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2雅雨书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2雅雨书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2雅雨书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越风雨
■超越人生坎坷
■本词塑造作者的自我形象
■艺术手法分析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
■“身与物化”的人生境界
■“忘却营营”的理想境界
■于自然中见真性情
■元好问: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
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空马’气象。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的生平和创作
■谪居之恨
■艺术意境:
王国维以此词为“有我之境”,并说: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
■象征手法
■用典抒情
■驿寄梅花:
《荆州记》:
“吴陆凯与范哗善,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哗,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鱼传尺素:
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生平和作品
作品串讲
本词的主题:
送别还是伤感?
艺术手法
层层递进的情感波澜
摇曳多姿的景物描写
似浅实深的语言风格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
■李清照生平和作品
■内容和主题分析
■闺阁女子的深刻人生反省
■矛盾挣扎中的进取精神
■豪放的风格
■象喻的手法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
▪辛弃疾生平和作品
▪串讲作品
▪辛弃疾《鹤鸣亭绝句》:
“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
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杆人不知。
▪本词主题:
壮志难酬的家国悲愤
▪艺术成就
▪豪放为主的词风
▪用典兼顾白描
▪以比兴之法,抒豪壮之气
▪谭献《词辨》:
“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
▪陈洵《海绡说词》:
“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有脉络。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英雄失志”的愤慨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关注
■艺术成就
■刚柔相济的风格
■比兴寄托的手法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的生平和作品
■明·
卓人月《古今词统》:
“商略”二字诞妙。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点绎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
“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二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民国·
俞陛云《宋词选释》:
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
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
“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
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柳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
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
▪第二章:
宋代诗
▪宋诗概说
▪宋初模仿唐诗的三大流派
▪学白居易的“白体”
▪学李商隐的“西昆体”
▪学晚唐诗人的“晚唐体”
▪北宋主盟诗坛的代表人物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南宋诗歌流派和诗人
▪爱国诗人陆游
▪杨万里和范成大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人
▪宋末爱国诗人
▪文天祥
▪汪元量
▪郑思肖
■林逋《山园小梅》
■林逋的生平和作品
■借梅花表现高雅的人格和情怀
■托物言志
■对比映衬
■语言精致
■梅尧臣《鲁山山行》
■梅尧臣生平和作品
■主题:
“适与野情惬”
■语言朴素
■意境疏淡
欧阳修《戏答元珍》
串讲作品
内容主题分析
山乡早春之景与谪边的悲凉
思乡恋京之情和不遇之苦
写景与抒情的特色
章法布局错落有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通过遭贬遇赦途中的感受,表现作者心胸坦荡,荣辱不惊,对待困境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和幽默性格,以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比兴手法
▪用典妥切
■黄庭坚《登快阁》
■黄庭坚生平和作品
■“快”与“不快”
■江西诗派的典范之作
■化用典故
■推敲词语
■陆游《游山西村》
■陆游的生平和作品
■作者与农家的深厚感情
■乡间的民俗风情
■平淡自然
■质朴而富哲理
▪陆游《关山月》
▪陆游的生平和作品
