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材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文档格式.docx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材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熟悉有点熟悉,但需要纠正和加深新引入
3、规律的应用
(1)
.由一般向个别转换
规律是共同的,怎么用规律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2).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
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3).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
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分解特殊物理状态的把握物理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4).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
规律比目标更有用。
首先是使用什么规律,然后才是求什么。
(5).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
(三)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物理:
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
高中物理: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
(2)初中物理:
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
不但要定性分析,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
(3)初中物理:
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
习题以逻辑推理和代数计算为主。
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
(3)认知结构重建。
3.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
初中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要求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四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1.端正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3.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和转变。
五
学习过程的七个环节,六个层次
1.七个环节:
(1)课前预习
(2)钻心上课
(3)及时复习
(4)独立做题
(5)解决疑难
(6)系统总结
(7)课外学习
2.六个层次:
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做,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
二、教材特点
高中物理新教材特点
1.注重基础性:
体现高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呈现物理内容,拓展了课程的基础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物理的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本教材特别注重这三维课程目标的体现,强调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本套教材从三维课程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并拓展了课程的基础性。
本套教材的基础性主要凸现于下列三方面: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首先本套教材的基础性体现于对学生探索兴趣的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
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
有的高度概括,从科学技术的现代应用开始,启发学生思考;
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
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
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课堂。
本套教材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本套教材的基础性还体现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标准》提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理念,本教材不仅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还在内容安排上为学有所长的学生开设了深入学习的窗口。
本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
例如,通过“实验与探究”栏目或者某节内容展示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要求,并且在“迷你实验室”栏目中介绍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低成本实验,为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开拓思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另外,“动手与动脑”、“设计与制作”、“动手做”等栏目都有大量的实验设计与相关实验课程资源介绍。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本套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
本套教材在各章、各节、各段的布局以及各知识点的呈现方面都非常注重逻辑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本套教材保证落实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所有对物理知识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物理1》中,关于“运动的描述”这个主题涉及知识点有:
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材中对这些知识点都有详细深入、条理分明的描述。
在引出质点、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时,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a-t、v-t、s-t规律时都注重了概念发展的循序渐进与逻辑性,突出了公式法与图形法特点。
本套教材共12册,每册分5--6章,每章有3--4节,每节有2--4个段标,这便于教师在9周用36个学时教完每册内容,加上考试1周的时间,最后可以在10周(一个学段)完成教学和测评工作。
在各册教材,各章中每节的设计都很关注知识的逻辑性与基础性。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基础性应含有知识技能的基础性、过程方法的基础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性。
本教材在各章、各节、各段的布局以及各知识点的呈现方面都非常注重逻辑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教材强调了对以往教材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课程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基础性。
2.体现时代性:
加强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物理学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标准》提出“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理念,本教材从整体上都注重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力图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本教材的时代性不仅体现在现代科技的应用,而且还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力所能及的节约行动等方面。
本套教材的时代性主要凸现于以下三方面:
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
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注科学?
技术?
社会观念渗透。
(1)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学科渗透是国际上现代科学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科学领域的伟大发现很多都出自学科交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已过时,已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因此,本套教材通过强调学科渗透与关心科技发展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
例如,在《物理2》讨论机械与人的有关内容时,展示了现代机械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机器人的奇特功能。
在系列1、系列2、系列3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传感器及其现代应用,探究了电磁技术在生活、生产的现代应用。
再如,在《选修3--3》中从液晶的发现入手,讨论了液晶的特点以及液晶在现代显示技术中的应用,解释了利用液晶显示数字的基本原理。
在《选修3--4》中介绍了激光以及激光技术应用,如商业中常见的激光条形码扫描的基本原理、激光全息照相原理等。
还有在《选修3--5》中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光电池的基本原理等。
这些都是通过强调学科渗透与关心科技发展体现课程时代性的样例。
(2)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
本套教材强调了课程的时代性,在必修课程中忠实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在关于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
因为制定《标准》时,大家一致认为在必修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经典物理内容,而且也应让学生了解近代物理的一些内容,如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等,否则有些学生高中毕业后对近代物理的主要思想完全不知,这无疑不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必修课程《物理2》第6章,通过“迈入新世界”导入,用“高速世界”、“量子世界”两节内容讨论了相对论与量子论初步。
接下来根据课标要求,在《选修3--4》第六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中,进一步讨论了“爱因斯坦眼中的世界”、“广义相对论初步”等;
在《选修3--5》“波与粒子”中,进一步讨论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等。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关注科学?
