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15篇Word格式.docx
《云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15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15篇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⑦从那以后,小男孩天天帮我倒垃圾,我则天天给小男孩煮面,然后在碗底放上一个鸡蛋。
有时我能感觉到小男孩心里的不安,于是就把垃圾袋装得比较满,显得很满很重的样子,还一个劲地对小男孩说“拜托你了,谢谢”。
而小男孩则特别高兴,仿佛垃圾袋越重,他干的活越多,他越高兴。
⑧渐渐地,小男孩黑瘦的脸上泛出一丝红润,气色也慢慢好起来了。
一年多后,小男孩升入初中去别的学校了,他后来给我写来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
“阿姨,谢谢您的鸡蛋。
以后无论我走到哪儿,做什么工作,我都会记得您给过我的关爱和温暖。
我长大以后,也要像阿姨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
⑨其实,一个鸡蛋不过五角钱,每天煮一个鸡蛋给小男孩吃,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但是对小男孩来说,他却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并让这份爱和温暖在心里生根发芽了。
(选自《情感读本》2018年9月,有删改)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小男孩忽然抬起头看向我,眼睛里湿湿的,闪着惊喜的亮光。
(2)还一个劲地对小男孩说“拜托你了,谢谢”。
2.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看着小男孩瘦得像纸片一样的身体,我的心很疼。
3.“我”为什么要“左思右想”帮助小男孩?
请简要分析。
(3分)
4.文章以“一个鸡蛋的温暖”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一、1.(4分)
(1)“惊喜”指又惊又喜,这里指小男孩发现碗底的鸡蛋后的意外与喜悦。
从侧面衬托小男孩家境的贫寒。
(2)“一个劲”强调动作的频率,准确写出了“我”为了缓解小男孩心里的不安而不停说话的情态。
2.(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男孩瘦弱的身体比作纸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男孩的单薄,表现了“我”对他的怜爱之情,交代了“我”帮助小男孩的原因。
3.(3分)①小男孩父母是残疾人,家境贫寒,午餐费极少;
②小男孩自尊心极强,心灵很敏感;
③“我”富有爱心,懂得尊重他人,想找办法帮助小男孩且不留痕迹。
4.(4分)“一个鸡蛋的温暖”是文章的线索,既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又代表了“我”对小男孩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这个鸡蛋也让爱和温暖得到了传递。
5.(2分)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帮助、需要关怀,但是在寄予别人帮助时要注意方法,不要以施舍的姿态去怜悯别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不要打着善良的旗帜去伤害别人。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15分)
住在父亲的心上
潘云贵
①高一。
我,一个肩膀单薄的少年,从村子到城里,从此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岁月。
每回陪我搬家的都是父亲。
②学校宿舍,十二个人,四十平米不到的寝室,像一群关在笼中的鸽子,每天啄着彼此的羽毛。
家里因治疗父亲的病,生活极为拮据。
父亲一听我说完住宿情况,就立马去找亲戚,安排我住在校外小区的杂物间里。
没有床,父亲就拿亲戚家不要的门板架在结实的桌腿上,给我当作睡觉的地方。
③夏夜,屋子闷得像个密闭的盒子。
一个月后,我的后背长满了疙瘩。
我又在某天晚上看到一只蹦起的老鼠。