▪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
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和戎:
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朱门:
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
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
击节拍。
厩(jiù
):
马棚。
▪戍楼:
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
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沙头:
沙场。
▪逆胡:
对金人的蔑称。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艺术构思巧妙。
▪善于选取细节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
▪沉郁悲壮的意境与风格
■第三章: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概述
■北宋初期散文:
骈文昌盛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
■北宋理学家的散文
■南宋理学家的散文
■南宋功利思想家的散文
■宋代骈文
▪欧阳修《秋声赋》
▪对悲秋的主题的深入发掘
▪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
▪潘岳《秋兴赋》
▪通过对自然秋景的感叹,转入对人事忧劳、形神日渐衰丧的悲叹。
反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儒道互补的思想基础。
▪对赋体发展的贡献
▪散文化的笔法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炉
▪骈偶和铺排的延续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对士文化理论的贡献
■短小精悍,峭拔凌厉
■清人沈德潜评云:
“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
”(《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
■刘大櫆评云:
“寥寥数言,而文势如悬崖断堑,于此见介甫笔力。
”(《古文辞类纂》卷十引)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生平和作品
■内容主题:
“不以物伤性”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淡泊之境
■深邃之境
■豁朗之境
■形散神聚的结构
▪第二编:
元代文学
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概述
▪元代诗文成就不高的历史原因
▪元朝时间短
▪元蒙政治军事力量与文化程度的反差
▪文人地位的下降
▪不重接科举,却大力提倡理学
▪诗文分期与主要作家作品
▪前期:
北方诗文,上承金代文学,受元好问影响较大,主要以刘因为代表;
南方诗文,主要受南宋江湖派文风影响(也能略转江湖风格),主要以赵孟頫为代表。
▪后期诗文:
▪自元延祐以后,诗文号称盛世,世称的“盛世之文”,“治世之音”产生于此时。
▪延祐二年(1315)开科举,北方诗人马祖常、许有壬与南方作家欧阳玄、黄溍、杨载等同科举进士,标志着南北两股复古诗风的汇合
▪“元诗四大家”: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王冕、杨维桢
▪少数民族诗人马祖常、萨都剌、耶律楚才。
■刘因《渡白沟》
■刘因的生平和作品
■宋末战乱之象
■士人报国无门之叹
■意象万千
■气概雄奇
■萨都剌《芙蓉曲》
■萨都剌生平和作品
■郭璞《芙蓉赞》:
“泛叶云布”
■屈原《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李白《渌水曲》: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粱简文帝《采莲曲》:
“棹动芙蓉落”
■以秋江女珍惜荷花表达珍惜美好事物的感情
■以景写情
■化用前人名句
杨维桢《五湖游》
杨维桢生平和作品
自我精神的恣肆飞扬
向往世俗享乐
艺术特色
雄奇怪诞的风格
吴复评论《五湖游》时说:
“先生此诗雄伟奇丽,逸气飘飘然在万物之表,真天仙之语也。
如‘海荡邙山漂髑髅’之句,使长吉复生,不能过也。
杨维桢曾说:
“天仙快语为大李(按:
指李白),鬼仙吃语为小李,(按:
指李贺)。
它有李贺式的跳跃的思维与怪诞的词汇,却没有李贺的阴冷与凝重;
有李白游仙诗的奇想联翩与奔畅的语势,却没有李白的愤世嫉俗、远离凡尘的情绪。
在诗中,诗人自我的精神形象,化为一个超越时空的“谪仙”,逍遥于仙境与尘世,纵览古今,赏玩历史与自然的变迁,而又始终不失去凡俗的享乐。
■虞集《南昌刘应文文稿叙》
■虞集生平和作品
■作者有鉴于江西文风之弊,提出严厉的批评,劝勉刘应文共挽时弊。
■有感而发
■条理井然
■用笔清简,造语生动
第二章:
元代散曲
■元代散曲概述
■散曲的起源与发展
■词的衰微
■歌女伶工的创制
■散曲的体制特征
■与词相比:
■句式更加参差
■押韵宽松
■可以加衬字
■与杂剧相比:
■抒情文学/叙事文学
■散曲是杂剧的唱词构成单元
■散曲的体制分类
■小令(叶儿)
■套数(散套)
杜仁杰《庄家不识勾栏》
杜仁杰生平和作品
本篇的认识价值
全曲写一个庄稼汉第一次到剧场看戏的见闻,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元代勾栏的热闹场面,以及角色的化妆和演出情况,对于我们了解有关元代都市生活、研究杂剧演出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喜剧的风格
传神的笔法
口语化的韵语
■马致远《恬退》
■马致远生平和作品
■串讲课文
■南朝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三:
