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607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讲原卷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

【典题探究】

【例1】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类型多样,则自然过程形成属于    ,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属于    。

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    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引起我国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因素是              ,简析其原因。

【例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A、B、C、D四地中,土壤盐溃化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试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B地区若大规模引水灌溉,种植粮棉,可能会导致当地及其下游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变式精练】

读我国北方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自然带的分布特征是(  )

A.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C.南北延伸、南北更替D.东西延伸、东西更替

2.荒漠化的扩展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中A地目前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

下列关于A地荒漠化扩展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

C.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土地、水等资源

D.水土流失严重

(2016·

南宁模拟)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图3

3.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这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核心要点二荒漠化的防治

1.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

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

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

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包括: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

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2.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对策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缺林!

缺水!

缺土!

缺粮!

缺钱!

1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

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

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700多万亩。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逾越的鸿沟。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3)结合对荒漠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

6.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

(1)~

(2)题。

(1)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a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带是多民族聚居区

(2)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⑦B.②④C.①④D.②③

7.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

(1)~

(2)题。

(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

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2)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水分 气温B.土壤水分 坡度C.气温 光照D.光照 坡度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8~9题。

研究区

地貌

类型

海拔

(m)

大于25°

坡地比

例(%)

气候

特征

年降雨

量(mm)

石漠

化等

人口密

度(人

/km2)

治理

时间

(年)

农业

发展

模式

鸭池

高原

山地

1320~

1735

25

温凉

湿润

863

潜在—中度

513

2006~2010

粮食

种植

红枫

盆地

1240~

1450

10

1200

轻—

中度

259

2001~2010

生态

畜牧

花江

峡谷

440~

1410

41

干热

河谷

1100

中—

强度

147

1996~2010

经济

林 

8.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9.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核心要点三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与治理

1.定义: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2.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

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4.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

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黄土、气候、地质构造、植被

①黄土特征:

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易侵蚀。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③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强烈、高低起伏、多地震

④植被:

历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现在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

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建窑洞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根本措施:

改善植被条件——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应急措施——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

黄土高原和惠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者在成因。

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

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

人为滥垦乱伐;

不同点: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主要原因:

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

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土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

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3)治理措施不同:

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牧;

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3.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防治。

生态问题或者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东北

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

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②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黄淮海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植被所造成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黄土高原

①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

②自然灾害频发

①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

②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开矿;

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荒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①干旱的气候,多大风;

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

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

②早期预警;

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等

4.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

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

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5.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

(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技术措施:

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技术措施:

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③农业技术措施:

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例4】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地震灾害较少

C.位于从半干旱向干旱过渡的地区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例5】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下图,完成

(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

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

~40°

,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

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

~90°

,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C.③D.④

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

米)分布图,完成7-9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8.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农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是(  )

A.经济作物比重降低B.趋向机械化

C.更趋市场性D.趋于自给自足

9.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河川淤泥未变B.物种数量增大

C.蒸发量减小D.洪水流量增大

10.读“黄河水系示意图”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线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却增加很少,原因是:

①;

②。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是。

(4)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自然要素关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使知识体系成立。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B.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C.植被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H.降水集中,多暴雨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

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5)要使黄河中下游含沙量的降低,你认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