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759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

  5.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

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6.这正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

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

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

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出示句子,学生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

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

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

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

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学生读课文。

  3.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

《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反思

26、月光曲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

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展示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

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

17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思考;

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

解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

nchuá

n)弹琴(dá

ntà

n)

朝着(chá

nzhà

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

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

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

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

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

听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

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

谈话

  (不是的。

“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

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

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

体谅哥哥的难处。

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纯熟”是什么意思?

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

会怎样想?

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

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

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

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

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

”)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

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三、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

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

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

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

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

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1、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

(机动

27、蒙娜丽莎之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在描述事物时加入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动的写法。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了解名画《蒙娜丽莎》背后的故事。

1课时.

 一、导入

  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二、介绍达·

芬奇

  达·

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

科学家。

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

全面发展的人。

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

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

他又是一个医学家。

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

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

他左右手都会写字。

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教学设计

 达·

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

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

 

(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2)有时又觉得严肃。

安详

 (3)有时略含哀伤

 (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2、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

(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四、深入分析课文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

(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由局部到整体)

  2、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

说说你的理由。

  3、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

  4、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

  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

丛林。

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

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

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

  五、拓展延伸。

1、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

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

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作者达·

芬奇,意大利人。

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

机械工程。

医学。

地质学。

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3、《蒙》是达·

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

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

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热情地讴歌美与人生。

28、我的舞台

一、教学内容:

28、我的舞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3、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

一、导入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

  吴霜,吴祖光。

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

《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阅读课文,注意字词。

  2、找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

3、教师带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四、深入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1、“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与舞台结下了怎样的不解之缘?

  2、“我”刚会走路时,是怎么表演的?

都有哪些观众?

  3、“我”的舞台都在哪里?

  4、“舞台”对我有什么影响?

  五、小结

  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舞台艺术也是一样的。

作者的舞台逐渐转移到人生的大舞台,“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六、作业

写一写对你有所影响的艺术形式。

口语交际·

习作八

 1、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第一课时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

(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

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

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

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回顾”六·

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

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回顾拓展八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体会;

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谈谈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和经验。

2、积累成语。

3、学习成语故事“响遏行云”懂得“学无止境”。

交流平台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

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日积月累

一、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