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ole
for
both
the
decisions
of
stakeholders
who
are
outdoor
enterprise
and
equipments
the
whole
social
resource,
also
it
is
evidence
for
decision
makers
tomake
decisions.However,
distortion
present
accounting
common
phenomenon.Mendacious
covers
real
financial
condition
business
results,
what'
s
more,
becomes
factor
that
effects
sequence
construction
clean
honest
government,
this
phenomenon
raises
highly
concern.Dealing
well
with
related
to
whether
national
economy
can
be
developed
well,
society
stabilized
well.
Keywords:
inauthenticaccountinginformation,informationdistortion,solvedcountermeasure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前言1
1会计信息失真概述2
1.1会计信息的作用2
1.2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2
1.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2
1.4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3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4
2.1利益驱动4
2.2上级行政干预4
2.3内部控制乏力4
2.4外部监督不力5
2.5法制不健全5
2.6执法不严6
2.7管理松弛6
2.8财政困难7
3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8
3.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8
3.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8
3.3加强内部控制9
3.4加强外部监督9
总结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前言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主要用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是一个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
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凭证、帐簿和会计报表,尤其是会计报表,可以传递有关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以及现金流转情况等等方面的历史信息,经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还可以获得有关经济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测的未来信息。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失真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会干扰经济秩序和决策,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认真分析和论证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表现、危害及如何加以防范,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1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1.1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是由会计工作者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
会计信息的基本功效,对企业经理人员而言,可使其发现企业运作中的失败与成功所在,继而做出有效的经营管理决策从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信息对外部使用者尤其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会计信息,他们将不得不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活动。
外部使用者包括目前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雇员、政府等等。
那些与企业已存在直接关系或考虑与企业建立直接关系的外部使用者根据所有可收集到手的信息,以确定是否与企业建立关系或者修订与企业现存的关系。
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1.2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正确反映会计主体客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表现为数据不实,事项不真,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虚假会计报告,虚假审计报告等。
通常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行为者为了达到管理当局或个人的利益目的,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中,故意歪曲篡改、扭曲会计事项,背离企业客观的经济活动,以欺诈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系列不合法、不合理、不真实的会计行为后果。
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与可靠程度的重要标准。
1.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
常见的作假手段有:
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
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
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
有的采用不合法凭证,省略必要的核算过程,或者凭证不归档等进行作弊。
《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
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
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
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
1.4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对内直接影响会计的计划、预算、反映、控制和监督作用的职能;
对外使信息使用者无法客观了解企业的现状和预测未来,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直接制约企业对外筹集资金,危害债权人、股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
另外,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助长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诱发经济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有效地宏观调控。
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1利益驱动
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借以获取经济利益,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其中间为突出的有:
一.偷税、漏税的经济利益驱动。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据适当税率计算得出的。
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利用各种方式粉饰会计报表。
当然也有些企业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二.粉饰政绩的政治利益驱动。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若完成此项任务,可谓前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
因此,这些企业就可能极力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为了取信于人,筹集资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就会提供一些失真的会计信息去极力粉饰其会计报表。
2.2上级行政干预
为了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有的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下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下级单位下达各项经济指标,在某种程度促使和诱发了下级单位弄虚作假,为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某上级机关甚至按上缴规费收入、罚没收入数额的一定比例核拨下级单位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当按比例核拨的经费满足不了工资和日常需求时,客观上就促使下级单位设置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的思想动因。
2.3内部控制乏力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自控乏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
有些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缺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种制度、程序、手续和方法。
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
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于是在企业中普遍出现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不力。
