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2122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文档格式.docx

野'

禽'

兽'

砖'

石'

有'

后'

先'

死'

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拍案叫绝一讽联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

联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

对联作者,巧妙地镶嵌在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

当时,

(一九一五年),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君子”。

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此开始的。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

后来,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袁“独立”。

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

仅仅做了八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

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

对联话人生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少年时候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人物造型,注重,传达神情。

以画马驰名中外。

他的画融合中外技法,而自成面貌。

抗战胜期间,曾多次将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积极参加民主运动。

解放前,徐悲鸿先生曾自己给自己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独特偏见;

一意孤行。

寥寥八个字,表达了自己决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的意志与傲骨铮铮的性格。

徐悲鸿先生为什么写这副对联呢?

据说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政府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张道潘登门拜访徐悲鸿先生,请他为蒋介石画一张半身标准像,张道潘说了许多好花,徐悲鸿先生还是拒绝了。

徐先生说:

“我是画家,对你们的蒋委员长没有丝毫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张道潘非常吃惊地说:

“给蒋委员长画像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

徐先生冷笑着说:

“我对抗日救国感兴趣,对人民大众感兴趣。

张无可奈何地说:

“这么说,你决定不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先生斩钉截铁地说:

“是的,是这样!

张道潘急了,说:

“你是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我奉劝你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

徐悲鸿先生斜视张道道潘一眼,说道:

“后悔,我只能感到自豪,因为你的座右铭是升官发财,金钱美女,而我的座右铭是: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张道潘怒气冲冲地走了,徐先生坦然地笑笑。

徐悲鸿先生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循师训:

“一个艺术家要诚实、要守位。

不为名利与金钱创作,不为阿谀创作。

1943年以后,国民党同志区美术界有一批自甘堕落的画家,大肆宣扬资产阶级颓废派艺术美化国民党,毒害群众的心灵,徐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了上述对联。

解放后,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

赵赤坪智对讽敌人

三十年代初期,红军撤出苏区。

赵赤坪同志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不幸被捕。

国民党伪县长想诱骗他投降。

有一次审问时对赵赤坪说:

“听说你很有文才,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就放你出去。

对不出,休想活命!

”说完当众念道:

四次围剿,四面受剿,面山、面水、面临绝境;

赵赤坪同志听了暗暗地想,这是一次很好的反击机会,要用应对机会狠狠讽刺一下。

他略加思索对了下联:

三民主义,三自主义,自私、自利、自取灭亡。

伪县长听后,瞠目结舌,象哑巴吃黄连,恨不得地上有个洞钻了进去。

摆摆手,示意退堂。

“独一无二”一妙联

有声处有韵,有韵则有味,有味处生情。

情致倘浮摇,便是灵气。

若用这番话来映衬一副对联,可以说恰到好处。

这副对联是:

独览梅花扫腊雪;

逸睨山势舞绿溪。

此联文具有诗的意境,上联意思为:

独览梅花傲雪怒开,一扫腊雪的寒意。

下联意思是:

闲暇时看青山雄姿,有与碧绿溪流挥练长舞的真妙之趣。

但是,此联单从以上的含意去理解还是欠缺的,其中的“音韵”是联文的“灵魂”。

作者撰此上联意在求得语言的音乐美与音乐的形象美。

你如果细心的的品味一下,上联的简谱的唱名:

1(DO)、2(RE)、3(MI)、4(FA)、5(SO)、6(LA)、7(XI)。

(如果用浙江地区或侨乡的方言念,可能有极小的变异)。

就象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听到乡音一样,有那么一种感触,似走到心里的微笑,如此浅易平柔,又那么深厚荡人。

下联将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借助方言变读,写成有意简选的汉字。

像这样以数字与音乐的七个音阶相对,又极富诗的楹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失而复得一楹联

逍遥于城市而外;

仿佛乎山水之间。

此楹联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

(1)撰并书(篆书)。

其真迹由苏州市购物中心四楼苏州古玩有限公司收藏。

这副对联是邓石如为耦园主人所书,其内容流露超然尘外的文人境界。

笔意古朴浑成,神韵飘逸。

真如包世臣

(2)在《国朝书品》中所言:

“和平简静,遒丽天成,神品也。

”耦园主人将原句镌刻于耦园内亭廓上,保留至今,而原楹联一度不知去向。

1998年春天,苏州古玩公司经理等人到外地参观艺术交流活动,外地同行见有苏州客人,将邓石如撰写的上述对联,从库房拿出来欣赏,古玩公司经理等苏州客人,看了爱不释手,欲求购买,后经过再三恳谈,总算割爱出让。