“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
■区:
古代量词,四什为豆,四豆为区,“一区”形容住宅之小。
■这四首曲集中反映了诗人蔑视功名,不满现实,追求归隐之乐的生活意愿。
■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风格典雅清丽
■张可九《湖上归》
■张可九生平和作品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面桃花相映红”
■相传佛发为青色,故以“佛头青”比喻青黛色的山峦。
■李贺的《秦宫诗》:
“内屋染屏生色画”。
■李商隐《代赠二首》: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曹植《妾薄命》:
“携玉手,喜同车。
■《西厢记》:
“猛见他可憎模样,早医可九分不快。
■作者以携美人夜游西湖的美好境遇,表达文人雅士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化用前人诗句
■格调清雅韵丽
■“当为古今绝唱”(《词谑》)
■“为一时绝唱,其余俱不及也”(《顾曲杂言》)
■睢景臣《高祖还乡》
■睢景臣生平和作品
■社长:
犹今之村长、甲长。
古以二十五户为一社。
排门:
挨家挨户。
但有:
所有。
推故:
借故推托。
■一壁厢:
一边。
索:
必须。
■车驾:
本指配齐马匹的车乘,旧时因为不敢直接称呼天子,就以车驾作为天子的代称。
銮舆:
皇帝的坐车,也被作为天子的代名词。
乡人不懂得这一套,所以对时而说“车驾”、时而称“銮舆”感到奇怪。
■王乡老:
及下句的赵忙郎,都是元曲对乡村人惯起的名号。
乡老:
村老。
忙郎:
田舍郎。
瓦台盘:
粗陶制作的食盘。
刷:
同“涮”,洗刷。
糨:
用米汁浆洗衣服,使其平直挺括。
畅好是:
真是,实在是。
妆幺:
■王留:
元曲对村中穷汉惯起的名字。
火:
同“伙”。
乔男女:
不三不四的人。
乔:
恶劣,虚假。
胡踢蹬:
胡乱、胡闹。
■一颩:
一队。
匹头:
同“劈头”,当头。
舒:
飘展。
■“白胡阑”句:
指月旗。
胡阑:
本为“环”的谐音。
迎霜兔:
旧传月亮中有白兔捣药。
所以月旗上画一个白环(代表月亮),里头再画月兔。
“红曲连”句,指日旗。
曲连,本为“圈”的谐音。
毕月乌:
本指二十八宿中的毕星,这里指乌鸦。
旧传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日旗上画一个红圈象征太阳,里头再绘三足乌的形象。
鸡学舞:
指朱雀旗,代表南方的七宿。
狗生双翅:
指白虎旗,代表西方的七宿。
这里绘作飞虎的形状。
蛇缠葫芦:
指青龙旗,代表东方的七宿。
这里所谓“葫芦”,其实是“玄甲之图”,即河图的一种。
■铮:
镀亮。
甜瓜苦瓜:
实指金瓜锤,一种仪卫器械。
马镫:
实指朝天镫,一种仪仗器具。
“白雪雪”句:
一种宫扇,也叫障扇。
■“辕条”句:
驴贱马贵,乡下人拉车不常用马,故此称奇。
辕条:
连接车与驾车牲口的木架。
套顶:
当作“套项”,牲口颈上的轭木。
■天曹判:
庙里的判官。
这里指皇帝的侍卫。
递送夫:
指为皇帝执物服侍的太监。
多娇女:
指宫女。
■施礼数:
行礼。
觑:
看,察看。
■那身:
同“挪身”,移动身子。
■猛可里:
猛然。
■须:
当是。
根脚:
根底,底细。
■亭长:
秦代十里设一亭,主管者为亭长。
刘邦曾做过沛县泗水亭长。
“你丈人”句:
刘邦的岳父吕公并未教过村学,这是作者的附会。
■拽坝:
拉犁耙耕作。
坝:
通“耙”,耕地农具。
■三秤:
三十斤。
斛:
五斗的容量。
■胡突:
糊涂。
册历:
帐簿。
▪差拨:
提差拨钱。
旋:
立刻。
私准除:
暗中折价扣除。
▪刘三:
刘邦有兄名仲,所以作者设想他排行第三。
揪(zuó
揪扯。
白甚么:
平白无故地为甚么。
▪借古讽今的喜剧主题
▪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从而表达元代人民对统治者的仇恨憎恶。
▪讽刺手法
▪语言生动犀利,多用口语、俚语,多用衬字
元代小说戏曲
■元代小说戏曲概说
■宋元时期城市繁荣对通俗文学兴盛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两条轨迹
■说话艺术与白话通俗小说
■中国古代戏曲的两种类型
■元代杂剧的分期与体制
■佚名《错斩崔宁》(节选)
■本篇的故事梗概
■本篇借“戏言成祸”的“戒世”主题,揭露宋代官府昏聩无能,草菅人命的黑暗。
■偶然巧合法
■人物形象
■陈二姐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王实甫生平和作品
▪《西厢记》故事梗概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
为了能与莺莺亲近,他寓居于普救寺的西厢房。
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走莺莺。
老夫人当众宣布:
谁能退贼兵,就把女儿莺莺嫁给谁。
张珙挺身而出,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来营救。
杜将军杀退孙飞虎,老夫人却违约赖婚。
张珙因失望而病倒。
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毅然与他私下结为夫妻。
夫人得知后大怒,却无计可施,被迫许嫁,但须张珙应试得官才能成亲。
最后,张珙中了状元,与莺莺正式结婚。
▪玉骢:
即玉花骢。
泛指骏马。
▪靥(yè
)儿:
靥钿,古代妇女的面饰。
▪兀的:
语气助词。
与“不”连用表示反诘。
犹言怎的不。
▪索:
须,应。
▪谂(shěn)知:
:
深深了解。
▪玉醅(pēi):
美酒。
▪伯劳:
鸟名。
又名鵙或鴂。
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
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栖迟:
滞留。
▪以张生和崔莺莺的离别之情,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情景交融的意境
▪语言典雅华丽
▪心理描写和刻画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
▪关汉卿生平和作品
▪《单刀会》故事梗概
