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5054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5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试题2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三、计算题

10.求下列圆柱体的侧面积:

①底面半径是2米,高32分米;

②底面周长21厘米,高8厘米;

11.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四、解答题

12.做10节圆柱形通风管,每个通风管的底面周长是30厘米,长1.2米。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13.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8m,直径为1m。

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一根长2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

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15.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16.如下图,爷爷的水杯中部有一圈装饰,是悦悦怕烫伤爷爷的手特意贴上的。

这条装饰圈宽5cm,装饰圈的面积是多少c

?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B

6.100.48

7.251.2160

8.16π

9.圆柱28.26131.88

10.①4019.2平方分米②168平方厘米

11.244.92cm³

12.36000平方厘米

13.5.652平方米

14.301.44平方厘米

15.31.4平方米

16.94.2cm²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口袋里的父爱

李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

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

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

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

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

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

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

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

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

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

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

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

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

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

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

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⑦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

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

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③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

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

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

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

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⑨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

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

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

“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

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

选白《读者》(2017年第1期)

(1)选文围绕“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写了哪几件事情?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

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⑧段和第⑤段中“竟然”一词的含义有何异同?

(4)如何理解文题“口袋里的父爱”?

(5)就像文章中的父亲一样,很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藏得很深。

请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一例谈淡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的?

【答案】

(1)①父亲忘记她刚刚过去看过他;

②父亲想来看她却迷路了;

③父亲给她塞几百块钱;

④父亲给她买最爱吃的点心时迷路了;

⑤父亲往她的外套口袋里塞100元钱。

或“①刚离开父亲就打电话过来②屡次出门都迷路了③依然偷偷给我钱④有时候还不认识我”

(2)插叙。

补充父亲以前给她塞钱,交代了父亲在回家时给她几百元钱的理由,凸显出父亲的记忆力差,表现了父爱,为下文做铺垫,是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3)不同。

第③段是在路口看到父亲而感到惊讶不解;

或者“包含着意识到父亲老去的酸楚”第⑤段是难以相信父亲患了病,或者“后者带着得知病情的痛惜”。

相同点:

都包含着“出乎意料”的情绪,都是因为父亲老去而感到难过,表达她对父亲的感激与爱。

(4)①父亲已经不认识她的女儿了,却依然偷偷地在“她”的口袋里放钱;

②父爱从未停止,一直伴随在“她”的身边;

③文章以此为题,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5)略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选文围绕“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写了①父亲忘记她刚刚过去看过他;

(2)此题考查文章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插叙叙述方式,补充父亲以前给她塞钱,交代了父亲在回家时给她几百元钱的理由,凸显出父亲的记忆力差,表现了父爱,为下文做铺垫,是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3)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首先分析句子本身的结构特点,找到突破口。

第⑧段和第⑤段中“竟然”一词的含义:

不同点。

(4)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

①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文章线索;

⑥文眼;

揭示文章中心;

⑦吸引读者、新颖。

此题题目①父亲已经不认识她的女儿了,却依然偷偷地在“她”的口袋里放钱;

(5)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的,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邓迎雪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

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

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

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

③他对少年说:

“你父亲真好。

”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

他忍不住继续说:

“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

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⑤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

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

“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⑥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

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

许多次父亲下班后,拖着劳累一天的身体,一家一家网吧寻找他。

可每当他被父亲从激战正酣的游戏里揪出来时,他对父亲的恨意就增添了一层,觉着父亲简直就是他不共戴天的敌人。

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

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

他愤怒地冲父亲喊:

“回家我也不学!

”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他撇下父亲快步向前走去,到家后,他故意“报复”父亲,一页书也不看,倒头就睡。

⑦但无论怎样,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爱他。

⑧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为了让他避开那群损友,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

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

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

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

而父亲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回到家也是一身工装。

那工装灰扑扑的,背后印着厂名的字母缩写,很像监狱里的囚服。

他笑父亲不修边幅,哪里想过父亲全是为了他。

有一次他在学校,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

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⑨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

看他不思进取,老也改不了向各路亲戚伸手要钱的毛病,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与其在家门口混日子,不如断了他要钱的门路,送他到国外读大学。

父亲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而他,也乐意离开父亲。

⑩异国4年,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独自走向生活,他开始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再也没有人能包容他的坏脾气,再也没有人能承揽他犯的错误,他必须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补充生活费的不足,继续学业;

他必须用心学习,才能在宽进严出的大学拿到文凭。

那几年,经过重重磨砺,他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压力大、工作重,他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

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

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

他时常悔恨自己在年少时,总是欺负那个最爱他的人,那个人疼他爱他,无论他怎样伤害,总也割舍不下对他浓浓的爱和牵挂!