那天晚上我哭了,但年少倔强,觉得男生吃点苦很正常,便没有告诉家里。
④最后,决定搬出来是父亲。
⑤那天亲戚拎了两瓶汽油放在房里,气味刺鼻,人在里面一刻都待不下去,如同在赶我走。
父亲知道情况后便坐车来市里,跟我说了句:
“别人不想留我们,我们就走。
我已经联系好了一个新地方。
⑥父亲所谓的“新地方”,也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
房主喜欢把门反锁。
我几次放学回来在外面敲门,他都没听见,我又隔着门板大声喊,他还是没听到。
我在秋天的楼道里坐了很久很久,外面的树掉下叶子,飘进来,落到身上,我感觉分外难过,像被遗弃在某片陌生荒地上的人,找不到家。
但我还是厚着脸皮住了一学期。
⑦寒假,房主要装修房子结婚。
于是,开学时我索性又搬回学校。
⑧进入高三后,我又决定搬到校外。
⑨父亲连忙跑来市里给我联系住处。
闷夏如笼,口舌笨拙的他不知道走了多少地方,流了多少汗才找到了一间30平米的出租房,500块钱一个月。
父亲笑着说:
“这下好了,再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了。
”后来听母亲讲,父亲当晚很迟才到家,差点都赶不上最后一班回乡下的车。
他累坏了,一回去饭都没吃,就直接躺到床上昏睡许久。
⑩搬寝室的那天,父亲清晨五点多就来到学校。
那时铅灰色的云层不断在空中集聚,我正在吃早饭,吃完又要赶着去上早自习。
我让他先在门卫室里坐一下,等班主任批下假条后再一起搬。
过了几分钟,他打来电话,笑着说:
“我要办一些事,今天先不搬了。
你就不要请假了,好好上课。
⑪课间操时,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冲刷下来,人群纷乱地逃回教学楼,远处的房屋、草地都陷入一片云雾之中。
我在走廊上抖着被淋湿的衣角,有朋友跑来跟我说父亲正在搬东西,我听后疯了似的往寝室跑去。
⑫打开门,我的床位空了,行李箱被扛走了,脸盆、毛巾、牙膏、牙刷都消失了,地板上留下了一排印迹很深的脚印,带着水花和泥渍。
眼睛像被泼了辣椒水般难受,脸上的表情顷刻间塌方。
我趴在空荡荡的书桌上不住地流泪,脑中闪现出一个老男人在大雨之中扛着重物踽踽独行的背影,越来越远,最终变成雨幕里一个再也无法瞥见的点。
⑬泪眼中又晃过父亲那臃肿笨拙的身影。
我立即冲出了寝室。
雨仍旧磅礴地下着。
推门进去的那一刻,整个世界寂静得如同默片。
⑭时间停在了父亲那张苍老、塌陷的脸上,我才发现他的眼袋已经那么深,手臂也已不如壮年,搬家途中的磕磕碰碰都像烙印打在上面。
他弓着腰,像匹骆驼,见我到来,只轻声说了句“一切都处理好了”。
他给我倒了杯热水,看着杯口腾腾上升的热气,我觉得自己像它们中的一缕,飘荡在人间,没有丝毫力量。
⑮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漫长的一个上午,真切感受到是父亲撑起自己年少的世界。
他的脊背是屋檐,臂膀是房梁,替我挡下了风雨,也挡住了贫困的悲哀。
⑯未来,无论我要去多远的地方,要搬多少回的家,我都知道自己始终搬不出父亲心上的居所,那里住着的人永远是我。
(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概括“我”高中时期几次搬家的原因,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汽油刺鼻,亲戚赶人→→高三复习紧张,想找个安静的住处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课间操时,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冲刷下来,人群纷乱地逃回教学楼,
(2)眼睛像被泼了辣椒水般难受,脸上的表情顷刻间塌方。
3.文章第⑫⑬段中,两次虚写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
5.如何理解标题“住在父亲的心上”。
二、1.(2分)宿舍拥挤房主要装修房子结婚(意思对即可)
2.(4分)
(1)冲刷,原意指一面用水冲,一面刷去附着的东西。
这里形容雨势之大,为后文父亲独自一人冒雨替我搬东西做铺垫。
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2)塌方,原意指道路、堤坝等突然坍塌。
这里指“我”看到父亲瞒着“我”在大雨中帮“我”搬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的情形,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我”感动、难过、担心、愧疚的复杂情绪。