有些企业虽然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却与财务机构是一套人马,对财务机构本身根本就不能实施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仍是一片空白,那就更谈不上监督了。
2.4外部监督不力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
从管理体制上分析,法律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财政部门对人与事没有处理权,会计人员的命运受单位和企业领导支配,有时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县官不如现管,只好随波逐流。
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而各主管部门往往偏袒自己的所属单位,保短护短。
审计部门的重点是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可能对所有非预算内单位和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更有一些审计部门只是为了追求一定经济利益,只是想通过收费,甚至分成等形式到企业中捞一把,对一些违法违纪情况视而不见,或者以罚代法了之;
金融部门对企业考核较多的是信贷利益;
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为己任,难以顾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工商部门注意的是合法经营,无法关注会计帐务处理,注册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单位和企业不委托无权干预,再加上事实存在的中介机构不“中”的现象,使做假帐有了可乘之机。
因此,虽然有许多监督机关,但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尚未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协调、有效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5法制不健全
近年来,为了更加严格地规范会计行为,切实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
我们国家制定了很多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与之相关的经济法规。
但目前,我国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依旧不够规范,有些法规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依据不足,不同准则之间还存在不相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其形成过程的“隐蔽性”和社会各界参与程度不充分,势必使不同利益主体出现利益冲突,各自采取非常手段谋取利益。
同时,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为信息失真提供了一定的合法空间。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经常涉及到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无法准确计量的工作,不同会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势必影响快会计信息的统一性。
会计核算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而现实中多变的环境并不一定能满足假设条件的成立,便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
立法跟不上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我们审计中查出的违反财政法规问题的处罚,由于没有新的法规,仍然沿用着1987年国务院制定的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
本来经济活动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立法滞后,原先的规定无法恰当地处理新出现的问题,给审计有效查处违反财政法规带来了许多困难。
2.6执法不严
《会计法》第十条规定: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但是,把我们审计的一些单位的情况反映,当前在一些单位领导的心目中,法规意识淡簿,长官意志浓厚,《会计法》的规定和会计法规形同虚设,随心所欲,甚至凭感情、关系办事。
有的还以改革为名,打着便民的幌子,把许多有效的财务制度、财经法规打乱,为偷税逃税、公款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大开方便之门。
尽管《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规定了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法》贯彻执行的到位率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即使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被查出,又不予严办,往往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而高抬贵手,既没有经济制裁措施,更谈不上追究法律责任,这就在一些会计人员中造成会计核算“权大于法”的误导;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甚至销毁会计原始帐簿和凭证的问题,因为各种干预不了了之,使有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2.7管理松弛
由于管理松弛财会人员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部分从业人员在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经过短期的培训而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
以及大部份财会人员工作量都比较大,所以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记帐、算帐和报帐上,而对新的财经理论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和应用较少,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从业人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要求。
同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无视职业道德,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对虚假会计信息不予纠正,听之任之。
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审计管辖单位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和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财会部对下属单位的会计业务的指导由于工作量太大一般只能年终进行,这种事后一次性辅导、监督的指导,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效果不太明显。
审计干部由于人少事多,对审计所管辖的单位,审计到了就辅导、监督和指导一下,未审计到的就无法开展会计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客观上形成了既成事实,缺乏事前、事中监督。
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成因。
2.8财政困难
财政困难,特别是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实,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比如:
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预算法》规定,不能搞赤字预算,而现在大多数县乡都是入不敷出,甚至有的县乡的预算收入,仅维持工资的发放仍然有几个月的缺口,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做赤字预算则违反了《预算法》,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做收支平衡的预算,就得虚列预算收入,把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的收入打入预算收入,把事实上该打入打足的预算支出剔除,这样编制的预算就是明平实赤、帐平实赤的财政预算,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会计信息就难免失真。
由于财政困难引发连锁出现的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虚假配套,高估多算,虚列支出等等。
3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会计工作和其它任何工作一样,是靠人去做的,也是靠人去领导和管理的,会计工作的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
要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就必须切实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筑牢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全州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中普遍行成: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思想道德环境和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会计执业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会计人员只有在思想上、思维方式上、判断是非上,牢固确立诚信意识和观念,才能真实反映价值运动的本来面目,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小团体和个人一己私利,不恶意篡改,不隐瞒虚报,不搞假帐真做和真帐假做。
从不做假帐切入,诚实守信,讲求信誉,注重操守,爱岗敬业,忠诚履职,自觉地严格遵守《会计法》和财经法规、规章,为我州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真实、完整、及时的会计信息。
3.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之一。
