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959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元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在a、b、c、d条件下,底物是葡萄糖,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d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a条件时,细胞呼吸最终有[H]的积累

C.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若底物是等量的脂肪,则在d条件下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可能不为1

5.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

①C6H12O6→丙酮酸+[H] ②丙酮酸+H2O→CO2+[H] ③[H]+O2→H2O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6.下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D.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7.人体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排出Na+,以维持细胞外高浓度的Na+环境,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结构Ⅰ和结构Ⅱ对物质的转运无特异性

D.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8.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到b时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细胞的无氧呼吸

B.b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比较适合果实和蔬菜的生长

C.b到c的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该植物组织的细胞能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9.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死亡

D.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0.在自然条件下,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高

1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12.取2支试管甲、乙,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然后立即在这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55℃水浴保温5min,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砖红色,乙呈无色

B.甲呈紫色,乙呈蓝色

C.甲呈无色,乙呈无色

D.甲呈砖红色,乙呈蓝色

13.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均为九肽,但它们的功能差异很大,完全取决于构成两者的氨基酸种类

B.由三个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最多有27种

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但并未引起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断裂

D.肽键中元素组成的不同也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4.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将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若观察时,遮光处也呈现出蓝色,原因可能是(  )

①叶片在暗处放置时间过短,有机物未被耗尽 ②曝光时间过长,有机物发生了转移 ③叶片未用酒精脱色处理,绿色对蓝色造成了干扰 ④曝光时间过短,有机物生成的数量过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方框中的结构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两者作用于同一种底物

16.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a)、核DNA分子数目(b)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17.下图表示某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由图可知(  )

A.昼温在25℃时,植物生长最快的夜间温度是15℃

B.若处于恒定温度温室内,当室温低于12.5℃时,植物将停止生长

C.昼夜温度均为25℃时,该植物利用的CO2量与昼温25℃、夜温10℃时相等

D.夜间温度为5℃时,一昼夜该植物没有有机物积累

18.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草履虫吞噬食物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

19.用14C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CO2,可以了解光合作用的哪一过程(  )

A.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暗反应不需要光

C.CO2被还原为糖类的过程

D.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过程

20.下图甲、乙、丙分别示意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氧及K+离子等以甲方式进入细胞

B.甲和乙两种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C.物质以丙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可以释放能量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及颗粒性物质以丙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6分,每空1分)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则不应具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

(3)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动力车间”是[  ]__________;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

(4)把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__________。

(5)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

22(10分,每空2分).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5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并进行色素分离实验,其中一种溶液色素分离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乙色素表示______________,该图所表示的实验结果属于________处理得到的溶液。

(2)若利用A处理得到的溶液进行纸层析,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示结果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色素分离实验中,层析时关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每空1分)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为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所在的区域叫做________。

该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核糖体等。

(3)该细胞为________细胞的模式图,这类生物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________或________的异养生物。

24.(14分,每空2分)下面的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为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据乙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__℃。

图中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3)乙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校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月考三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渗透作用的条件可知,R端液面高于S端液面,半透膜的存在使得蛋清液不能通过X,所以S端溶液呈蓝色(双缩脲试剂的颜色)。

2.【答案】B

【解析】据题图中氨基酸的R基判断,第1个和第3个氨基酸属于同种,第2个和第5个氨基酸属于同种,第4个与其他均不同,因此充分水解后应产生3种氨基酸。

3.【答案】D

【解析】

4.【答案】D

【解析】a条件下,种子细胞没有吸收氧气,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c条件下,种子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吸收的氧气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条件下,种子细胞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中用于丙酮酸的还原,因此,a条件时不会出现[H]的积累;

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水和酒精;

与葡萄糖比较,脂肪分子中含有更多的H而O含量少,因此d条件下,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会吸收更多的O2,则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可能不为1。

5.【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产生;

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

第一、二阶段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

6.【答案】C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

过程③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光反应产生[H],暗反应消耗[H],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C正确。

