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165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一、银行信息化历史变迁

从1980年代以来我国的银行信息化可归纳为手工替代、联机实时处理和数据大集中三个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1月1日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基本确立。

1987年IBM的SAFE系统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网点上线。

通过引进SAFE软件系统和技术,中国银行业逐步实现网点的柜员服务自动化,进而通过中心城市的大型机实现同城通存通兑。

SAFE不仅替代手工,而且成为银行业的技术标准。

1990年代各个银行把已经建立起来的省市级主机在区域、城市和不同银行之间联网,实现异地跨行通兑。

1993年起自动柜员机(ATM)开始大量出现,同时金卡工程也开始实施。

1997年,金卡工程首批12个试点省、市全部实现了同城跨行ATM/POS联网运行和信用卡业务联营。

中国银行业在2000年代实施数据大集中。

所谓数据大集中就是把各个银行的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应用和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集中,使总行能够完全真实、实时地掌握每一个账户的每一个交易行为,国内银行业的业务支持、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业务创新的能力跨上更高台阶。

1999年9月1日,工商银行“9991”工程启动是我国数据大集中的里程碑工程。

截止“十一五”末,各大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都几乎完成包括核心交易系统在内的各种业务系统的集中。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把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归纳为“业务操作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网络化、社会服务多元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这也是国内银行业信息化历程的最好概括。

二、进入信息化银行阶段

信息技术是银行的核心能力,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不会停止。

姜建清认为银行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未来要建设的是信息化银行。

姜建清把信息化银行要做的工作总结为“集中、整合、共享、挖掘”。

集中就是要实现业务的集中处理,最终达到经营管理的全面集中;

整合就是要将银行内部各个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系统管理平台之上,实现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

共享就是要突破信息传导和查询的限制,形成共享的信息库;

挖掘就是深入分析数据,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合适的价格,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集中之后银行要做的是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经营模式从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同时,国内银行普遍实施流程再造,以客户为中心梳理、重构业务流程,建立事业部制,前、中、后台分离并且互相制约,营运集中化,广泛采用电子渠道和自助设备,以期提高客户体验、控制风险并且降低成本。

数据大集中减轻了银行网点的运营管理负担,电子渠道和自助设备部分替代柜台,营业网点向提供理财、贷款和结算等深度服务转型,与此同时银行积极进行电子渠道、自助设备和支付模式创新。

国内大型银行都在研发或者部署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见表1),建立统一的客户视图、交易与核算分离、系统支持产品创新、流程化管理、风险控制是新一代核心系统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些A股软件公司向中小银行提供核心业务系统,还有一些公司向银行提供核心业务系统所需要的流程银行软件,此类业务的需求较旺盛。

三、银行业的变革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2005年当时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对“部门银行”进行再造,构建“流程银行”。

2006年12月7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提出“商业银行应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形成前台营销服务职能完善、中台风险控制严密、后台保障支持有力的业务运行架构,逐步改造现有的‘部门银行’,建立适应金融创新的‘流程银行’”。

2010年6月,银监会下发流程银行建设培训资料。

未来数年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流程银行改造IT需求大,将增加影像分割、OCR、工作流平台的软件采购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采购。

信雅达、中科金财、银之杰等A股上市公司提供流程银行解决方案。

根据我国EMV迁移进度表,2010年底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发行金融IC卡;

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全面发行金融IC卡;

2015年1月1日起银行不再单独发行磁条卡。

未来3年,银行将新增金融IC卡、IC卡配套设备、安全软硬件的投入,并升级渠道类软件。

同方国芯、大唐电信、航天信息、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证通电子等公司提供金融IC卡芯片、卡片、读卡设备以及相关的软件和运营服务。

2012年6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在上海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移动支付频率标准之争实际已见分晓。

2012年12月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

根据2013年4月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公开信息,移动支付5项国家标准已经完成公开征求意见,正在发布过程中。

三星、HTC等手机厂商也逐渐推广NFC技术支持移动支付。

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即更加严格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推动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2013年银监会发布的“8号文5”和“10号文6”核心也是风险控制。

银行首先需要精确衡量四大监管工具即资本要求、杠杆、拨备和流动性,其次加强评分、信贷审批、催收、反欺诈、策略咨询等步骤,每个步骤均促进IT新投资。

根据国内领先的IT厂商宇信易诚网站,宇信易诚已与费埃哲(NYSE:

