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5480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Word文件下载.docx

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311)年;

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

【答案】B

【解析】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时汉主刘聪又派呼延晏率大军进攻洛阳,晋兵大败,汉将刘曜、王弥,石勒皆助兵会合,永嘉五年(311)五月二十四日,怀帝出华林园门,欲西奔长安,被汉兵追获,北方陷入长期战乱。

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的区分和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于赤壁之战。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5.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99

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

..................

6.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基本特征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政权包括:

魏蜀吴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九个政权,呈现出政权分立的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中原汉族南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ABD和图片内容无关,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纸币“交子”的出现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筒车的广泛应用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故选B。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其中,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是最主要原因。

故选A。

9.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

本题考查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知识。

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是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北方人为了远离战火而开始向人烟稀少的南方迁移,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

10.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记载:

“(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C.该穿汉服D.学说汉语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的掌握。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说汉语,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大融合

1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B.祖冲之C.司马迁D.贾思勰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其中尤其是数学,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

12.《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农学著作D.数学著作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13.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关系的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解析】根据题干史实可知,东汉末年以一直到隋朝建立,是我国第一次民族分裂,大融合时期,所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C项说法不够完整,不仅仅是民族关系发展,也伴随着政权的分立;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是指我国的夏商周时期,是从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建立到东周时期春秋战国社会的变革。

14.小李在一次知识竞赛中,遇到一个难题,是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请你帮他作答

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战争

B.东晋政权势力强盛,因此打败前秦

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分裂

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役,东晋是汉族政权,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不是匈奴政权;

从实力对比来看,前秦强大,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

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

前秦军队中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不愿意为其卖命,由此可知D项说法是错误的。

15.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他的目的是

A.恢复北方生产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解析】题文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AD做法的目的是为巩固北魏的统治,C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点睛:

统治者的措施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不例外。

16.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选C。

17.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

本题主要考查龙门石窟的有关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兰亭书法、阎立本画作、赵州石拱桥都是中国传统造型风格,因此ABD不符合题意。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这些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两大著名的石窟包括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

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

【解析】根据题干中“朝代更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曹魏、蜀汉、孙吴先后称帝建国,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80年西晋完成短期统一,但迅速败亡;

317年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

420年,刘裕废晋自立,东晋灭亡;

420年—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即南朝;

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

439年—581年北方先后出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即北朝;

北魏是南北朝时代北方的第一个王朝。

是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

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为鲜卑族拓跋圭所建。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自助游,如果你想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参阅

A.《水经注》B.《天工开物》C.《神农本草经》D.《论语》

【解析】依旧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所以想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参阅《水经注》。

B项是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C项是关于医药学的著作;

D项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著作。

20.某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女史箴图》的作者是哪一位东晋画家”。

她正确答案应该是

A.贾思勰B.顾恺之C.阎立本D.吴道子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阎立本和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题表述错误,故选B。

22.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北朝的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而开凿的。

所以本题表述正确,故选A。

23.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

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

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掌握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2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地处北方;

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地处西南;

同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地处东南;

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

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25.华佗因医术高明,发明麻沸散,被尊为“医圣”;

王羲之因书法艺术精湛,集书法之大成,被尊为“书圣”。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被称为“医圣”的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不是华佗,所以本题表述错误,故选B。

26.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公元前202年,刘备建立汉朝,定都;

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答案】成都夷洲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夷洲。

28.公元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历史上称为“东晋”。

383年,前秦政权进攻东晋,双方经过的较量后,获胜的东晋取得了暂时的稳定。

【答案】建康淝水之战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383年,前秦政权进攻东晋,双方经过淝水之战的较量后,东晋获胜取得了暂时的稳定。

29.东汉末年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

【答案】张仲景兰亭集序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

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

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三国是指哪三国?

三国时期,英堆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请用一句话说

明你喜欢的理由(只写人物,不写原因不得分)。

(2)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二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

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4)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答案】

(1)魏蜀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赤壁之战原因:

曹操自持兵力雄厚,骄傲轻敌。

曹操军队系北方人,不善于水站。

曹操军队水土不服。

孙刘联盟采取正确的战术和火攻。

(3)曹操官渡之战

(4)三国演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指的是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

221年,刘备建立的蜀;

221年,孙权建立的吴。

喜欢的人物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水面偏能用火攻”指的是赤壁之战中火烧赤壁的典故,故战役指的是赤壁之战。

“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是:

曹操自持兵力雄厚,骄傲轻敌;

曹操军队系北方人,不善于水站;

曹操军队水土不服;

(3)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与袁绍对立的强大的军事集团。

200年,双方在官渡展开大战,袁绍大败,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结合所学可知,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31.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诸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

(2)材料二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通过取得哪个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和蜀国对生产都很重视,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曹操官渡之战

(2)诸葛亮赤壁之战

(3)魏国: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蜀国:

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事实,

(1)材料一中作者评价的是曹操,其统一北方是通过的官渡之战

(2)材料二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诸葛亮,促成孙权和刘备的联合的是赤壁之战。

(3)根据课本答出国家政府对生产重视的表现即可。

3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立、南北对峙、人口南迁的大分裂时期,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请回答:

(1)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哪一次改革更加促进了这个特点的形成?

(3)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艺术成就精彩纷呈,请在科技和艺术领域方面各举两个例子。

(1)特点:

南方的初步开发(或者南方经济的发展等)

原因: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特点:

北方的民族融合。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科技:

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写成《水经注》。

艺术:

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无双,代表作《兰亭序》;

顾恺之的绘画成就最高,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江南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北方的民族融合。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有:

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有:

关于本题涉及的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