3.(2分)一方面说明“我”对父亲的形象刻骨铭心,丰富了文章内容;
另一方面表现了父亲的衰老以及搬家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为后面“我”冲向雨中跑到出租屋做铺垫。
4.(3分)①理解、疼爱孩子,关注孩子成长;
②吃苦耐劳;
③处事沉稳,有智慧。
5.(4分)示例:
①父亲撑起“我”年少的世界,替“我”挡下了风雨;
②父亲用他的爱安抚“我”所有的无助和痛苦,见证着“我”成长的过程;
③标题饱含了“我”对父亲的深深的爱与感激;
④表明了孩子永远是父亲的牵挂,父亲永远深爱着孩子,是孩子的庇护所。
(共4分。
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我曾历经的事
叶倾城
①一个女生私信给我:
她暗恋一个男生的事儿被人发现,她从此成为全班甚至年级同学欺凌嘲笑的对象。
她无处可逃,无人可仗恃,她只想逃到死亡里去。
②我告诉她:
初二那年,我也曾遇到类似的事。
当时,我随父母工作调动而转学。
在新学校,我像在动物园里长大的雏兽,立刻成为霸凌的受害者。
没来得及融入女生的圈子,男生们已给我起了很难听的绰号,在每一个我出现的地方——教室内外、走廊上下,都会蓦然喊叫起来。
我又羞又恼还要假装若无其事。
他们看到了我的窘况,像抓娃娃机一抓必中,得意非凡,叫得更欢了。
然后,不断地丢东西、丢钱,书包被扔到树梢上,课本文具盒散了一地。
午饭时间,我边哭边蹲在树下捡。
钢笔被摔得四分五裂,圆规也不能用了,要怎么样跟家人说谎,让他们给我买新的?
我绝望得想去死。
③新学校的进度比我原来学校的进度快很多,英语课我一个字都听不懂。
我第一次尝到后进生的滋味,也第一次知道在人群中被孤立是多么可怕的事儿。
那一两年,每天早上快到校门口时,我就腹痛如绞,必须马上冲进厕所。
④内忧外困到这种程度,为什么我宁愿一晚一晚在黑暗里饮泣,跟家人一个字也没提起?
我为什么不曾反抗?
恰恰相反,我上课时缩在座位上一声不吭,下课铃一响我第一个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疯跑;
午休时分为了不在教室里呆着,我开发了校园里所有人迹罕至的角落:
苗圃、化学实验室、天文实验室……每次遇到欺负我的坏男生,我都垂下眼眉,心跳加快,他们就会恣意嘲笑我。
⑤而且,此事极大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
一定是因为我成绩不够好,因为我是转学生,因为我又胖又矮又丑还戴了眼镜……在我自己心目中,我满身都是缺点,没有优点了。
⑥升入高中后,同学里有很多从外校考过来的,当年欺负过我的男生,有些去了别的学校。
地界还是这个地界,但已经换过新血,我渐渐能在校园里大声说话、扬头走路了。
⑦大学毕业后,听我讲述这段经历时,妈妈哭着反反复复对我说: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我要是知道,我一定去找学校,去找他们的家长。
换学校也行,我陪你上学也行。
⑧我吃惊极了,我以为她会像我小时候跟同学发生矛盾时一样,说:
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
你要反省自己。
这是第一次有人,有我至爱的人,以最坚定的方式在说:
这一切不是你的错。
⑨我对那个女生说:
小孩就是小动物,长大的过程就是慢慢长成人。
青春期是半兽半人的混合,有些是追逐撕咬者,就一定有些是猎物。
我曾历经的事,有许多人也曾历经过,也许,你们也会历经。
在最美、最娇嫩的年纪,你们的心与自尊,或许会被人搓来揉去。
请容我给你建议——就像给当年的我。
⑩首先是,活下去。
不要一时冲动就上楼顶。
别妄想用血警醒什么人,大家的领悟力都很差,恐怕不会想到这事跟自己有关。
⑪其次,要相信父母的爱、师长的正直,父母不见得会不分青红皂白责备你,老师还是有可能主持公道的。
有时候,你也可以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证明一下,他们有多爱你。
他们未必有你想象中那么落伍保守,因为他们也年轻过,有过花一样的季节。
⑫最后,最强烈的建议就是:
把这当作人生的一次礼物。
卢梭说过:
人不必吃了苦才能当诗人,青春期的苦已经足够了。
而挨过这苦,像大白菜挨过初霜,才有可能抽出又甜又嫩的皎白的心。
(选自《齐鲁晚报》2018年06月22日)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作者“我”学生时代的人生经历。
初二转学——①——同学摔“我”东西——②——高中“我”发生转变——大学毕业给妈妈讲“我”初中的遭遇
2.我初二转学后遭遇了同学的欺凌,带给“我”哪些影响?