FICO)合作,向中国银行业提供风险分析系统及新巴塞尔协议分析服务。

银行管理类软件供应商(如长亮科技、信雅达等公司)将受益。

利率市场化带来银行整体IT投资的重大变革。

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2013年2月6日,央行宣布将实施新的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SLO),是转向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

交通银行发布的《2012-2013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分析与展望》认为,中国债券利率、贴现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等均已实现市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下限与贷款上限也已经放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至关重要的攻坚环节—逐步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汇丰集团预测中国将在三年内完成完全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首先需要支持多元化基准利率体系,实现定价参数精细计量、依照各客户信息定价,其次要动态计算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模拟多情形下净利息收益波动。

再次持续自动评估风险对冲效果。

以工商银行为例,利率市场化使利率从统一计算转为对每个客户逐一精算,大幅提升工作量。

利率市场化带来银行IT投资的重大变革。

混业经营增加银行业务类IT产品线。

金融业混业经营后,一些商业银行已设立保险、租赁、信托、证券、期货等子公司。

混业经营既要求银行上线其它金融机构的典型业务系统(见表2),还要求各业务集中客户视图、电子渠道、后台运营和风险管控,IT规划和架构更复杂。

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刺激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深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已在供应链金融占得先机,更多银行正在加强相关的IT建设。

2012年,华夏银行“平台金融”得到奥康鞋业、马克华菲等标杆客户的肯定。

2013年4月,招商银行正式推出基于互联网平台、面向小企业客户的U-BANK8,将网上企业银行、手机银行、网点柜台、自动存取款机等多种交易渠道整合对接,产品及服务涉及小企业商务交易、现金增值、便捷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四个领域。

随着以阿里小贷、快钱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和P2P贷款公司加入竞争,鲶鱼效应刺激银行加快投入。

四、国内厂商的机会在银行的渠道类业务

银行的业务可以分为渠道类、业务类和管理类;

供应商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三种形态的信息技术产品或服务(见图1,划分方式与银行前台、中台后台有映射关系)。

渠道是银行与个人或企业用户的交易界面。

渠道业务需要现金处理、支付、自助交易、票据处理等硬件设备,还包括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第三方存管等以软件为主的系统。

业务类解决方案处理交易和交易的会计核算,通常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综合前置系统、中间业务平台系统等以软件为主的系统。

管理类软件包括风险控制、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以软件为主的系统。

银行业乃至其他大型企业(如电力、证券、石油石化等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中后台数据集中、应用集中,前台自助化、网络化、移动化。

中后台的数据和应用集中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

渠道创新方便银行的用户,降低经营成本(如以自助设备或者电子银行取代人工柜员服务),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

渠道类业务是银行创新的重点领域,是国内银行信息化专业厂商的机会所在。

根据IDC《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2012-2016预测与分析》和我们估算,未来3年银行IT市场规模约为1600亿元(见表3)。

2007-2012年国内每年银行卡发卡量、POS布放量、ATM布放量年均增长9.0%、44.5%和24.4%,至2012年末三类产品的当年销量分别达到5.8亿张、229万台和10万台,三类产品的保有量分别为35亿张、712万台和42万台。

根据中国银联的数据,2008年末日本、美国人均持有5.8张以上银行卡,韩国、加拿大和新加坡人均持有3张以上银行卡。

2012年末我国人均持有2.6张银行卡。

我们预计2013-2015年我国银行卡每年发卡量年均增长10%左右。

根据中国银联2006年发布的中国重点城市银行卡市场发展指数,2005年末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四国每万人拥有170台POS,而2012年末我国每万人拥有53台POS。

我们预计2013-2015年每年POS销量将年均增长30%以上。

根据广电运通的招股说明书,2005年全球每百万人拥有ATM240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百万人拥有ATM1000台以上,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每百万人拥有ATM600台以上。

2012年末我国每百万人拥有310台ATM,我们预计3-5年内国内ATM保有量将增长1倍。

资料来源:

IDC《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2012-2016预测与分析》

五、大小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方式不同

2012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人员数量不亚于A股两家最大软件公司—东软集团和用友软件—的全部员工数量(见表4)。

大型银行的规模大,业务复杂,核心业务系统基本由自有技术团队开发,软件厂商提供软件外包服务或者销售技术;

