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7123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4.全面展示历史发展

5.促进学生认识历史

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

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

历史课程类型:

从教育阶段:

小学初中高中。

从课程功能:

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实践性。

从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从课程组织:

学科、综合、活动、核心。

学科课程:

以学科为基础所组成的课程形态,是将某门学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编排,形成完整相对的体系,成为独立的课程。

综合课程:

将两门或以上的学科加以合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组织成以门综合化的课程。

直线式课程:

是将课程的内容按照前后相连的严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前后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基本补充副,如同一条不断的直线,一拉到底。

螺旋式课程:

同一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出现,在初高中分那两各阶段举行,就像弹簧的层层旋转,不是原地重复,而是逐渐加深强度。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历史课程该科特点:

1.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全面阐释课程目标。

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3.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4.精选历史教学内容。

5.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6.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7.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

1.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2.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

3.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

4.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5.吸纳消化古今优秀文化,增加知识

历史学科教育功能:

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

历史课程功能转变: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

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

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

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1.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

2.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3.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到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

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

1.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社会发展的需求

3.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4.历史学特有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通过中学历史课程力图促进中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的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

四个要点:

一是时限。

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发展状态与最终的发展水平。

四是国家的期望,即符合一定的社会需求。

学习历史基本要求:

1、历史基础知识。

2、历史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特点:

1.积极吸纳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徕构建目标体系。

2.对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目标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3.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

1.从学生学习历史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视角确立

2.目标确立的全面性,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

3.目标具有针对性,对时代需求和教育实际,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历史教育目标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1.注意健全人格发展

2.强调学会学习历史、学会做人。

3.关注人文精神的铸造

教材:

狭义就是教科书、广义是指师生教与学的所有材料。

历史教材:

纸质、实物、视听。

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地图册填图册练习册、历史教学挂图、历史实物教材、历史视听教材。

制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因素:

1.要符合国家立场。

编纂收到政府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的约束,又必须接受政府教育部门的审查,因而内容炫彩到观点论述都要体现国家政权或者主流社会的立场

2.受制于学术研究的进展情况。

第一历史研究领域不断开拓深入,改变了对历史的看法。

第二,更新了一些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看法。

第三:

考古学研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第四,历史教材论及历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3.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程度的发展。

第一、必须从传统的教本想学本发展,穿插生动故事,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第二,不宜编入艰难涩懂的知识或者不成熟的学术观点。

总的来说,历史教科书编纂第一、内容要难以程度,叙述深度、分量大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要采用学术界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叙述的史料依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教科书编纂原则:

科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定性原则、工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1.注意选择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

2.注意选择体现基础性特点的内容

3.注意选择体现时代性特点的内容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和作用:

1.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

2.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

3.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4.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

1.编排力求生动活泼

2.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

3.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4.加强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经过师生相互作用二进行的认知过程。

这一过程是以教学材料及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imubiao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历史教学过程基本结构:

激发动机,感知历史、理解历史、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评价反馈

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1.是否适应于历史的教学特点

2.是否适应与教学目标的完成

3.是否适应淤血生的学习

4.是否适应于教师本人的教学

5.是否适应于教学实践的要求

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

1.讨论、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竞赛、制作

2.对谈讨论,群体讨论、分组讨论:

1、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北京知识,实现要有准备,这事历史讨论的基本特点和要求2、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使学生余力加深对重点的理解。

否则容易拖慢教学进度。

3、要善于引起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发言,并把讨论引向深入。

4、鼓励学生发表自级的观点和见解。

5、总结是要特别注意在方法上的指导~

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一是由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2.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3.有一般化的教学模式向学科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中学历史的教学模型:

信息传递教学模式、清静复现教学模式、资料研习、问题探究、社会考察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方式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讲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备课的重要性:

1.是教师重视教师工作的具体体现

2.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

3.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期备课:

全面钻研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科书、了解任课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准备教学资源和用具

角色扮演:

是通过运用复现或虚拟的场景及人物的表现,呈现历史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鱼历史相似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到历史真正的情感。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种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把影像声音视频图形文字等信息综合在一起的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将教师学生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核起来的互动教学方式。

课时教学的备课:

1.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2.研究课题的立意和低位

3.分析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4.树立所教内容的逻辑

5.发觉历史知识的内涵

6.找准教学的重点

7.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8.考虑教学方式方法

9.设计教学活动

10.准备教学资源

11.编写课时教案

板书:

纲要式板书、图示式板书、图表式板书、线索式板书。

课堂提问:

类型:

回忆性、理解性、综合性、运用性、推论性、评价性。

提问原则:

1、紧扣教学内容。

2、有明确的指向。

3、要有启发性。

4、有探究性。

5、难易要适中。

6、要与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提问注意事项:

1、要在认知基础上提问。

2、要向全体学生提问。

3、要把握tien的节奏和频率。

4、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5、提问与讲授相结合。

6、及时引导学生回答。

7、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8、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

历史概念教学,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历史概念特征

2.要对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

3.阐述历史概念要有实例做说明

4.讲解和运用历史概念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5.注意学生对该念得运用和复习巩固

教学语言的内部特征:

1、有历史特色。

2、要准确规范3、要生动形象4、要通俗易懂。

教师演示教具的基本操作要求:

