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65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课标最新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AB.BC.CD.D

7.“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验证氢气的可燃性B.

闻气体气味

C.

移走蒸发皿D.

稀释浓硫酸

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正确的是(  )

方法

示例

实验法

用硫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类比法

根据金属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10.在“X+Y→盐和水”的反应中,物质X和Y不可能是(  )

A.H2SO4、ZnCl2B.HCl、Ca(OH)2C.Fe2O3、H2SO4D.CO2、NaOH

11.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gZn,充分反映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ng,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不可能呈蓝色

12.已知:

2KClO3

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3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O2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请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2)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的      性脱色制白糖;

(3)CO2和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14.请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      ;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      ;

溶液呈碱性的一种盐是      .

15.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在硝酸铵中      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写出一条即可).

1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物质的溶液.

(3)50℃时,将80g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8.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映过程如图:

请回答:

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简答题(共12分)

19.

(1)如图一所示的试管中盛装的是氢气,则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如图二所示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实验中会观察到硫燃烧产生      色火焰;

瓶中所装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如果能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效果更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5年10月22日南方某市一大型超市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超市库房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火焰上方喷洒水,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

21.粗食盐的提纯大致有以下操作:

①溶解②过滤③加入相关试剂④过滤⑤蒸发结晶,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操作①②④⑤中都用到玻璃棒,则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若粗食盐样品中主要含有CaCl2和MgSO4杂质,加入相关的试剂及滴加顺序是:

①过量NaOH溶液;

②过量BaCl2溶液;

③过量的Na2CO3溶液;

④适量盐酸,则加入盐酸的作用是      ;

加入NaOH溶液后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请写出一个用该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同时用氧化钙和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制取氨气可选的装置组合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3.酸碱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无明显现象,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长采取的措施是先在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2)下列物质不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BO3B、(NH4)3PO4C、NH4NO3D、Ca(H2PO4)2

(3)欲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下列试剂适宜选用的是      .

A、NaOHB、MgOC、MgCO3D、Zn粉

(4)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华雪同学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开.

①她通过观察即可确定一种溶液,该溶液是      ;

然后取少量其它四种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两分别滴加以确定的溶液,可鉴别出      和BaCl2溶液,则鉴别出BaCl2溶液的现象是      .

②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鉴别出来.(已知:

Cu(OH)2、BaSO4不溶于水)

(5)取24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氧气的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解答】解: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

故选: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A、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尼龙绳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比较多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

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比较多的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因此一定属于纯净物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苏打水中有小苏打、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A、烧碱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氢氧化钠吸水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木炭用于净化自来水是利用木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铝用于制作炊具是利用铝的导热性,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由钒的元素名称可知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23;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小格中的信息可知,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V,故说法正确;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所以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说法错误.

故选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都无现象分析;

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和盐酸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题干叙述的超临界水的特点以及有关物质的微观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A、超临界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B、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不是新物质,错误;

C、超临界水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正确;

D、超临界水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C.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产生的气体不能立即点燃,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答;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同时生成二氧化硫,所以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

B.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D错误.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硫酸和氯化锌相互交换后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所以二者不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A、硫酸和氯化锌相互交换后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所以二者不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属于盐,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属于盐,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属于盐,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当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后,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锌和硝酸铜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ng,所以锌既和硝酸银反应,也和硝酸铜反应进行分析.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当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后,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锌和硝酸铜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ng,所以锌既和硝酸银反应,也和硝酸铜反应,所以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可能含有锌,故A正确;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产生,故B错误;

C、不能确定加入锌的质量,所以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故C错误;

D、如果硝酸铜没有置换完,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故D错误.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分析】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A.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B、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

答案:

B.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石墨 ;

(2)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脱色制白糖;

(3)CO2和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碳酸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

(1)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3)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解答;

(1)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1)石墨;

(2)吸附;

(3)碳酸;

14.请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 H2O ;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 CaO ;

溶液呈碱性的一种盐是 Na2CO3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水的化学式为H2O;

氧化钙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是一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aO;

碳酸钠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答案为:

H2O;

CaO;

Na2CO3.

15.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在硝酸铵中 氧 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易溶于水(或受热易分解)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根据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结合标签分析硝酸铵的性质进行解答.

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NH4NO3可知,其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4×

2):

(1×

4):

(16×

3)=7:

1:

12,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由标签中的“防潮防晒”可知,NH4NO3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

氧;

易溶于水(或受热易分解).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2H2O+CO2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碳(C)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反应前后分子的结构和微粒的个数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是CH4和O2,生成物是H2O和CO2,其中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

2:

2,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2H2O+CO2,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升到+4价;

2H2O+CO2;

碳(C).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在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 丙 (选填“甲”、“乙”或“丙”)物质的溶液.

(3)50℃时,将80g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P点表示的意义是:

在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