中小银行的IT力量有限,业务简单,多外购核心业务系统。

长亮科技和东华软件(A股上市)、神州数码(香港上市)、宇信易诚(美国上市)等公司都向中小银行提供核心业务系统。

各家银行对渠道类系统的需求差异不大,外购软件产品较为普遍。

A股上市的恒生电子提供较为全面的私人银行解决方案,长亮科技也提供渠道类业务的解决方案。

在自建和外购核心业务系统的模式以外,还有银行联盟和银银合作的模式。

2008年山东省内14家城市商业银行出资成立山东城商行联盟,它参照有200年以上历史的德国储蓄银行联盟的模式--不参与成员银行的管理,只是按照成员银行的需求提供核心业务系统开发和运营外包服务,并按对IT系统的使用量收费。

2007年12月兴业银行正式推出“银银平台”,面向成商行和农信社等同业机构提供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管理输出、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融资、资金运用、外汇代理、综合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服务。

其中,科技管理输出项目是兴业银行向同业机构提供信息系统的使用权,并提供运维和灾备服务。

六、选择产品线长、业务形态完整的专业厂商

约有30家A股公司的业务涉及银行信息化,其中约20家公司披露来自银行或者金融行业的业务收入和毛利率。

我们把30%以上收入来自银行或者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称为银行信息化相关公司,此类A股公司约有16家;

我们把50%以上收入来自银行或者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称为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此类A股公司约有12家(见表5)。

银行信息化是一个专业化细分市场,每个领域规模有限,但是专业壁垒保证了供应商的盈利能力。

12家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的规模普遍不大。

除广电运通的货币自动处理设备、备件和服务的收入在2012年超过20亿元以外,其余皆不超过10亿元。

12家公司的银行信息化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强,毛利率都超过30%。

长亮科技的银行IT解决方案侧重于业务类,除此之外其他专业化公司的业务集中于渠道类解决方案。

大银行多自建核心业务系统,IT供应商最多只能从事此类业务的外包项目,很难凭借核心业务系统外包项目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公司。

管理类业务的市场容量较小,虽然不少公司提供此类IT解决方案,但是也很难据此成为专业化公司。

只有渠道类业务既有专业性又有一定的市场规模,造就一批专业化上市公司。

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的产品线一般较短,产品的专业性较强。

例如,广电运通专注于ATM和清分机等现金处理设备和服务,新国都专注于金融POS和电话POS等电子支付设备。

当某个产品市场快速增长时,相关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会出现快速增长。

1999年国内ATM保有量约为2.8万台,2010年达到30万台,11年间年均增长24%。

2004-2012年广电运通的收入1.8亿元上升到21.7亿元,年均增长36%,净利润从3022万元上升到5.8亿元,年均增长45%。

清分机是一种钞票清分处理专用设备,通常与ATM配套使用,它的规模变化曲线滞后于ATM。

ATM普及后清分机的市场需求大增,2008-2012年聚龙股份的收入从8052万元上升到5.0亿元,年均增长58%,净利润从1599万元上升到1.4亿元,年均增长73%。

产品线相对较长、业务形态14完整的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的发展潜力更大。

在12家专业化公司中信雅达和三泰电子的产品线较长,业务形态较为完整(见表6)。

它们有较为丰富的渠道类硬件产品,例如信雅达提供电话POS、支付密码器和金融加密机等硬件产品,三泰电子提供电子回单系统、排队机和自助发卡终端等硬件产品。

较长的产品线可以使专业公司充分发挥销售团队或者渠道的价值,抵抗单个硬件产品销量和收入的波动。

完整的业务形态带来协同效应。

信雅达在银行的业务类应用中提供集中作业平台、工作流和影像平台等软件,同时提供会计实时作业、会计档案建设和信贷档案处理等外包服务。

在承建集中作业平台时信雅达就了解客户的外包需求,销售外包服务的针对性强、销售费用低,易于取得客户信任。

毛利率反映产品或者服务的技术含量以及进入壁垒。

在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中,提供现金管理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厂商的2012年毛利率超过50%,即广电运通、聚龙股份、信雅达、兆日科技、长亮科技和银之杰。

七、结论

国内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业务操作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网络化、社会服务多元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阶段,目前进入信息化银行的阶段,信息技术成为银行业务的一部分,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流程银行、EMV迁移、移动支付、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银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事件既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也为银行信息化专业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根据未来IDC的预测和我们的估算,2013-2015年国内银行信息技术市场容量约为1600亿元。

