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861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D.进一步健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周恩来说: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我们不学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5.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查阅了以下相关的历史书籍。

依据你的判断,他研究的历史主题最有可能是

A.殖民体系的崩溃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第三世界的崛起

6.“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与此材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B.二战胜利结束

C.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D.古巴导弹危机

7.1952年底,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

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

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1902年,孙中山则说:

“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

”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9.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10.《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11.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2.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

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

13.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说:

“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

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

作者旨在说明

A.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

B.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照搬日本模式

C.自上而下的变革不适合中国国情

D.维新变法对改变近代中国作用有限

14.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

“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

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

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

15.“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

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16.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

从下图到下图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已经完成

17.基辛格说: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句话表达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D.当今世界政治呈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18.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

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B.杰出的历史人物

C.典型的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9.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

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

20.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年—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C.国内战乱和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D.走向共和道路的历程非常艰难

2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

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23.从考古发掘和古典作家提供的材料来看,雅典公民大会日常例会的出席人数不过占公民总数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这主要说明

A.并非所有雅典人均可履行民主权力

B.并非所有合法公民均能参加公民大会

C.雅典民主政治在实践上仍存在许多弊端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公民的民主

24.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体现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下面对这一特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皇权高度强化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相结合

C.皇权独尊与世袭D.具有明显的人治色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地方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断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

材料一:

材料二:

西周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从黄土高原到山东丘陵这条自西向东的交通战略要道上的分封国为:

晋(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蔡(武王弟叔度的封国)、曹(武王弟叔振铎的封国)、鲁(周公子伯禽的封国)、齐(协助武王灭商的吕尚封国)都在这条交通线上。

在商人兴起的河北之地,周王分封了西周开国重臣召公、建立燕国;

在南方江汉之地,周王则分封汉阳诸姬以监视南土。

——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中所提及的分封对象以及分封特点。

材料三:

从制度建设而言,秦制所依赖的郡县制,其实源自于周制的变革。

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出现,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这一革新的关键内容是官僚制的成长。

官僚制的特点是官僚从君主手上领取俸禄,主要官僚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僚职位有任期限定、有职权范围、要接受考核。

秦汉以后,郡县的功能与范围大致不变,由于郡(州、府)数量太大,为方便管理故而在郡(州、府)之上还编有更高一级的政区,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是“州”,唐代在“州”上设“道”,宋代为“路”,元在“路”上设“省”,并被后世沿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郡县制的特点。

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

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

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28.(18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B2.A3.B4.C5.C6.C7.D8.C9.A10.B

11.B12.D13.A14.A15.D16.A17.D18.A19.B20.D

21.C22.B23.C24.B

25.

(1)姬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对象的特点:

姬姓贵族分封居多;

分封的贵族色彩浓重;

分封地域的特点:

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或者经济发达地区;

姬姓多分封于战略要地

(2)特点:

从君主领取一定的俸禄;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朝廷)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或者答有任期限定)。

趋势:

地方行政区数量不断增多;

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减小。

26.

(1)反共反苏的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策动成立北约。

(2)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3)推行单边主义,建立单极世界。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孤立、敌视中国,中美处于对立状态;

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

九十年代,时好时坏。

27.

(1)原因:

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

州有相当的独立性;

松散的联盟难以应付危机;

启蒙思想的影响。

特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人民的要求;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普鲁士的王朝战争。

(3)两者关系:

分裂国衰,统一国兴。

28.

(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

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但主要是富人享有选举权;

至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

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长期性;

艰巨性;

渐进性;

斗争推动变革。

(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