会苏州上柜后,有客人指出,次对联与耦园内楹联一模一样,真是无意中巧合。

珍贵的邓石如真迹,相隔200多年,辗转几千里,如今无归故里,堪称收藏“奇缘”。

注:

(1)邓石如(1743--1805)清乾隆年间篆刻家、书法家,安徽怀宁人。

精四体书,造诣很深。

才华过人,自称“顽伯”。

一生不求功名富贵,唯有一剑一砚。

云游四方,广结天下才学之士,墨迹遍布大江南北。

其篆书题势笔意,沉雄厚朴,自成面目,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

其弟子包世臣,仰其人品、学品,于道光四年著成《艺舟双楫》,将清代书法家刻划成五品九级,并得到书法家的承认。

依次排列为“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

“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真书”;

“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鼎行、草书。

”并称邓石如“篆、隶、分,以臻绝诣”。

(2)包世臣(1775年--1855年)清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

安徽泾县人。

泾县古属安吴,人多称其为“包安吴”。

工书,用笔以侧傍取势,提倡北碑,对后来书风的复革颇有影响。

著有《安吴四种》,其中《艺舟双楫》下篇,为书法理论著作,为学者所推重。

无中生有出妙联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

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

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

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

只见他略一思索,就吟了出来: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

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

乾隆皇帝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哑对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

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了摇自己的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联。

  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

“河上”与和尚谐音。

僧人一见,知其戏弄之意,当场回敬,夺过苏东坡的扇子扔到河中,任水冲走,意为“水流东坡诗”,“诗”与“尸”谐音。

  二人相对哈哈大笑

张玉书巧释哑对  据说清代张玉书常在同僚面前夸赞他的家乡镇江是座风景秀丽、文人荟萃的历史名城。

一次,张的几位同僚和他到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陪同下饱览了名刹金山寺。

有位文臣想试一试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宝塔高声吟道:

“一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人索取对句。

镇江地方官搜索枯肠,也未能对上。

此时张玉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游金山寺结束,朝中官员们坐船离去,地方官站立江岸向他们挥手送行。

张玉书见状喜出望外,拊掌对同僚们说,你们看,送行的人一个个不约而同地对出了下句,并放声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的哑对。

同僚们听后无不捧腹。

小孩对对联

  相传在汉朝时期,不知哪个寨姓袁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这个小孩脑瓜蛮灵,小小年纪便通晓诗文。

  有一次,小孩子在花桥上玩石头把戏,一会来了几个抬轿子的人。

他们刚走过花桥,小孩追上叫住他们不要走。

这些人肩上抬着轿子,气都换不赢,见这个小孩拦路,怒喝道:

“哪来的野小子,瞎了眼啦?

竟敢拦住丞相的轿子,快走开!

  小孩一听,心里惊了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丞相年纪一定大了,如今便告老还乡,想必拦住他的轿子也没什么可怕。

于是他冲着这些人说:

“你们才是瞎了眼哩!

把我的石桥踩坏了我要你们赔。

  抬轿的人听说后,一时傻了眼,想走不是,不想走出不是。

  坐在轿内的老丞相刚想发怒,忽听拦轿的人童音很重,感到奇怪,忙吩咐抬轿的人放下轿子。

老丞相掀帘一看,果见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孩,这小孩生得眉目清秀,天真中带有几分聪慧。

老丞相怒气全消,乐呵呵地走出轿子,怜爱地抚摸着小孩的头问道:

“我们踩坏了你的石桥,你要我们赔什么呀?

  小孩抬头看了看老丞相,觉得他很慈祥,于是很有礼貌地说:

“老爷爷,我不要你们赔什么,我们来对‘对联’,我出上联,你说下联,好不?

  老丞相听说要对“对联”,更感到这小孩不同一般,就爽快应道:

“行啊。

  小孩看了看被踩坏的石桥,眨了眨眼睛,说:

“脚踏磊桥三块石。

  老丞想见小孩出了上联,忙对下联,可一边对了几句,小孩都摇头。

老丞相没法,只得对小孩说:

“我就住在那边寨子,今天我对不上,明天再来吧。

”小孩点头表示同意。

  老丞相回到家,因为找不到下联,急得茶饭不香,夫人问道:

“你刚衣锦还乡,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这样愁眉苦脸?

”老丞相便把半路上碰见的情况跟夫人讲了一遍,夫人一听,看着自己做的针线,想了一下,说:

“有啦。

”便要丞相明天照她讲的就是了。

  第二天,老丞相早早出门了,找到小孩后,高兴地说:

“下联得了,是‘手剪出开两重山’,对吗?