若②的速率大于③的速率,则叶肉细胞中干重增加,但整个甘蔗植株的干重不一定增加,D错误。

7.【答案】C

【解析】结构Ⅰ和结构Ⅱ是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特异性,C错误。

8.【答案】B

【解析】a到b时空气中氧的浓度过低,植物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

b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被抑制,有氧呼吸比较弱,细胞分解有机物最少,比较适合果实和蔬菜的贮存,B项错误;

b到c的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项正确;

该植物组织的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D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D正确;

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10.【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发生的;

高等植物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且其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晚上湿度较低,有氧呼吸强度也较白天低。

11.【答案】D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溶液培养法,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

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12.【答案】D

【解析】甲试管中的是葡萄糖,为还原糖,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故甲呈砖红色;

乙试管中为淀粉,为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所以会呈现出NaOH与CuSO4反应产物Cu(OH)2的颜色,即蓝色,故乙呈蓝色。

13.【答案】C

【解析】构成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构成两者的氨基酸种类及排列顺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两者功能的差异。

由三个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构成的三肽共有3×

1=6种。

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中不发生肽键的断裂,主要是空间结构的改变。

蛋白质中肽键的元素组成是相同的。

14.【答案】A

【解析】实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若暗处理时间过短,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就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能够转移,若曝光时间过长,曝光处的淀粉可运输到遮光处,从而使遮光处也含有淀粉等物质。

绿色对蓝色虽然能造成干扰,但仅是实验现象不明显而已,而不会出现蓝色。

15.【答案】C

【解析】图1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方框中的结构代表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但酶1和酶2不是同一种酶。

16.【答案】D

【解析】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完成染色体的复制。

这个时期,由于复制,DNA数目加倍,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还是一条染色体(含2个DNA),故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数目加倍)。

前期:

仁(核仁)膜(核膜)消失俩体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2∶1∶2;

中期:

赤道板上(着丝点)排整齐,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2∶1∶2;

后期:

点分数加向两极(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数目加倍,向两极移动),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1∶1∶0;

末期:

两消(染色体和纺锤体)两现(核仁、核膜)新壁。

17.【答案】A

【解析】植物生长快慢取决于一日干物质增长量的多少,图中信息显示,在昼温为25℃、夜间温度是15℃时,一日干物质增长量最大,因而此种温度组合时植物生长最快。

18.【答案】C

【解析】这种模型的主要不足在于认为蛋白质和脂质都是固定不变的,是静态的,这种结构无法解释细胞膜具有的多种功能,如细胞生长、膜的扩大、草履虫吞噬食物等。

19.【答案】C

【解析】CO2在暗反应中,先与C5结合形成C3,C3再被还原成糖类等。

20.【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甲图为自由扩散,乙图为协助扩散,丙图为主动运输。

氧气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钾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故A错误;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扩散,故B正确;

主动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不能释放能量,故C错误;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物质以胞吐和胞吞的方式出入细胞,故D错误。

21.【答案】

(1)纤维素和果胶 

(2)2、4、14 (3)11 线粒体 4 叶绿体 (4)13 核糖体 (5)14 液泡

(1)图中[2]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2)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细胞中“动力车间”是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4)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22.【答案】

(1)叶绿素a C

(2)不同 未加碳酸钙,部分叶绿素被破坏,图中甲、乙对应色素含量较少

(3)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1)根据图示中色素含量以及扩散距离,可知甲为叶绿素b、乙为叶绿素a、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在色素提取过程中,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可知C处理为正确操作。

(2)如果在研磨过程中不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则分离得到的色素甲、乙会比较少,实验结果与正确操作不同。

(3)如果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那么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从而无法实现色素的分离。

23.【答案】

(1)原核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DNA 拟核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3)细菌 腐生 寄生

24.【答案】

(1)③和④ 丙酮酸 ATP和[H] 

(2)20 B、D (3)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分析图甲可以看出,①、②、③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④、⑤分别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和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和④,其中A为丙酮酸,B为[H],D由光反应产生,参与暗反应,故为ATP和[H]。

(2)分析题图可知,在20℃时植物净光合作用可达到最强,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低温度。

B点、D点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的2倍。

(3)A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与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葡萄糖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