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Word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2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秒,小表盘数字代表分;
有2根指针,长指针是秒针,短指针是分针。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0.5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
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2、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
1、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学生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的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和刻度尺。
。
设计并进行试验: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斜面的距离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记录数据: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
=20
=
=30
=
1、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2、计时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计时才准确?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一、实验预习
1、量程:
指的是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范围。
2、分度值:
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3、观察教材中
二、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测量水的温度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冷水
温水
热水
汤水
1、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
2、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探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冰、蜡、水、铁圈、火柴
一、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二、猜想和假设:
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研究蜡和萘的熔化过程,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并照图进行组装。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在冰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冰的温度/℃
萘的温度/℃
四、分析论证:
1.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图像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冰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五、评估和交流:
1.回想实验过程,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
实验结果可靠吗?
2.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相同吗?
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经历“水的沸腾”
实验过程,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的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吸热
温度计
烧杯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时间(min)
9
10
温度值(℃)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无关系?
2、猜想或假设:
4、进行实验:
(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入射角α
反射角γ
3、实验结论: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
四、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的,所得结论也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五、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下列与透镜有关的光学名词的物理意义。
焦点:
;
焦距:
物距:
像距:
实像:
虚像:
2、了解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板接收经镜头折射后的光斑,当纸板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这个光斑就是这个凸透镜的__________,测出光斑到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就大约是焦距。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
五、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将蜡烛移至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3.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5.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6.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焦距以内的某一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
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七、数据记录:
(f=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放大(缩小)
实(虚)
像、物位置关系
u>2f
u=2f
f<u<2f
u=f
u<f
八、进一步探究
1、若将透镜固定,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若将物体(烛焰)移近透镜时,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是向透镜靠近还是远离?
若将物体(烛焰)远离透镜时,结果又如何?
重复几次(移近或移远物体(烛焰)),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通过这组实验,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远离时,物距,像距,像,填(增大、减小)
靠近时,物距,像距,像,填(增大、减小)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用手或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部分或下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试一试,你的想法对吗?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调换下,还能不能成像?
成像的特征有没有发生改变?
可以用什么知识来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九、分析和论证
从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1)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2)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3)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
有没有正立的实像?
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十、交流分享
1、实验时,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想一想:
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用天平固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上,观察天平的以及游码标尺上的.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横梁上的,使横梁平衡.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
4、用按着由到的顺序向天平盘中加减砝码.
5、调节游码在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6将测量数据填到如下表格中
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
1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横梁上的,使横梁平衡.
2把空烧杯(或小瓶)放到天平的左盘中.
3调节天平重新平衡,测出空烧杯(或小瓶)的质量m.
4在烧杯(小瓶)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M.
5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
数据记录表一表二
铜块
铝块
空烧杯质量m1(g)
装上液体后的质量m2(g)
液体质量m(g)
交流评估:
如何测出一滴水的质量?
一枚普通邮票的质量?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课前回顾:
1、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的仪器.
(2)量筒的单位一般为“ml”表示,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1ml=cm3=m3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
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密度。
3、密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
4、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合____________克/厘米3。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一: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1/ml
放入金属块后水的体积V2/ml
石块的体积
(V2-V1)/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实验二:
测量盐水的密度
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2
盐水密度的计算式为:
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烧杯和剩余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质量
液体的密度ρ/(g/cm3)
思考: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如果测质量时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总质量,最后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
为什么?
答:
2.在石块的密度测量中为什么要先测质量后侧体积,若先测体积在侧质量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反馈练习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测量金属块密度时的实验步骤记录。
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其结果是m1=79kg。
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为m2=180g。
C.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量筒的读数为V1=50.0ml。
D.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用天平称量筒水和金属块的质量为m3=259g。
E.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量筒的读数为V2=60.0ml。
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序号),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步骤中适量的含义是:
水最多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最少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
下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步骤和数据。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质量(g)
油的密度(g/㎝3)
16.8
20
3.如图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填“左”或“右”)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g;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g,体积是cm3,密度是g/㎝3;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
是g。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当测力计和被测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4个
(一)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1——4个钩码的重力。
(二)用所测钩码的重力除以相应钩码的质量,得出钩码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根据实验补充完整表格数据)
钩码数/个
质量m/kg
重力G/N
G与m之比/(N/kg)
0.05
10
1.0
0.15
0.20
2.0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_______。
2、重力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g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的。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______。
5、增大物体的______________,降低它的____________,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3.如图14-1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3,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实验条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分析与论证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_____压力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
●评估
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_____,拉木块时尽可能__________,指针不要颤动。
●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及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通过实验了解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一】: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一)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盐水的小烧杯各1个、细线。
(二)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