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721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重点高精度科院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9、十八大报告中强调: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联系。

四者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到底共同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

4、新时期在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是什么?

(1)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1992年初,南方谈话。

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及其转变、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

(1)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转变:

从旧民主主义转变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3)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

a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

2、党的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3、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群包括:

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主体)、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7、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

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那两部分?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

前者是团结的对象,后者是打到的对象。

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文化纲领:

共产主义思想,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

11、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①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③党的建设。

12、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3、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问题:

(1)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2)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它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

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性质:

(1)1949年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中主要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总共五种):

①社会主义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资本主义经济。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关于“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5、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6、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的道路: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8、19565年底改造的结束标志着中国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9、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基本)内涵是什么?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目的。

4、党的十六大做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力的重要性)?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5、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个矛盾,都要依靠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3、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6、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的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迅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

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于不利地位的压力。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0、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重要性)?

实践证明:

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1)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就是以马克思为指导,以培育优秀国民为目标,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2、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19世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20世纪基本实现小康水平,21世纪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互促进;

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重要结合点)

4、“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整形中华民族;

(2)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之中走在时代前列。

6、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是什么?

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对外开放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7、对外开往的整体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1)突破观念,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调节手段各有优势,但市场经济效率更高;

(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两个方面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7、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活宽裕是根本目的):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9、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转变经济方式要做到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是什么?

(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2)促进经济增长: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要求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

团结和民主。

5、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最大特点是:

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前提,核心,关键,保障)

7、民主、自由、人权中核心是民主。

8、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民主选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10、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在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1、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目前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养“四有公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5、

(1)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

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是和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提升人民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其中

(1)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是主题,(3)是精髓,(4)是基础。

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和谐社会的定义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包括什么?

物质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1)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6大原则)

(1)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工作方针)

(3)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主要动力)

(4)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保障)

(5)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条件)

(6)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台湾问题: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A、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B、主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3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3、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确立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

5、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和协作。

6、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重要性)?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4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有哪些?

(1)工人阶级:

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

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内容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任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