渠道类业务是银行的创新重点,也是国内银行信息化专业厂商的机会所在。

不同类型的银行建设信息系统的方式不同。

中、农、工、建等大型银行倾向自建核心业务系统,中、小银行倾向采购核心业务系统的软件产品,还有一些中小银行组成联盟,由联盟负责开发核心业务系统并提供运维服务。

渠道类业务的需求差异不大,银行通常外购软、硬件产品。

我们把2012年50%以上收入来自银行或者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称为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此类A股公司约有12家。

12家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的规模普遍不大,但是盈利能力较强。

投资者可以选择产品线较长、业务形态完整、盈利能力强的银行信息化专业公司,推荐信雅达和长亮科技(见表7)。

银行信息化可能孕育新的投资机会。

八、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典型案例

1、工商银行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的信息化过程是国内银行业信息化的缩影。

1980年代后期中国工商银行大量引进多用户微机和小型机等设备,逐步实现柜员自动化。

1990年代开始工商银行开始建设城市计算机中心,到2000年完成全行36个分行计算机的大机延伸,建立了全行统一的帧中继骨干网络和卫星备份系统,实现异地资金汇划实时处理的两小时到帐。

1990年中期开始工商银行大力发展自助银行和电子银行。

1996年代工商银行在珠海设立软件研发中心,加快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姜建清在2001年表示,工商银行基本实现业务操作自动化、信息处理网络化、社会服务多元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

中国工商银行是第一个实现数据大集中的国内大型银行。

工商银行的数据大集中项目即“9991”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到2006年完成。

第一阶段把所有数据从全国36个省级中心集中到北京和上海两个数据中心,第二阶段把北京的主机系统物理迁移至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工行上海数据中心,实现全行综合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的全面大集中。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开始建设第四代IT系统,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境外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支持向客户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新领域拓展,实现管理大集中,支持全面风控。

工商银行自主研发核心业务系统。

2012年它的技术人员达到1.4万人,在珠海、广州、北京、上海和杭州有研发基地或者研发部。

工商银行的IT系统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平,第四代核心业务系统开发完成后它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以一个IT平台管理所有金融产品的商业银行。

2、信息技术不仅是兴业银行的成本中心

2007年12月,兴业银行在上海正式推出了“银银平台”品牌。

“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一个银行间业务综合合作系统,它主要有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管理输出、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融资、资金运用、外汇代理、综合培训等八个模块。

截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已签约合作银行381家,联网上线银行318家。

兴业银行为近50家银行提供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服务。

“银银平台”的科技输出是指以较低的价格向加入该系统的中小银行出售兴业银行所开发的IT系统的使用权。

据报道,兴业银行向接受科技输出的商业银行收取信息系统建设费、运维费及灾难备份费用,分别为500万、300万及100万左右。

更重要的是,科技输出从软件系统上强化兴业银行与加盟银行的合作关系。

“银银平台”将同业机构作为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向同业机构销售技术和管理模式,创造了新商业模式。

2012年末兴业银行的同业资产达到1.2万亿元,占生息资产37%,与贷款余额相当,对兴业银行的成长做出重要贡献。

兴业银行利用“银银平台”延伸服务渠道,2012年柜面互通的合作银行达150多家,连接网点达2万个。

“银银平台”是帮助兴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扩张金融产品线。

“银银平台”的理财门户帮助缺乏资格、规模或者能力的中小银行从事理财产品、贵金属交易、基金代销和第三方存管等业务。

3、信息技术帮助招商银行确立竞争优势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招商银行的崛起得益于技术创新。

行长马蔚华认为“银行IT化,让招商银行赢得了机会”,还认为“是互联网和IT技术变革给了招商银行成功的机会”。

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基于客户号的“一卡通”,而当时国内其他银行只能做到账户管理。

“一卡通”开启了银行卡时代。

1996年“一卡通”在国内首创全国通存通兑。

1997年招商银行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网上银行服务的银行。

1998年招商银行实现ATM全国通兑和POS全国消费联网。

1999年招商银行启动网上银行“一网通”,被多数企业选为首选或唯一的网上支付工具。

2000年以后招商银行的信息技术领先优势逐步消失。

近年来招商银行将手机银行作为创新的重点,力图打造一个集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生活和移动营销的移动金融平台。

用户不仅在手机上办理信用卡还款和转账等银行业务,还能购物、订购商旅服务、进行支付充值等业务。

2013年4月,招商银行推出基于互联网平台、面向小企业客户的U-BANK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