▪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全剧共四折。
略叙三国时,鲁肃为了索回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东吴国老乔玄和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遭到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
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等带大军在江边接应。
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
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
▪长春:
仙酒名。
菲艺:
菲薄之艺。
▪每:
同“们”。
▪以古讽今,抒发民族精神。
▪艺术特色
▪对杂剧体制的突破
▪雄浑沉郁
▪化用前人诗句
明代散文
▪明代散文概述
▪宋濂与明初散文
▪宋濂(1310~1381)强调文以载道。
但是他的散文创作,除了那些道学气浓重的作品外,还写了不少文学色彩鲜明的序传文和写景散文,如《送东阳马生序》、《送天台陈庭学序》、《秦士录》、《王冕传》、《竹溪逸民传》以及《阅江楼记》、《环翠亭记》等,都是久为传诵的名篇。
▪唐宋派与明中叶散文
▪主要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以归有光成就最著。
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反对“前七子”师法秦汉,而提倡学习唐宋文统,坚持“文以明道”、“文道合一”。
但是在这个大的宗旨下,各人的情形又有不同。
归有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作。
▪公安派与晚明小品散文
▪创作主张为张扬个性、主情尚文的倾向。
作品多为描写士人日常生活风貌,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趣,求真写实,极富个性化、生活化色彩和时代特征。
体制短小精练,风格轻灵隽永,耐人品读。
代表作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满井游记》、《徐文长传》,袁中道《游荷叶山记》、《游高梁桥记》,王思任(1574~1646)的《游峄山记》、《游杭州诸胜记》、《游满井记》、《小洋》,张岱(1597~1679)的《西湖七月半》、《西湖香市》、《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以及张溥(1602~1641)的《五人墓碑记》等。
■高启《秋柳》
■高启生平和作品
■对咏柳题材的开拓发展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咏“春柳”:
贺知章、李商隐、罗隐、王十朋、杨万里
■以柳色写春光: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以柳些送别: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借柳寄托讽喻: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楚王爱细腰,而宫中多饿死”
■李商隐: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秋柳以伤怀:
曹溶、王士禛
■“攀折竟随宾客尽,萧疏转觉道途寒”,“他日差池春燕影,祗今憔悴晚烟“
■清陈仅《竹林答问》:
“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
寓兴者,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
传神者,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三百篇》之赋也。
■高启此诗实际是借咏秋柳暗示一种政治氛围和诗人处境。
■艺术风格
■气势雄浑,境界开远
■明顾起纶《国雅品》云:
“高侍郎季迪,始变元诗之体,首倡明初之音,发端沉郁,入趣幽远,得风人激刺微旨。
■何景明《秋江词》
■何景明生平和作品
蒹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使用“吹帽”典故的用意:
■黄庭坚《木兰花令·
窜易前词》:
“翰林本是神仙谪,落帽风流倾座席。
■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藐姑神人何大复”
■刘辰翁《声声慢·
九日泛湖游寿乐园赏菊……》:
“落帽人来,花艳乍惊郎目。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澄江静如练”
■《明史·
何景明传》:
“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象征意义:
一是借鉴柳词而承袭其意,象征“我”怀念远方的“伊人”,离愁深广;
二是借鉴柳词而别出新意,象征“我”胸襟开阔,情趣超旷。
■芳草、美人、高洁的人格
■画面的布置
■节奏的变换
■意境的创造
■唐寅《把酒对月歌》
■唐寅生平和作品
■借诗、酒、月及与李白的关联表达作者及时享乐的人生态度
■挥洒自如
■豪放不羁
■徐渭《宿丘园》
■徐渭的生平和作品
■以怪诞的景物和画面表达孤寂恐惧的心境
■夸张和怪诞
■袁宏道《山阴道》
■袁宏道生平和作品
■通过山阴与西湖的对比,表现作者的人生趣味。
■语言浅显
■不守格律
■第二章:
■明代散文概述
■宋濂与明初散文
■唐宋派与明中叶散文
■公安派与晚明小品散文
宋濂《秦士录》
宋濂的生平和作品
串讲课文
通过对邓弼传奇故事的描写,表现作者对社会人才问题的关注
写作手法
史传文学的人物刻画手法
剪裁繁简得当
■归有光《沧浪亭记》
■归有光生平和作品
■强调读书人应当立德、立功、立言,以高尚的品格垂名于后世,博得后人的敬仰和缅怀。
■写作手法
■朴实无华
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
以雨后游六桥的经历写出兴之所致的人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