  “对啦,对啦。

可是这下联不是你对的,是一个妇人说的。

  老丞相听后,心想。

这小孩当真聪明过人,将来一定有出息。

我不如收他为养子,给他些银我,让他去读书,不是更好吗?

想到这里,便把想法跟小孩说了,小孩也很乐意,高兴地答应了。

  后来,小孩发愤读书。

几年后,便成了举世名人。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

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

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妙联绘贪官

  某县税务局有一个局长姓卞,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经常借故到管下的企业敲诈勒索,要钱要物,若是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给“小鞋”你穿,处处刁难你,使许多企业的老板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他借故到管下的一家名叫“万福楼”的餐馆大吃大喝,这“万福楼”餐馆老板姓熊,他为了能做生意,所以不敢得罪这个税务局局长,每次这位局长光临,他夫妻俩都是跑前跑后,殷勤地好酒好肉招待。

谁知,这卞局长,得寸进尺,他酒醉饭饱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要熊老板请来“三陪小姐”供自己“消遣”,有一天,卞局长喝了几杯之后,兴致勃勃,他自以为对楹联精通,吃了人家的,还要拿人家取笑,见熊老板夫妻俩为了招待他忙得团团转,他就将熊老板夫妻俩讽剌挖苦取乐,他将熊老板的“熊”字拆为“能”字与“四点”,出口吟出上联;

  上联是:

熊老板,能者多劳,餐前跑断四条狗腿!

  可是这个熊老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个作家辞职下海经商的,不但对楹联很是爱好,还是市楹联协会理事,因此他也不甘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将“卞”字拆成“下”字加上“一点”,拟出了下联,形象地描绘这位贪官的形象。

  下联是;

卞局长,下流无耻,饭后伸出一只龟头!

  后来,因这贪官东窗事发,进了监狱,此事才被餐馆的服务员披露,成为一社会新闻,该联被该县的楹联协会评为当年谐趣反贪佳联一等奖而流传民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

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

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

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

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

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联语如刀亦伤人

  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

一次在闲谈中,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对联:

“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

”为这副对联,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

  “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

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员。

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得美丽动人。

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

陈回答说:

“我东厢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

”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

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不成。

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

夏瑞符是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交。

  “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

罗振玉是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

王国维是一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犹深。

他22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办的文学社。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

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

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儿女亲家。

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

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

1927年,罗振玉不知何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

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

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至今说法不一,但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

  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1525~1582)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

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虎榜”即是末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笑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

但人也有倒霉的时候。

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府。

家人告诉他说张在花园里,艾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眼之间就消失了。

艾自修怕出意外,急急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

艾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艾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的卧室。

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对了。

于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联的巧妙。

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后面的“白面”对“黑心”,“虎榜”对“龙床”,可谓绝对了。

  神宗一看,两眼发直,恨不得扒了张居正的皮。

张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权力,今天连老娘也不放过,岂能轻饶?

但艾自修奏道,此事不可声张,得顾及皇家面子,且容慢慢来。

  腊月初八是晒袍节,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照,破旧袍换新,理所当然对张居正的袍子特别关照。

虽然张居正请人修补了官服,但那袍角仍旧露出破绽。

于是神宗就定了张居正“猥亵皇恩”的罪,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

  张居正启程时,艾自修给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张纸片。

张居正一看,纸片上写的正是艾自修所对下联,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了。

王汝玉父子相对

王汝玉,本名王燧,明代书法家,永乐年间任翰林五经博士,参修《永乐大典》。

王汝玉小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

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色。

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

他父亲即景吟出一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让儿子对下联。

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很快对出了下联: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唐玄宗亲试李泌

公元728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

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

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

“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

”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

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

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

张说出句道: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

“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

”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

张兰张芳答武后

唐武则天(690年-704年)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

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作诗联对。

这消息传到女皇帝武则天的耳朵里,她不大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

接着,武后出联要张兰对:

“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

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

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面露喜色,连连颔首。

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同音对得更妙。

武后接着问张芳:

“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

”随即吟出上联:

“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对”。

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

“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

众大臣齐声夸赞:

“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语道出了。

”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

“朕爱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想留你在我身边,你愿意吗?

”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

武后又说:

“你默许了,好,就这么定了。

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诗,送送你姐姐吧!

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

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

武后也长叹一声,说:

“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

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

”于是感叹一番,才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

琵琶结果

(原文)莫廷韩过袁履善先生,适村人献枇杷果,帖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