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

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

“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

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

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

5.(历史选修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

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

“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

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

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

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

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

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6.材料咸丰三年(1853年),军旅数起,粮饷紧缺。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形势危急,三月十八日,咸丰帝下旨准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

从咸丰三年末起,钱局开始铸行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

此时,当十大钱减重为四钱四分,当五十大钱减重为一两,当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四钱,当五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六钱,当千大钱铸重为二两。

大钱的铸造在短期内使清廷有所获利。

每一枚当千铜大钱表面可以增值九百六十二文。

铸造这种大钱,除去工本,最起码也就能获利七八倍。

然而好景不长,从咸丰四年开始,由于当五百、当千大钱的面额过大,导致大钱迅速贬值。

咸丰四年七月时,有奏报称当百大钱由于奸商的作梗,大幅贬值,尽管清廷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但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接着,当五十、当百等大钱也由于受到民众的抵制流通不畅而减少了铸造的数量。

到咸丰五年时,当十铜大钱也遭到了市场的排斥,经过清廷的强制推行才得以勉强维持,但仍然不能阻止其贬值。

——摘编自王业《试论咸丰朝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丰朝币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咸丰朝币制改革。

7.材料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候。

同年赵烈侯任命相国公仲连进行了赵国历史上首次改革。

改革是从抑制赵烈侯的不当赏赐开始的。

当时赵烈侯喜欢郑地的流行音乐,欲赐给郑地歌手每人万亩土地,公仲连借故不执行,直至托病不上朝。

后来公仲连向赵烈候引荐了牛畜、荀欣、徐越三位名士。

“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迪(通悠)然。

明日,苟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

所与无不允,君说”。

于是派人对公仲连说:

“歌者之田且止”。

并任命牛畜为师,苟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

赵烈候去世后,赵敬侯继承功业,统治赵国十二年(前286年一前375年),使赵国“城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临国之患”。

——摘编自林献忠《试论赵国两次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公仲连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仲连改革的意义。

8.材料范伸淹在《十事疏》中的十项改革主张提出后,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希图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

宋仁宗求治心切,对于《十事疏》基本予以采纳,从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到次年五月,就不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

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新法终止。

“庆历新政”至此昙花一现,刚推行了一年多就中途夭折了。

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辅臣条对”。

当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又“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然新政推行后,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芝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开始由支持改革转向动摇,最终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重新重用守旧的官员,新政也随之宣告失败。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庆历新政”中途夭折的原因。

9.材料军户制,是明初在特定人户中实行的一种世袭的、有报酬的兵役制。

朱元璋为了保证国家兵役、徭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把居民划分为:

民户、军户、匠户、灶户。

军户专门承担兵役,士兵享有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

明初,由于军队编制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明朝建立后,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改置军籍勘合,评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

军户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其籍贯单列,由都督府管辖,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籍。

军士在营,其职责分为镇守和屯垦,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

自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管理,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外统于都指挥使司。

军户制度使得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

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制遭到破坏,逐渐为募兵制取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实行军户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军户制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

10.材料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乃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属一级行政区。

路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

宋初,路的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如沅水流域在唐代分属两个不同行政区,到宋时则将沅水和澧水流域隶属于同一路。

宋徽宗崇宁年间,全国共设24路,其中南方15路共1118万余户,北方9路共538万余户。

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朝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摘编自曹尔琴《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一级行政区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行政管理调整的原因。

11.(选修1:

材料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案,规定5~12岁儿童要入学,接受书、写、算初等教育,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教育区,设立区教育局。

教育局负责办学,并且有强制征收地方税的权力,以充实教育经费,该法案奠定了初等教育的基础。

1876年通过法案,宣布送子女入学是父母必尽的义务,因家境贫寒无力承担者,可从贫民机构领取应付的学费。

1891年国会通过决议,在全国实行强制性免费义务初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多数高等学校逐步克服了保持古典学科的守旧主张,增加自然科学课程。

不少大学打破传统,开始招收女生入学。

教育同宗教分离的过程也加速了,尽管还有神学院和若干神学系,但在普通的学校和各种系科中,宗教考试被取消。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学术上采取了唯物的态度。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意义。

12.(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

1950年6月。

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

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

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

1950年3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

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

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

13.(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的巡视监察是整个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渊源,可远溯于西汉刺史察郡之制。

这一制度盖因其“传车周流,匪有定镇”,被顾炎武称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明以前对地方的监察主要有两种方式,由长驻一地的监察官员(专官),或临时派遣的监察官员(特遣者)执行之。

元朝统治者在省一级区划设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司),作为长驻地方的监察机构,同时又定期派遣监察御史前往巡按,把两种监察方式组合起来,做的是简单的加法。

长驻一地的监察官员(专官)容易与监察对象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利害关系,站在同一个立场,使监督失去实效,或者说弊大于利。

明朝统治者的做法,不是简单地把按察司(肃政廉访司)官员和监察御史两种监察方式加在一起,而是进行了改革。

明代全国有十三个布政司(习惯上仍称省),对地方的巡按,由地方的提刑按察使司和中央派遣十三道监察御史共同执行。

统治者在设计十三道监察御史职责时,并非像传统做法那样按照行政区域规划——明十三道的名称前都冠以各省的省名,然而各道监察御史行使职权并不限于该省。

除在各省履职外,各道监察御史还“各协管两京、直隶衙门”(包括两京、直隶所属府州卫所),而京畿重地及其衙门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曾是监督中的难点。

