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36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2)

时量:

_120分钟,总分:

_10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

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4.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系统是指()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C.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组成的统一整体

D.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

5.发展的本质是()

  A.事物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6.“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7.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 B.人类社会 C.人的思维 D.实践

8.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9.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

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10.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根本目的和直接动因是为了()

  A.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5.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属于()

  A.资本的积累B.资本的积聚

C.资本的集中D.资本的增殖

16.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按照顺序先后采取了()

  A.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17.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替换问题

18.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9.再生产需要两大部类之间、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是()

  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C.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D.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0.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动因是()

  A.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B.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C.争夺国外市场D.生产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地理环境优劣相联系E.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2.主观世界是指()

  A.意识的产物  B.知、情、意的统一C.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活动成果

  E.意识活动过程

3.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意识 B.生命都具有意识

  C.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根源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统一是理论的抽象

  D.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E.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5.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E.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6.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E.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E.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8.产业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D.固定资本 E.流动资本

9.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

  A.不变资本数量B.可变资本数量

  C.流动资本周转速度D.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0.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社会生产分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部分构成

  E.社会生产按比例地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要求写出答题要点,言简意赅,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承认静止有什么意义?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四、辨析题,共2题,每题6分,共12分。

要求对所给出的命题进行判断分析,只作判断,不进行分析只能得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

2.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累,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五、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根据材料简要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回答特别好的可以适当加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下面是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笛卡尔:

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

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

”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

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

他说:

“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

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

感官固然有错

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

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请回答:

  

(1)材料1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材料2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评价的科学性。

2、下面是有关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材料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历了剧烈膨胀后,比重逐渐减少;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总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

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

——摘自《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结合材料,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论述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六、论述题,共1题,共10分。

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逻辑严谨、有理有据,回答特别好的可以适当加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2)参考答案

 

一题(共20分)

1-5CBBCC;6-10BDCAC;11-15CDDBC;16-20BACDA。

二题(共20分)

1.ACE;2.BCDE;3.DE;4.ABDE;5.ABCE;6.CD;7.ACDE;8.BCE;9.BCDE;10.CD。

三题(共18分)

1题:

第一、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2分)

第二、静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