因此,要不断加强会计的业务建设,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会计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会计业务技术,能够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作出正确的会计业务处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会计改革不断深入,财经法规不断完善,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陆续出台,一些单位和企业会计人员知识陈旧,技术落后,业务能力低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必须通过举办培训班、办好会计函授学校、会计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让他们熟悉新的法规和新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我国加入WTO,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减少因会计业务技术不精湛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为了鼓励会计人员自学成才,尽快提高我州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变我州注册会计师数量偏少素质偏低的现状,建议制定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奖励办法,重奖考取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
3.3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
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和企业内部应该设计、规划、制定一套财会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手续和程序,它的基本特征应当是以一个经济单位为主体,以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客体,明确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的职权、工作范围和职责。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一是内部管理控制,即基础管理控制、生产管理工作控制、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控制。
二是内部会计控制,即会计记录的合法性、合规性的控制,以保证会计记录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合理性、有效性,促使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标准化、规范化,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目的,保证单位和企业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加强内部控制要坚持四项原则,即牵制原则、责任原则、协调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做到内部责任明确,监督有效,管理有方,运作有序,协调高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内部控制上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3.4加强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工商监督、物价监督、舆论监督等,这些监督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在预防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督,必须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监督机关的职责,不断提高监督者的素质,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熟、技术精的监督队伍,建立一套监督责任制度和违法违纪的惩治制度,强化对监督的再监督,使外部监督制度化、系统化、日常化,严格高效。
审计监督是一个较高层次的监督,它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审计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由此形成的审计结论也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因此,虽然审计监督和各种专业监督及会计监督在根本目标上有相似之处,但仍然存在重大区别。
在实践中,审计监督对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除了对其业务进行审计监督外,还包括对它所监督的工作进行再监督。
事实证明,有些专业监督部门也存在违法违纪、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甚至与被监督单位、企业相互勾结、营私舞弊。
因此,审计机关对各专业监督机构实施再监督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必须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无可替代作用,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要积极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加强监督。
许多单位、企业和个人对查出的问题,不怕内部批评,经济惩罚,就怕在报纸上公开,在荧屏上亮相,社会舆论具有广泛的威慑作用。
因此,我们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要求,除了借助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外,还要积极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将审计中查出的问题,向社会公开曝光,在社会公众中广泛传播,使之受到应有的社会舆论的无情惩罚,对其他单位、企业和人员起到警示作用,达到惩治和预防一举两得的效果。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非无序经济,《会计法》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规范会计秩序,打击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明确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善会计记帐规则和会计监督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熟悉,单位领导清楚,全社会知晓,从而自觉地依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业务,管理会计事务,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会计行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促使法律行为主体自觉遵纪守法。
《会计法》出台以后,为了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全国人大及时对《公司法》、《刊法》作了修订,国务院也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章,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还要系统地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
我州的会计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在我州的会计工作中,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的会计法制体系。
加大会计执法力度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固然很多,但会计执法不严是关键原因。
虽然《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从前面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到一些单位的负责人,不仅没有负起这个责任,对会计法规全然不顾,而且还有胁迫、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会计法》的执行到位率低,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虽然会计做假的总是屡屡被查出,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会计、哪位领导因为做假帐进班房。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那些置《会计法》全然不顾,法制意识淡溥,长官意志浓厚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因此,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严格执行《会计法》,不断提高执法的到位率,对那些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其单位和责任人员受到严厉的惩罚,对内杜绝做假,对外以敬效尤。
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是经济时代环境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应该在正确理解其概念、成因及相应治理措施的基础之上,由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建立综合治理体系,采取有效的具体的措施,预防并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服务功能。
而改善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仅要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观念入手,从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义务入手,更要通过不断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逐渐使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成为全社会的一项义务。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路伟果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