请用简洁语言分条回答。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恰恰相反,我上课时缩在座位上一声不吭,下课铃一响我第一个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疯跑。
(2)大学毕业后,听我讲述这段经历时,妈妈哭着反反复复对我说。
4.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挨过这苦,像大白菜挨过初霜,才有可能抽出又甜又嫩的皎白的心。
5.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你有何启发?
三、1.(2分)①男生喊“我”绰号②上课赶不上新学校的进度
2.(3分)①“我”绝望得想去死;
②第一次知道在人群中被孤立是多么可怕的事儿;
③极大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
3.(4分)
(1)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我”强烈的恐惧、逃避心理,表现出同学欺凌对“我”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反反复复,表明妈妈多次说着相同的话,写出妈妈自责、痛苦的心理,表现出妈妈对“我”深切的关爱之情。
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经历苦难比作大白菜挨过初霜,形象地揭示出只有经历苦难才能慢慢长成人的道理。
5.(3分)启发:
遇到困难与挫折,都要及时告诉父母,以便得到帮助,从而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最美是荷花绽放的心
初秋的一个中午,丝丝缕缕的阳光从大朵大朵白云中透出,清灵、透明,仿佛触手可及。
绸缎般柔软的风在荷塘上空荡漾。
片片荷叶闪烁着青翠的光泽,一如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荷花正如火如荼地开放,粉粉嫩嫩的,那感觉就像孩子翘首嘟起的嘴。
我闭了眼,凝神谛听,似乎已经融入荷花开花的世界中:
鸟儿啾啾清唱,风儿呢喃絮语,水在荷花下眨着调皮的眼睛……远处一群孩子叽叽喳喳走来,给整个荷塘带来活跃和清纯的气息。
我从遐思中醒来,忙举起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记录着眼前天然的水彩画。
一大帮孩子向我这边涌来。
大的孩子大约只有十来岁。
他们脸上绽放着天真的微笑,宛若眼前盛开一朵朵粉粉嫩嫩的荷花。
一个大一点儿的男孩儿躲躲闪闪地来到我的身边,流露出胆怯的目光望着我手中的相机。
半天,他憋红了脸,吐出浅浅祈求的话语:
“叔叔,我叫梁衡,你能不能给我们拍一张合影?
”我望着他满脸闪动着若荷花含苞待放的期待,莞尔道:
“可以啊!
”那个男孩儿忽闪着眼睛说:
“等我一会儿,我回去把朋友小娟喊来一块儿合影。
”说完,飞快地跑到孩子当中,大家像叽叽喳喳的麻雀议论着什么。
须臾,一个男孩儿向村庄跑去。
大约半个钟头的时间,那个回村庄的男孩儿连拉带拽着一个小姑娘向荷塘这边慢腾腾地走来。
我当时很纳闷,这群孩子到底在玩儿什么把戏。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那个大概叫娟子的小女孩儿被那个回村庄的男孩儿带到我的跟前。
只见女孩儿低垂着头,脸上铺满忧戚的神色,这让我更纳闷了。
那个叫梁衡的男孩儿转身又来到我的跟前,歉意地说:
“叔叔让你久等了,不好意思!
”说完,他冲大伙儿发话了:
“我们今天请叔叔给我们照一张欢乐合影,大家说,好不好?
