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97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第五讲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教学案(含解析).doc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第五讲 开头和结尾·凤头豹尾两相宜   

高考阅卷直击

元代文人乔吉说:

“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凤头”是指文章的开头像凤的头部那样美丽、精彩,“豹尾”是指结尾像豹的尾巴那样刚健、有力。

精彩的“凤头”(要明、要美、要简)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能把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文章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放异彩。

每年高考的高分佳作,也大都在开头和结尾上独具匠心,胜人一筹。

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时常常会陷入以下误区:

(1)开头冗长,入题太慢。

开头动辄用很多的笔墨绕弯子,烦琐而冗长,且与题目不沾边,主题千呼万唤出不来。

(2)语言平庸,平铺直叙。

开头语言平庸乏味,既缺少情感,又缺少美感,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趣。

(3)草草收束,虎头蛇尾。

有的文章开头写得尚可,洋洋洒洒,但到结尾处却无话可说,草草应付几句就煞尾,或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凑字数。

(4)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有的作文本可自然结尾,却偏偏把无须交代的人物一一交代清楚,把本可悟出的含意一语捅破,或者信马由缰,无法刹住话题,拖泥带水,游离于文章主旨和话题之外。

雕饰凤头有妙法

(一)开门见山法

指文章开头一起笔就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或描述表现对象。

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能让读者一下子抓住观点或事物的特征。

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是考场作文的首选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文体,但用于议论文中效果最佳。

如果你在高考中选择议论文体写作,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立意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老师吃一颗“定心丸”。

如2015年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老实与聪明》的开头:

老实与聪明,并不是两种彼此对立的品质。

相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只有兼具这两种品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赢得一席之地。

-名师点说-

此文段用简洁而凝练的文字揭示了“老实与聪明”的关系,既切合文题,又揭示论点,并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张本。

(二)形象刻画法

指在文章开头塑造人物形象来表情达意,这是写人记事、绘景抒情类文章常用的方法。

在文章开头塑造人物形象,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的性格特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读者的印象,同时还渲染了气氛。

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的开头: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方发呆。

-名师点说-

此文段一开头就用别致的方法塑造了“春树”的形象:

他在发呆,他在沉思,他望着远方。

一个真实的、有生命活力的“春树”的形象一开始便深深烙在读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样的开头就有先声夺人之效。

(三)疑问开头法

即开头采用疑问的方式(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引出话题,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时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句,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开头先提出一个问题,再自问自答,展示思维的过程,体现严密的逻辑性。

有时只设问,不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进而阅读下文。

如2015年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被遗忘的体谅》的开头:

是否所有人都在谴责乘客们的焦躁与不满?

是否所有人都在高呼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包容?

如果是,那我们就遗忘了另一种体谅——对乘客的体谅,对要求享有平等的公共权利的人的体谅——一种彼此对等的换位思考。

-名师点说-

此文段开头用疑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提出另一种被遗忘的体谅,呼唤一种彼此对等的换位思考,这个观点非常新颖,启发读者思考,耐人寻味。

(四)起兴类比法

起兴,即先讲其他事物,然后引到自己所讲的事物上;类比,就是基于喻体和本体的类似,以喻体特征来修饰描摹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相同、相似的事物、事例,来引出所要论述的事物、事例,和诗歌中的比兴手法相似,这是高考作文一种形象性的开头方式,关键要找出与文题材料形神毕肖的材料。

这样的开头往往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

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人,以文为居》的开头:

“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才女张爱玲说。

同样,人的内在格调也需要一个住所,它能像衣服之于人一样提供给格调温暖与光彩——那住所无疑是语言与作品。

衣服与人需寻求一种搭配感,而作品也要和人品默契配合。

-名师点说-

此文段开头由衣服与人的关系来类比作品与人的内在格调的关系,提出“作品也要和人品默契配合”,即作品反映人品的观点,引入巧妙,生动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五)名句引入法

名言名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在作文开头运用一些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言名句,可以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思想更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引用时,要紧扣话题,紧扣题目,紧扣主旨。

所引用的语句宜短不宜长,宜雅不宜俗。

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作品显人品》就是这样开头的:

塞缪尔·厄尔曼说:

“每个人笔尖流淌出的墨汁香味色泽定是迥异的。

”为何?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一个人的作品定会受其人品影响,即作品显人品。

-名师点说-

此文段以塞缪尔·厄尔曼的名句开篇,恰当地引出作文材料中“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观点,提出“作品显人品”的论点,为下文论述的展开张本。

这样的开头,在明确点题的同时,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感觉。

(六)寓言故事法

寓言故事大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寓言故事开头,能唤起读者的类比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具象征性,所阐述的道理更鲜明生动,文章更富文化底蕴。

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优秀作文《爱而不溺爱》的开头:

