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238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分类汇编生物C单元细胞的代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卷]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1.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吸收、生长素的运输、糖类的转化、ATP与ADP的转化。

细胞渗透吸水实际是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是双向的;

生长素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为单向的;

在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能相互转化,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细胞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本题选B。

4.[2014·

山东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4.A [解析]鉴定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该试剂使用时应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A项正确。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项错误。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首先对大蒜根尖低温处理,诱导分生区细胞染色体加倍,再制作装片,C项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同组的酶和底物混合前应先保温到实验温度,若在室温下混合再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则达到实验温度时,反应可能已发生,D项错误。

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D.逆转录酶

1.C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蛋白酶专一催化蛋白质水解。

据题意分析,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核糖体成分主要是RNA,但其仍能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可知起催化作用的为RNA;

RNA聚合酶与遗传信息转录为RNA有关,所以也称转录酶;

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逆转录酶只存在于一些能进行逆转录的病毒内,故此题选C项。

14.[2014·

江苏卷]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14.C [解析]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主要是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果实,需要消耗能量;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变形,需要消耗能量;

氨基酸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也需要消耗能量,故A、B、D项都需要消耗能量。

只有C项淀粉的水解反应不需要消耗能量。

10.[2014·

海南卷]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脂肪  B.钙离子  C.糖  D.ATP

10.D [解析]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钙是生物体内的某些物质的组成成分;

糖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源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31.[2014·

江苏卷]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度(Pn)。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不同的NaHCO3浓度(pH8.5,25℃)条件下测得Pn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____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________(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

获得CO2。

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________;

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基中的HCO

与CO

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

越少,CO

越多,而CO

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

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光强 光质 

(2)难以确定

(3)120mg·

L-1 达到了CO2饱和点 CA量有限

(4)CO2(或HCO

)供应量不同 CA(细胞)活性变化

[解析]

(1)据图分析,变换图1光源,可以调节灯光的强弱或者光质来完成。

(2)光照和温度都能显著影响光合速率,温度还能明显影响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Pn)是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若不精确控制温度则难以确定光照与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

(3)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应为120mg·

L-1。

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主要原因是暗反应单位时间能利用的CO2已经饱和、藻的胞内碳酸酐酶(CA)数量有限。

(4)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胞内碳酸酐酶(CA)能分解HCO

产生CO2,pH越高,HCO

越少,说明分解产生的CO2越少。

在pH为7.0~10.0时,净光合速率(Pn)变化的原因有:

碳酸酐酶(CA)活性受pH影响;

随着HCO

的分解,溶液中HCO

越来越少,分解产生的CO2不足。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4.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

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新课标全国卷Ⅱ]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

4.D [解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

比值小于1时,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

比值大于1时,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

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A项错误。

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B项错误。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项错误。

由c组吸水,d组失水,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判断出细条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D项正确。

3.[2014·

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C [解析]比较H2O在生物膜和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小,可看出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上的通透性,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项正确。

K+、Na+、Cl-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相同,而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3种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B项正确。

曲线图能看出3种离子在人工膜中的通透性相同,但离子的运输方式不能看出,不能确定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项错误。

通过比较甘油、CO2和O2的通透性大小,可看出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项正确。

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1.B [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内运输到细胞质,不通过囊泡,A项错误。

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包裹,通过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

大多数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方式不是囊泡运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O2和CO2的交换,C项错误。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也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

2.[2014·

安徽卷]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B

C

D

2.D [解析]由图可知,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进入上皮细胞中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而钠离子通过肾小管管腔进入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只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24.[2014·

广东卷](双选)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24.BD [解析]图A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故核DNA分子数/染色体的比值从1逐渐变成2,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此时核DNA分子数/染色体的比值等于1,图示分裂后期该比值为2,A项错误。

植物细胞吸水膨胀,会使细胞液的浓度降低,即胞内渗透压降低,反之升高,B项正确。

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其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消耗能量,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参与,C项错误。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能分裂、分化成各种细胞,D项正确。

浙江卷]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教材中有描述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A项错误。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B项错误。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方式可以是主动转运也可以是易化扩散,C项错误。

胞吐是将物质运送到细胞外侧,所以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D项正确。

32.[2014·

全国卷]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

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NaCl10mL

0.9%NaCl10mL

1.1%NaCl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

甲组从____________;

丙组从____________。

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________处流向溶液浓度________处。

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_________。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____________的参与。

32.

(1)肠腔进入血液 血液进入肠腔 低 高 渗透作用

(2)Na+载体蛋白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有关知识。

(1)由于0.9%的NaCl溶液渗透压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因此可以以乙组的实验结果作为参照,甲组肠袋中的溶液较乙组少,因此应是血液中溶液浓度大于肠腔的溶液浓度,水从肠腔进入血液,丙组的情况相反,因此是水由血液进入肠腔;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2)丁组中加了Na+载体蛋白抑制剂,肠袋内NaCl溶液量较其他组都多,说明Na+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量不多,也就说明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Na+载体蛋白的参与。

海南卷]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4.D [解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因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而不同,A项错误。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土壤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即影响ATP的产生,从而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B、C项错误。

植物根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逆浓度梯度来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D项正确。

植物的水分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

山东卷]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2.D [解析]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速率降低,A项错误。

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项错误。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植物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植物细胞的生长速率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小,最终被抑制,C项错误。

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尿量增加,D项正确。

15.[2014·

江苏卷]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15.B [解析]第一次观察时紫色大液泡充满了整个细胞,原生质层中的无色细胞质基质紧紧贴合细胞膜依附细胞壁无法辨别,A项错误。

第二次观察是在用蔗糖溶液处理后,液泡失水原生质体慢慢与细胞壁分离,首先分离的是在细胞角隅处,B项正确。

本实验的吸水纸主要用来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使细胞浸润其中,引起质壁分离或者质壁分离复原,C项错误。

第一次观察到的是正常细胞形态,第二次观察到的是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到的是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通过前后相互对比能更形象的理解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因此第一次观察不能省略,D项错误。

细胞呼吸

四川卷]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2.C [解析]本题考查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于细胞中,A项正确。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此过程脱掉氨基中的一个H和羧基中的-OH生成H2O,B项正确。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水,[H]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的分解,C项错误。

在光合作用中,H2O在光下分解,形成[H]用于暗反应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D项正确。

27.[2014·

福建卷]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

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

(μg·

mL-1)

Na+K+ATP

酶活性(U·

mg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35.8

1

50

30.6

0.98

100

20.5

0.87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

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_______(生理过程)。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_______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

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______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27.

(1)如图所示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如图所示

(3)有氧呼吸 增大 (4)抑癌 细胞

[解析]

(1)据题中坐标系分析,横坐标为组别,纵坐标为Na+K+ATP酶活性,只需将题干表格中对应的数值转化为柱形图即可。

(2)据血细胞计数室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