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108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1文档格式.docx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

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做  ,-6.8℃读做 或  。

3.温度计原理:

温度计是专门测量  的仪器,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

(1)测量前:

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②观察温度计的  和  。

(2)测量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3)测量后: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

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

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

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

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

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师生共同总结:

【技巧归纳】:

1.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

(1)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

(2)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

(3)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2.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能”:

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

②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不能在上升过程中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

注意:

要熟记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

3.熟记三种常用温度计在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测温物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通过知识点聚焦学生能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由亲身的体验,加深印象,再使学生认识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落实本专题的知识。

过渡语:

设疑: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天冷了,水会结冰;

天热了,冰又会化成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专题复习。

【专题二】熔化、凝固

专题二知识点聚焦: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

凝固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

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铜水浇铸成铜像是凝固现象等。

2.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

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

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等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温度计、水。

(1)根据提供器材可知,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3)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下表是实验中对冰熔化过程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

在第6分钟时,冰的物态是________。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晶体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

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蜡、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1、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BCD

2、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

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2)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 

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

【解题策略】:

1.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

它是反映物质的温度随吸热(或放热)时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2.明确特殊点或特殊线段的含义:

图像中含有"

水平段"

,即与横坐标平行的段,表示虽然继续放热(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水平段所示温度是一种特殊的点:

为熔点、凝固点。

3.判断图像类型:

①看图像走势,若上升表明是吸热过程为熔化图像;

若下降表明是放热过程为凝固图像。

②再看图像中有无“水平段”,若有“水平段”则为晶体熔化图像或者是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

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或非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

4.根据“水平段”确定、晶体熔化、晶体形成的凝固时间及物质的状态。

晶体熔化和沸腾图像是新课标考查的重点。

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和绘图的能力,从图像中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

另外,探究熔化、凝固、的条件及特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烧水时,当水开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冒“白气”,你知道那是怎样形成的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的专题复习。

【专题三】:

汽化和液化

专题三知识点聚焦:

1、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  热量,汽化包括 和  两种方式;

物质从  变为  叫做液化,  热量,液化的方法是             

或 。

泼在地面的水会慢慢变干,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

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形成的。

2、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 

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①先是温度要达到 

②要继续 

5、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① 

② 

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等探究水的沸腾。

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温度/℃

82

86

89

98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上图甲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a)(b)(c)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实验3:

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

(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

(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4:

将一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至水沸腾后,把烧瓶移离火焰,水停止沸腾;

迅速塞上瓶塞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上右图所示,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

A.瓶中的水发生了分解反应,产生了气体

B.瓶中气压不变,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C.瓶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D.瓶中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

液体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液体沸腾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温度,液体表面气流快慢。

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1、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80

84

88

92

96

(1)图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分析数据可知:

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

【解法要诀:

】:

关键点:

①明确液体沸腾前后的不同现象:

气泡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理图像、根据实验数据或沸腾图像获取相关信息(液体沸点大小、液体沸腾规律、根据沸点大小判断大气压与一标准大气压的关系等)。

③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和正确读数。

另外,还需要知道实验器材的要求和意图、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加快沸腾的措施等。

沸腾图像是新课标考查的重点。

通过知识点聚焦复习基础知识,再通过实验复习,使学生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及特点。

并通过以上题目加深学生的理解,注重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的联系。

演员演出时,为了衬托舞台的氛围,你知道那个“烟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的专题复习。

【专题四】:

升华和凝华

专题四知识点聚焦:

1、升华是指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热量;

凝华是指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热量。

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也能变干,冰升华变为水蒸气;

雪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

窗花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

利用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1.拿着碘的升华演示器烧走到学生中去,让他们看一看常温下碘以  态的存在。

2.用酒精灯给其均匀地加热,少时,瓶内充满  。

碘由  态升华变成    态,发生  。

3.停止加热,等到瓶内气体变冷时,紫色逐渐消失,碘又由  态凝华变成  态,发生  。

这时会看到许多小晶粒附着在瓶壁,使玻璃的透明度减低。

物质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吸热。

也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放热。

1、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碘加热成蒸气B初冬的早晨草木上的霜

C海面上的大雾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

3、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凝固B、升华

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

结合所描述的现象及物体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通过第1、2、3题的复习,结合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复习,使学生认识升华与凝华这种现象。

重点是利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应用,物态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下面我们进入“物态变化类型的辩别---大自然中水循环”的专题复习。

【专题五】:

物态变化类型的辩别---大自然中水循环

专题五知识点聚焦:

1、物质的状态:

物质通常有  、  和  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

冰、雪、霜、雹是固态;

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

水蒸气是气态。

1、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现象属()

A、液化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

3、如图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第1、2、3题的复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判断物态变化,应明确物体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然后与六种物态变化对应辨别,既状态清,变化明。

另外,不要把“白气”和水蒸气相混淆,“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还要能应用六中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现象中的一些物态变化实例(如:

云、雨、雾、露、霜、冰花、雾凇等)。

本章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中考试题的特点是: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水循环问题是课改区考查的热点和亮点。

三、课堂检测

1.如下图所示是测量________的温度计,使用时,它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此时它的示数是________℃。

2、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

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

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

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3、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A.二者效果相同

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

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

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

4、在28℃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

7、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  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  热.

8、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9、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

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凝华

10、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B.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是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

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

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参考答案:

1、体温可以372、凝固熔化

3、C4、C5、B6、ABC

7、凝华吸8、升华凝华液化

9、A10、D

四、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结合板书总结本章知识点,盘点本节课收获。

6、布置作业

完成助学第69页本章检测部分习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易混淆、易错问题设计知识框架,对本章知识进行归纳,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先设计实验,利用实验贯穿整个复习专题,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

并通过典型习题、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温度-时间图象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图象法这一直观、有效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

学会利用图象对图像本身所表达的信息推理分析,形成科学结论。

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一是让学生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现象。

二是重在养成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发展观”,形成自觉节约用水、宣传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