1.点名主题

2.从整体到局部

3.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

4.演示要符合规范

5.使全班学生能够观察到

6.引出观察与思考的问题

7.与讲授同步进行

8.适时收敛

9.适量

历史课堂的总结:

课时教学的总结、单元教学的总结、3模块教学的总结。

总结方式:

概括式、归纳式、练习式、拓展式、铺垫式、悬念式。

总结注意事项:

1、落实目标、注意全面、扣住重点、前后呼应、言简意赅、自然生成、调动学生、形式多样。

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

1.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2.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史学理论知识。

3.具备广播的文化基础和教育科学知识

读史学名著和专业研究期刊、读教育学心理学的等书籍、读哲学地理生物其他学科书籍

4、讲述法

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5、叙述法

叙述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其史实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

叙述一般以叙事为主,所以也称为叙述式讲授。

6、描述法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逼真的历史场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在必要时还要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场面、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外貌形象进行描述。

其特征是生动、形象、逼真。

7、讲解法

讲解法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历史概念和提示历规律的讲授方法。

8、图表示意教学法

简称图示法,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字母、数字、表格、符号等表示历史事实或历史概念,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9、谈话法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回答,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技巧和能力。

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双向交流的桥梁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纽带。

它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12、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双边互动、学生多边交流及教学模式等的转化技能。

教师用对学生不同刺激方式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

13、演示技能

演示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向学生展示直接教具和示范实验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已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4、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导入技能就是指导入的技术、能力。

15、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的教学行为。

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一类教学行为的技能。

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利于下次教学的改进。

16、组织技能

教师不断组织学生注意,引导学习,严格纪律,保持秩序,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它是课堂教学的关节点,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情感、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7、中学历史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中学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它根据政府颁发的课程计划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而成,具体展现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中学历史教科书构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基本和主要的知识结构,既是教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凭据,也是学生从事历史学习活动的主要工具。

18、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

为中学历史教师备课、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学用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用书、中学历史教学手册、中学历史教学辞典、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学历史教材分析、中学历史教科书插图说明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案选等。

它是中学历史教师备课、教学的必要工具,同时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有促进作用。

3、维格教学

也称微型教学或小型教学。

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技能,如“导课技能”、“结尾技能”等,并对每一种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以提高受训者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二、问答

1、新一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课程功能的改革。

《纲要》规定: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的变化。

《纲要》提出: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在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

《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在课程评价方面,《纲要》强调: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对课程管理,《纲要》规定: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常规教案的结构内容包括那些?

内容应包括授课班及授课时间、课题、课时、课型(讲授新课或复习课或活动课)、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说明教学的环节、步骤、时间分配等)作业处理、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后反思)等。

3、中学历史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的方法。

(一)从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1、从贯彻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课标)

2、从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确定重点、难点

3、从认识课题和课题重心确定重点、难点

4、根据课前提示、课后练习确定重点、难点

5、参考教学参考书确定重点、难点

(二)从学生实际确定重点、难点

1、教学中的知识难点

2、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

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

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内容;

属于学生尚未掌握的自然科学。

(三)考虑形势的需要

由知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意义来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教学重点

4、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深入浅出的处理原则

1、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

多讲、详讲。

强干弱枝。

2、鲜明生动的直观教具

3、高度概括的板书,归纳突出。

4、反复强调法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实行多层次的要求

(三)讲深讲透、弄懂记牢的原则

1、围绕重点、难点补充内容,通过感性材料,帮助理解抽象的理论。

2、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化整为零,分散讲解难点。

3、复习巩固消化重点、难点,进行前后联系、对比。

5、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第一,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第二,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

第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四,依据教师的本身素质

第五,依据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

6、如何进行中学历史课时备课?

(一)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

(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三)进行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教师不能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等,把教学内容编排得更系统、更生动,适当调整一下教材内容,作一些补充和精简。

(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五)划分课型

(六)拟定讲授提纲,精心设计板书内容(七)编写教案

(八)讲授的准备,熟悉教案、准备和练习演示直观教具、试讲、心理素质的准备等。

(九)写好教学后记

7、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

1、历史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2、历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

4、历史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8、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指构成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各部分。

1、历史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阐述了历史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历史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

2、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则明显不同。

4、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9、我国2003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内容及其特点

基本结构:

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内容及特点:

第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重大历史问题,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第二,课程目标方面,提出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高中历史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重要的学习专题;

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

这些课程内容的编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体裁,而是专题史的体裁,学习的主题更为明确。

10、《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

1、提出明确的课程目标,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革新了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课程体系。

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4、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

5、为历史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6、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

11、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资源

2、历史教科书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

3、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

4、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依据和工具

1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与功能

历史教科书的结构是指从教科书的前封到教科书的后封之间包括的所有构成部分。

教科书的功能是指教科书的各构成部分及整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般地,把教科书分为课文系统部分和课文辅助系统两大部分。

1、课文系统部分。

它是构成历史教科书的主题部分,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构成。

2、课文辅助系统部分。

它和课文系统部分一起,共同构成了历史教科书的整体。

它从属于课文系统,受其体制结构、具体内容的制约。

其主要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课文系统内容的基本方法,帮助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13、教师如何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

一、对历史教科书要有整体、深入的把握。

包括:

1、历史教师应了解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