”除了那个女孩儿缄默不语,大家异口同声喊道:
“好!
”梁衡接着发表倡导言:
“我们都露出最真的微笑,让叔叔给我们拍照!
”他说完,让大家围着小姑娘蹲成弧形,那个小姑娘就站在大伙儿的中间。
梁衡对满脸忧戚的女孩儿下达了命令:
“娟子,为了完成整体合影,你现在必须快乐起来。
”女孩儿点了点头。
我举起相机发了话:
“大家笑一笑,我拍照了!
”那个女孩儿终于露出了笑脸。
我急忙按下快门,“咔嚓”一声,把他们欢笑的一瞬定格。
拍完照,梁衡接着宣布:
“大家以后都要像刚才拍照中的自己,永远都快乐欢笑着……”
孩子们拉着娟子欢快地离去。
梁衡却迟迟没有挪步。
他见伙伴们走远,悄声地告诉我:
“刚才拉来的那个叫娟子的姑娘是我的远房表妹。
她的父母三个月前出了车祸,她双亲都死于车祸中。
她现在住在姥姥家,插班进来,和我们在一个学校读书。
父母都死了,她很伤心,
整天都愁苦着脸。
今天,她终于露出了微笑。
谢谢你叔叔。
”说完,向我深深鞠了一躬。
我一下子明白了:
刚才那群孩子之所以皆蹲着,让那个姑娘站着拍照,是为了她!
让她从忧伤痛苦中解脱,还原属于她的快乐生活。
收好相机,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我震颤了:
这初秋最美的景色并非仅仅是满荷塘粉粉嫩嫩绽放的荷花,而是这群纯真灿烂的孩子们,他们就是荷花绽放的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我更知道,没有爱之荷的根系孕育,没有春天的萌芽、夏天的延续,这初秋的美景和震撼将不复于我的眼前。
⑨远处,荷叶田田,馨香荡荡……
1.选文以“最美是荷花绽放的心”为题,有什么作用?
(3分)
2.结合语境,品析选文第
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个回村庄的男孩儿连拉带拽着一个小姑娘向荷塘这边慢腾腾地走来。
(2)半天,他憋红了脸,吐出浅浅祈求的话语:
3.选文第④段两个“纳闷”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选文写女孩儿低垂着头,脸上铺满忧戚神色的来到“我”面前有什么用意?
5.选文第
段中梁衡为什么要等伙伴们走远后,告诉“我”小娟的经历?
四、1.(3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赞美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美好心灵;
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叙写孩子们帮助他人绽放美丽的故事;
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分)
(1)“连拉带拽”表现了小女孩的不情愿,以及小男孩的急切,衬托了小男孩纯真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2)“吐”在选文中是说出来的意思,突出了小男孩面对陌生人胆怯、淳朴的性格特点。
3.(3分)不相同;
第一个“纳闷”表现出“我”第一次看到小姑娘时的困惑、不解;
第二个“纳闷”表现出“我”对小姑娘脸上铺满忧戚的探寻、好奇。
4.(2分)设置悬念,通过写女孩儿合影时慢腾腾地走来及合影时的满脸忧愁,先把小娟的忧愁抛给读者,而不说明原因,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与思考,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5.(3分)梁衡迟迟不走是因为他希望能在小伙们离开后告诉我他之所以请求我为他们合影的原因,向我同意为他们合影并久候他们表示感激,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好小娟,不给小娟造成二次伤害。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妈妈能看见
曾 颖
①小零是我在广西一所乡村小学认识的留守儿童,10岁,读三年级,是不多的几个主动找我要QQ号码的男孩子当中的一个。
山里孩子腼腆,男孩比女孩更甚,他是鼓了很大的勇气才向我提起的。
当时,我正坐在桂花树下吃饭,没带笔,他就随手捡了一块石头,把号划在上面,抱着,像捡到宝一般高兴地跑了。
②和别的孩子加了QQ之后,或与我聊作文,或求我教画画、撒娇要红包不一样,小零加我,也如他平常的风格一般,怯生生的,静悄悄的。
直至某一天,他小心地发来一段语音,我才辨认出是他。
其时,我已在千里之外的四川,但捧着石头蹦跳着消失于路尽头的他,又一次鲜活于眼前。
③我们寒暄了两句,他突然问:
“那天你给我们拍的视频,会在电视上放吗?