一只被圈养在动物园的猩猩,时而表演杂技,时而向人们作揖,人们便欢喜地给它香蕉、糖果作为奖励。

就这样,猩猩在这温箱中安逸地生活了多年。

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动物园,而猩猩侥幸逃脱了。

来到深山后,它发现没有了干净舒适的笼舍和唾手可得的食物,甚至还要躲避猛兽的追赶。

猩猩惶惶不可终日,没过多久,便在饥饿中死去了。

-名师点说-

该文段开篇讲了一只被圈养在动物园的猩猩的故事,并由此故事切入,论述溺爱的害处,生动形象,显示出考生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七)题旨阐释法

指开头从文章题旨切入,直奔主题,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以哲理化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加文章的思辨性。

2015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说“范儿”》就是这样开头的:

“范儿”是一个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

具体来说,“范儿”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外化,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品质修养在仪表、神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表现。

说白了,“范儿”不是简单的做派,不能简单模仿,要想有“范儿”,需内外兼修。

-名师点说-

作文的核心话题是“范儿”,文段开篇对“范儿”的解释很具体,强调人的内在涵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直奔主题,抓住实质。

这种方法干脆利索,能快速切入主题,亮明观点。

(八)铺排蓄势法

指在文章开头充分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一种强大的气势或氛围,给人一种新奇感和震撼感,让人从中受到感染。

运用铺排蓄势法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所描绘的情景片断,必须紧紧扣合文章立意,否则极易形成“浮文”现象,从而导致严重失分。

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智者若树》的开头:

春花的智慧在于燃尽生命的怒放,于是有了草长莺飞,最美人间四月天;夏蝉的智慧在于蛰伏地底十七年,于是有了一朝破土,一鸣惊人;凤凰的智慧在于经历烈火的洗礼,于是有了脱胎换骨,涅槃重生……而树的智慧,远不止如此。

智者,若树。

-名师点说-

此文段以排比对称的形式罗列了春花、夏蝉、凤凰三个意象,一连三句,破空而来,营造咄咄逼人的气势,最后点明主旨,水到渠成。

这种开头,既能显示出作者知识的丰富,又能诱发读者深入思考。

(九)情景交融法

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

文章的开头先描写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做铺垫。

运用这种方法开头,能使文章的情与景高度融合,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如2015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晚夏,青灯手持等爱的玫瑰》就是这样开头的:

落叶起于脚下带来的风,大树毁于悬挂重力的网,就在这样一个清晨,当阳光斜斜地穿过睡眼惺忪的树叶间时,森林又送走了一个孩子。

-名师点说-

作者以景物描写开篇,通过落叶飘零、大树被毁的镜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沉忧虑。

作者把热爱自然的真挚情感融入了所写景物之中,真切而生动。

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

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可以触景生情,也可以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十)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

故事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高潮处了,文章先将高潮环节“抖出来”,可以有效地设置悬念,更好地吸引读者兴趣。

如2015年江西高考优秀作文小小说《儿子的信》开头:

丁博士从诺贝尔授奖会上回来,就感到一种不安。

当他走进实验室时,这种感觉就被证实了,那架“单程超时空飞船”不翼而飞,而电脑被打开了,丁博士的目光在蓝色屏幕上搜索,是儿子留给他的一封信。

-名师点说-

这篇科幻小说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就应该是:

①丁博士儿子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丁博士答应其母亲要让儿子成为杰出的人。

(开端)

②为达到目的,丁博士把儿子当作记忆移植的实验品,对其“洗脑”后移植了许多科学家的记忆,使儿子对世界失去了兴趣,他为此感到难受。

(发展)

③儿子趁父亲外出参加诺贝尔授奖会的机会留下一封信,驾“单程超时空飞船”逃离了。

(高潮)

④丁博士回来后,遭到沉重打击,便按下了彻底毁灭的按钮。

(结局)

但作者却采用了“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对材料进行了剪接,这样安排不仅动人心魄,而且主题集中,并且大大节约了篇幅。

经典好题练兵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纵观古今,有人“忍辱负重”,有人“忍辱偷生”,有人“忍无可忍”。

放眼世界,有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时“是可忍,孰不可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与思考?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则材料讨论的是关于“忍”的话题,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较强的思辨意味。

人们常常认为“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雪耻辱;司马迁遭受宫刑而忍辱发愤,终写成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争高下,甘愿忍受种种羞辱,其开阔心胸传颂千古。

但是,也有不少英雄好汉不堪忍受而奋起反抗,激荡起农民起义的历史风云……当忍处,大度包容,无语自显品德;不当忍处,拍案而起,自溢英豪之气。

对什么要忍?

对什么不能忍?

何时该忍?

何时不该忍?

这些都要仔细思量,并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方可写出深刻、新颖的文章。

可供参考的立意角度有:

(1)该“忍”则“忍”;

(2)“忍”是一种美德;(3)是可忍,孰不可忍;(4)不能随心所“忍”等。

参考示例:

(开头1)忍,就是忍让、忍耐、忍受。

懂得忍,是人生的智慧。

(开头2)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俗语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名言都阐明了“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忍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智慧的体现。

-名师解语-

开头1:

采用“开门见山法”,揭示观点,简洁明了,突出中心。

开头2:

运用“名言引入法”开篇,阐明了“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洁而鲜明地确立主旨,耐人寻味。

2.[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