与元代相比较,明代地方监察体制看似零乱,实则较好地体现了有效监督的准则。

——摘编自修晓波:

《明代巡视监察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较之于元朝在地方监察制度上的变动,并分析其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出现很多新事物,六部制度陈腐落后,无法应对新的形势。

郑观应等人意识到铁路及电报局等为“利国要政”。

1906年,清廷设立专门中央机构—一邮传部,负责铁路、电政、邮政及航运。

以铁路为例,邮传部致力于筹措资金创办铁路,发展铁路营运,推动铁路与电报局之间的路电接线,开展路矿联营活动。

其成立包含着晚清政府签合数治资源的诉求,“以便把以往各省兴办之事,皆行集中于中央”。

邮传部统筹规划,相继默回京汉铁路的创办权,接管外人掌控的邮政,等等。

此外,随着新式交通的兴起,“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父母在,不运游”的社会心理也发生变化。

——榜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邮传部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邮传部设立的意义。

15.材料:

1866年,英国保守党一上台,就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局面,农业歉收引起物价上涨,激起了下层民众的愤怒。

在改革同盟的号召下,X——J~们在海德公园聚集,强烈要求进行议会改革扩大选举权,工人阶级与激进主义分子开始结盟,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1867年,迪斯雷利(英国首相)决定将第二次议会改革进行到底。

议会法案最终于7月15日通过,由议会上院和女王批准生效。

此款法令共有61款,主要内容规定:

所有的男性房主和每年支付10英镑租金以上的男性房客,以及在郡县那些每年支付12英镑租金以上的男性都将拥有选举权。

选区的调整:

取消四个城市选区的议席,原来三十八个城市选区议席由两个议席减为一个议席;

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和曼彻斯特各设三个议席(但选民只能投两票)。

——摘编自曹萍《迪斯雷利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

(1)广泛组织商会;

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

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

(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动摇了传统义利观;

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

【详解】

(1)根据“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可知广泛组织商会;

根据“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可知制定商律;

根据“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可知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

根据“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可知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

(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清政府鼓励创办公司,促进商业发展,对商人实行保护政策,实际上是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的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

2.

(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

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旨在改变当时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他实行将兵法的背景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

根据“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还可知当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根据“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

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的改革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

但王安石的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3.

(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

进口关税税率降低。

(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

(1)变化:

根据材料“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可归纳出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

根据材料“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可归纳出进口关税税率降低。

(2)原因: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对外贸易的变化是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国际粮食需求量扩大;

根据材料“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可归纳出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

4.

(1)原因:

明治政府的推动;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

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

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

(2)影响:

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发展;

带动经济发展;

促进人员流动;

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

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

(1)原因:

根据“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可得出明治政府的推动;

根据“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根据“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得出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

根据“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得出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

根据“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得出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

根据“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对日本近代化示范作用等角度概括。

5.

(1)原因:

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

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

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

(2)意义:

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

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

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

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得出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

根据“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得出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得出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

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得出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

根据“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

……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

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

6.

(1)内容:

发行面额较大的铜钱;

减轻铸钱重量;

打击不法商贩

(2)评价:

咸丰朝币制改革能短期内使清廷有所获利;

长期推行会使大钱迅速贬值;

造成了清朝币制混乱,加重了财政危机;

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1)依据材料中“从咸丰三年末起,钱局开始铸行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

”、“尽管清廷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但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咸丰朝币制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中“铸造这种大钱,除去工本,最起码也就能获利七八倍。

然而好景不长,从咸丰四年开始……导致大钱迅速贬值。

”、“当五十、当百等大钱也由于受到民众的抵制流通不畅而减少了铸造的数量。

”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短期获利、长期推行使大钱贬值、币制混乱、加重财政危机和损害民众利益等方面评价咸丰朝币制改革。

7.

(1)抑制赵王不当赏赐;

引荐名士参与国政;

节财俭用,实行王道。

(2)增强了赵国实力;

稳定了赵国政局;

为赵国参与诸侯征战奠定基础

(1)据材料“改革是从抑制赵烈侯的不当赏赐开始的”可知,抑制赵王不当赏赐;

据材料“后来公仲连向赵烈候引荐了牛畜、荀欣、徐越三位名士……并任命牛畜为师,苟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

”可知,引荐名士参与国政;

据材料“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迪(通悠)然。

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可知,提倡节财俭用,实行王道。

(2)据材料“赵烈候去世后,赵敬侯继承功业,统治赵国十二年”可知,稳定了赵国政局;

据材料“城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临国之患”并结合所学可知,增强了赵国实力;

8.

(1)背景: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宋仁宗的支持;

范仲淹等改革派迫切要求改革。

改革酝酿不够成熟;

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

朋党问题的影响;

最高统治者的怀疑和动摇

(1)背景:

根据材料中“范仲淹集团的士大夫寄希望于宋仁宗,希图凭借最高统治者的信赖和支持,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当宋朝内外交困之时,迫于形势的危急,宋仁宗对范仲淹等人的改革主张表现出少有的热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危机、皇帝支持和改革派的热切希望等方面,概括“庆历新政”能够迅速推行的背景。

根据材料“范仲淹等人在他的再三督促下,匆促拿出改革方案”,“在反对派的一片反对声中,加之朋党问题触到了宋仁宗最敏感芝处,于是疑心甚重的宋仁宗便对范仲淹等人产生了疑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内容、反对派的反对、朋党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