社会观念渗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在应用科学技术的同时,应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本套教材通过对科学?
社会观念的渗透,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
例如,在讨论工业发展、技术进步的同时,分析了熵增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探究能源开发和利用重要性的同时,也对能源的过分开发,环境遭到破坏给予了警示等。
教材介绍了现代社会注重环保、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举措,如村民的退耕还林、垃圾回收工厂的建立等。
教材通过一些身边的小事启示学生们,爱护家园、节约能源可以从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这些都是课程时代性的体现。
3.反映选择性:
综合城、乡课程资源、提供精心设计的栏目、突出不同系列教材的特色,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空间,充分反映课程多样性与选择性。
(1)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
本套教材特别关注不同区域的孩子对不同课程资源的需求。
作为全国教材,注重尽可能同时满足农村与城市的孩子需求,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拓展其眼界的结合。
本套教材还很注重多学科渗透,力图让孩子们综合了解物理学与其他方方面面的关系。
例如,在《物理1》分别用城市赛车、农村伸臂桥讨论了平衡与稳度问题,分别用城市办公家具和山民丁字杵讨论了受力平衡、增加稳定的原理。
另外,用手拉行李箱、乡村石拱桥讨论力和合成与分解;
用挑苹果、犁田、飞机着陆等事例解释机械功;
用开瓶器、盘山公路、帆船、举重等事例解释功和能。
(2)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
本套高中物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栏目,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使其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本质。
例如,“实验与探究”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般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该栏目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
“方法点拨”由具体实例提炼出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或科学思想,体现了“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的培养;
“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自学材料,为学生开启了解物理学与社会联系、了解现代科技、关心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交融的窗口,该栏目的内容可以灵活取舍;
“拓展一步”是在基本要求上的拓展,使学生有所选择、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该栏目不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相互争辩的论题与空间,以便其开拓眼界,深入思考;
“迷你实验室”介绍了一些取材容易、妙趣横生的小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栏目内容可以灵活取舍。
另外,在系列1、系列2、系列3还有反映系列特点的特色栏目。
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3)不同系列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本教材力图在关注共性的同时,体现系列的特色,尽力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空间,这是课程标准强调的理念之一!
在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增加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例如,三个系列分别设计了与物理实验有关的栏目,选修系列1有“观察与思考”、选修系列2有“动手与动脑”、选修系列3则有“实验与探究”。
在这三个与实验有关的栏目中有共性,如都展示了实验现象,都有动手实践的要求,都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等,但是这三个栏目又各具侧重点。
如选修系列1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对实验现象的思考;
选修系列2的“动手与动脑”更注重实验技能的操作训练;
选修系列3的“实验与探究”则特别强调物理概念在探究过程中的形成。
另外,选修系列1还有“物理与社会”、“科学人物”等特色栏目,“主题研讨”等特色课题,侧重体现物理学的人文与社会功能;
选修系列2还有“设计与制作”特色栏目,“动手做”特色课题,侧重体现技术应用、动手实践的功能;
选修系列3则还有“专题探究”等特色课题,侧重体现物理学物理实验、深入探究的功能。
4.强调可操作性:
将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灵活地融入各章节,并配有指导性强、丰富多彩的教辅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漫长过程,并且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
如何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关要求融入教材,这是教材编写者的一次创造。
因此本教材注意在章节、段标、插图以及物理知识的呈现、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都灵活、巧妙地体现了课程改革思想、基本理念和课程培养目标。
教材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下列三方面。
注重继承与发展
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1)注重继承与发展
本编写组在编写本套教材前,大量研究了国内外的物理教材。
本套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
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
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
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
注重开发低成本的实验器材;
注重教材图文匹配,难易适度,强调可读性、可操作性。
同时本编写组又立足国际大平台,研究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学和物理教材,力图促进我国物理教材的发展,使我们物理教材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学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增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深入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现代观念,注重学科交融,关注现代科技发展,注重教材资源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等。
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一、知识结构方面
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
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
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
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习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大大减轻同学学习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
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
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
因而复习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
新教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
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
而对习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
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
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三、新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设计框图:
课程结构及课程模块说明
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本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课程结构框图如下。
在本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运动规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学习后,已获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后续课程获得。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我们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实验专题”[1][1]、“物理专题研修”[2]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2.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无论哪一组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