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94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

动词,往,到。

③ 用:

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想要 )2.将奚为北面( 何、什么 )

3.吾马良( 良好 )4.此数者愈善( 越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

“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

“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

齐物论》)

【注】①狙(jū)公:

养猴子的老头。

狙,猴子。

②口:

口粮。

③诳(kuá

ng):

欺骗。

④芧(xù

):

橡树的果实。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其家口损:

减少

B.充狙之欲充:

满足

C.俄而匮焉匮:

缺乏

D.与若芧若:

好像

2.狙公是怎样使“众狙皆伏而喜”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

3.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从中得到了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

(至少两个角度)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懂得他的心意。

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需要。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

“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猕猴们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像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

”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了。

1.D

2.原来早晨三颗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

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换了一下早晚的量。

3.狙公:

做事情要善于利用心理,要懂得变通。

猕猴:

告诫我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或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实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①幼安:

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

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

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

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

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

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

评论好坏。

⑧木人:

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

“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

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

成语“同工异曲"

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

“工书"

、“工画"

,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

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

“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

,是形容_____

【译文】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名声几乎传遍了江西。

他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

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

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

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

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②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③一声,移著④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

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治平:

宋英宗的年号(1064-1067)。

②日禺(yú

日落。

③震:

指雷响。

④著(zhuó

附着,着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一窍如杯大()

(2)游人到则发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3.本文选自北宋时期科学家的《梦溪笔谈》,主要写了陨石坠地时哪些方面的特征?

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雷声一般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学像月亮,出现在东南方向。

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面南。

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见了,火光照亮了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像杯子一样大的一个洞,很深。

向下看,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

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还是热的,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

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

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到了就打开看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

1.

(1)洞,孔

(2)打开

2.它像拳头一样大小,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

3.沈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

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mí

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

]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

]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这里措往旁边看)

(2)一狼洞其中。

(打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

申屠敦之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

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

“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

“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

“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⑥不已。

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

“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

“敦何见之晚哉?

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申屠敦:

复姓申屠。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鼎:

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

后演变为工艺品。

⑧云螭(chī)斜错:

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

④其文烂如:

它的花纹斑斓。

⑤淬(cuì

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

⑥辨数:

多次争辩。

辨,通“辩”。

⑦折辱:

挖苦。

[文言知识]说“诚”。

“诚”可指“诚实”、“诚心”。

如“心诚则灵”,又如“无诚意则去”。

上文“是诚非真也”中的“诚”,解为“确实”、“的确”,作副词用,句意为这的确不是真品。

又,“吾诚章某之子”,意为我确实是姓章的儿子。

它又解为“如果”,如“诚能如此,则王业可兴矣”,意为如果能这样,那么大王的功业可兴盛了。

1、解释:

①布衣_________②焉_________③象________④穴________⑤略类________⑥第________⑦孰_______⑧次第________⑨已________⑩噤________

①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形酷肖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今然后知势足以变易是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士之于文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

(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

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

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

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

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

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

“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

“不是真的。

”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

“确实不是真的。

”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

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

“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

”龙门子听了笑着说:

“敦认识的有什么晚的?

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参考答案】1.①平民②指代汉鼎③模仿④打地洞⑤大体相同⑥只是⑦哪个⑧依次⑨停⑩闭口2.①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在招待宾客宴饮时欣赏它;

②那开头极像这鼎;

③我召集经历这事之后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

④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

3.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的现象。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

]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

],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姣。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漳水出漹.[yān],东流注于河。

  1.翻译。

北(向北)其(代发鸠之山)焉(不译,补充音节)

溺(被淹死)以(用)河(海)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用原文回答)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

3.精卫以前叫什么?

为什么变成了鸟?

(简要回答)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翻译: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

状像鸟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古人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

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

“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

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

“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

”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范文正公:

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

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

传记。

④歌词:

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

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

拱手。

⑦溥(pǔ):

大。

⑧凝:

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

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

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

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

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

以“风"

字换“德"

字,它好在哪里?

请说出一二点。

【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

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

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

(李泰伯)说:

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

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参考答案】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

]

(1)画地,教以书

(2)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摘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

(1)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

茎可以编席箔。

(2)书:

书写。

(3)及其稍长:

等到他年龄大些了。

(4)或:

有时。

(5)惟读书是务:

只是致力读书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等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等文字,下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D)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②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照着进行抄写。

③惟读书是务。

只是致力读书。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答:

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

(1)求良猫。

(2)以腥膏[ɡà

o](3),眠以毡罽[jì

](4)。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乐均《耳食录》)

【注释】

(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2)[厌]饱食。

(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

)]毡子和毯子。

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A)

A.原因B.故意C.故事D.过去

(2)“益”的正确解释是(D)

A.增加B.益处C.得益D.更加

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

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

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

目贵明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cò

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

以……为贵。

②明:

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

)③聪:

听力好。

④智:

思维敏捷。

⑤辐辏:

车轮的辐条。

⑥进:

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

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

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

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

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

(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

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

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

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

(以……为贵)②聪:

(听力好)

③智:

(思维敏捷)④塞:

(受蒙蔽)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及意思是:

耳聪目明。

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

(1)写《千字文》,日

(2)以十本为率[lǜ](3),书(4)遂(5)大进。

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zhá

](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

(《书林纪事》)

(1)临:

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2)日:

每天。

(3)率:

标准。

(4)书:

书法。

(5)遂:

于是,就。

(6)于:

对,对于。

(7)尝:

曾经。

(8)苟且:

敷衍了事,马虎。

(9)或:

(10)简札:

信件,书信。

(11)少:

稍微。

(12)易:

改换,更换。

(13)厌:

嫌麻烦而讨厌。

(14)故:

所以。

(15)愈益:

愈加,更加。

  【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书法、于是,就)

②平生于书。

(对于、对、写字)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临摹、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④或答人简札。

(有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稍微有一点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②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4:

郑人买履[lǚ]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

)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

)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nì

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