”我说不会,我拍视频只是用来做视频资料。
他有些不甘心,又问:
“网上,网上可以放吗?
”我说:
“网上倒是可以。
④他停了片刻,说:
“那很好,你们是北京来的,影响大,看到的人多。
”—因为支教活动的主办单位在北京,孩子们以为我们都来自北京。
⑤一个每一次镜头过来都会脸红的小男生,居然像花钱打广告的“土豪”那般在乎视频的去处,这让我有点好奇。
⑥我故意逗他:
“拍视频时,你们东躲西藏,现在又在乎视频会不会播出,有点太奇怪了吧?
⑦他停了好一阵子,才说:
“我没有躲,我就希望你拍到我。
那样,我妈妈就能看到我了!
⑧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
“现在几百元的手机都可以视频聊天,看妈妈还不容易?
”“可是,我没有妈妈的电话。
”“你没有妈妈的电话?
”“我妈妈走了,不要我了!
⑨这样的孩子,我原本是见过不少的,他们大多数出生于乡村少女们的懵懂时代。
很多女孩,在学校念到初中以后,便在父母和家人的撺掇下,与一个同样懵懂的男孩结了婚,生下孩子。
为了养小孩,就出门挣钱。
一进城,发现外面的世界竟是那般精彩热闹,于是就自己割了腿上的绳子飞走了,留下一个或几个一说起妈妈就泪眼婆娑的孩子……
⑩小零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⑪他只是一个劲地向我打听,怎样才能让他的视频传得更广。
他甚至有点固执地相信,妈妈之所以不回来找他,是因为没有看到他已经长大了,还那么可爱。
他坚信,只要看到他,妈妈一定会回来的。
他觉得,被介绍为“资深媒体人”的我可以帮他。
此前,为了让自己的视频能传播得更远,他上过好些视频网站,看那些吞西瓜刀、露大腿、往脸上涂稀泥,或想把一根铁棒磨成针的直播红人,还想过去学喊麦,试过一顿饭吃10个包子,但都学不会,更没引起关注。
他最近发现,有个人爬楼特别厉害,在几百米高的大厦顶上做各种惊险动作,拍成视频,点击率可高了!
他觉得这比其他的方式好学,打算从山上的树开始练,最近,他已经可以爬上20米高的树了!
⑫我能想象得出网络另一端,他有点小小成就感的表情。
他也许不知道,他视为偶像的那个爬楼达人,已于几天前不慎从一座高楼上摔了下来……
⑬我不记得那天的聊天是怎么结束的,也许我讲了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见到妈妈之类的屁话。
当天夜里,我甚至还梦到了一个孩子,他站在高高的大厦顶上,向远方挥手,孩子的样子看不清楚了,但我相信,那是小零—一个努力想被妈妈看到的留守儿童。
(选自《读者·
原创版》2018年第04期,有删改)
1.请分析本文标题“妈妈能看见”的妙处。
2.请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他就随手捡了一块石头,把号划在上面,抱着,像捡到宝一般高兴地跑了。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⑪段体现了小零怎样的情感。
4.请分析一下文末我的“梦惊”在全文的作用。
5.请分析文章中“小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五、1.(3分)
“妈妈能看见”是小零的心声,生动表现了“留守儿童思念妈妈”这一文章主题。
揭示了小零求助于我的原因,揭开了悬念。
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分)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小零得到“我”QQ号码时的兴奋与喜悦,也为下文的中心事件的展开做了铺垫。
3.(3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