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

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原文有删改)

(1)父亲是如何用“不离不弃”的爱来爱他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点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来回答问题。

①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

(句中划线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加以分析)

②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

(请你分析该句的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文中为什么要用第三人人称“他”来陈述故事,请你说说理由。

(4)对于本文所说的“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1)童年时,熬夜上班的父亲每天一大早起来帮他打牛奶喝;

读中学时,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次次把他从网吧里拉回家;

高考落榜后,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并为他犯下的错误跟老师陪笑脸,说好话;

复读失败后,父亲卖了还没住进的新房,凑钱送他去韩国读书。

(2)①用“一……立刻”表示时间之早和速度之快,写出了爸爸对买牛奶给他喝这件事很上心,“轻手轻脚”表现了父亲不愿吵醒儿子的情状,两个细节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②通过写他的服饰着装昂贵和非高价动车不坐,与下文父亲衣着的简朴以及他参加工作以后为了节省80元路费而坐夜班车回家形成对比,突出他当年的不懂事,对父亲的不体谅。

(3)“他”是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表达了作者回忆过往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的愧疚心情,同时表现作者读懂了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

(4)“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是他对最爱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爱的回忆,无论他如何的叛逆、不争气甚至一再伤害父亲的心,父亲总是选择原谅包容和挽回。

对此,他深刻感念父亲的爱,也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深表自责和愧疚。

(1)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词语,把握中心句。

根据⑤段开头句子“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但每天天刚蒙蒙亮,……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

”第⑥段开头句子“⑥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⑧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为了让他避开那群损友,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⑨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

……送他到国外读大学”,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事件即可。

(2)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①词的意思或内容。

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

事件是“爸爸买牛奶给儿子喝”,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第二句写他服饰着装昂贵和非高价动车不坐,与下文父亲衣着的简朴以及他参加工作以后为了节省80元路费而坐夜班车回家形成对比,突出他当年的不懂事。

(3)利用第三人称时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

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此处联系儿子对父亲的感受和感情分析,联系“他时常悔恨自己在年少时,总是欺负那个最爱他的人,那个人疼他爱他,无论他怎样伤害,总也割舍不下对他浓浓的爱和牵挂”分析。

(4)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注意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和中心,结合上下文情节归纳总结。

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语,并且围绕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组织语言。

围绕“感念父亲的爱,也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深表自责和愧疚”谈论。

【点评】

(1)阅读时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结合语段内容,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

(2)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

(4)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最后,要言之有理。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小题暖

李德霞

①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②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④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⑤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⑥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⑦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⑧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⑨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⑩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⑪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跟,一个月过去。

⑫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⑬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⑭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⑮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

安慰 

犒劳

(2)选文中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气愤的泪——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4)马兰花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5)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6)选文第⑭段详细地叙述了麻婶女儿来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7)马兰花、麻婶两家的故事温馨感人,她们虽是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她们身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你用抒情的笔调赞美她们,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1)安慰 

(2)委屈(或伤心)的泪;

高兴(或感激)的泪

(3)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4)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

诚恳老实,知恩图报;

坚强,不妥协。

(5)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生动表现了男人得知马兰花没向麻婶提借钱的事后愤怒生气的心理。

(6)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

也表现了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

(7)马兰花像一株散发着幽香的兰花,高洁典雅而又超凡脱俗。

【解析】【分析】⑴抄写汉字,要做到: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

规范,即笔划要清楚;

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

整洁,即不要涂改。

⑵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

如一空,语境是“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所以流下的是委屈的泪。

二空,语境是马兰花读着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所以此时流下的是高兴的泪。

这里面有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⑶答此题必须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从内容上看:

补充交待麻婶的热心和马兰花的友谊;

从结构上看:

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⑷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麻婶钱不够时,她借钱给麻婶”等情节中概括出其“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从“去医院探望但没有讨要借款”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善良博爱”的性格特征。

从“在丈夫一再逼迫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坚强执着”的性格特征。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⑸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是神态描写;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是动作描写。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⑹文章是以“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急转直下”的方式结尾,作用“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富有戏剧性”,更重要的是突出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此题,还要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