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933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图的矩阵表示及基本运算文档格式.docx

5.1程序代码12

第一章实验概述

1.1实验目的

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图的矩阵表示,图的连通性,图的遍历,以及求图的连通支方法。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常用的离散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学生具备程序设计的思想,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算法设计和分析。

1.2实验内容

以偶对的形式输入一个无向简单图的边,建立该图的邻接矩阵,判断图是否连通(A),并计算任意两个结点间的距离(B),对不连通的图输出其各个连通支(C)。

注意:

题目类型分为A,B,C三类,其中A为基本题,完成A类题目可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他均为加分题,并按字母顺序分数增加越高。

基本要求如下:

程序需具有基本的容错控制,在输入错误时有处理手段;

程序界面友好,需要输入的地方有输入说明,说明输入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等;

实验原理和实现过程应该详细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思路,描述算法思想,不能用源程序代替算法;

测试数据应全面,包括非法输入的处理结果等都应包含在内。

1.3实验环境

C或C++语言编程环境实现。

第二章实验原理和实现过程

2.1实验原理

2.1.1建立图的邻接矩阵,判断图是否连通

根据图的矩阵表示法建立邻接矩阵A,并利用矩阵的乘法和加法求出可达矩阵,从而判断图的连通性。

连通图的定义:

在一个无向图G中,若从顶点vi到顶点vj有路径相连(当然从vj到vi也一定有路径),则称vi和vj是连通的。

如果G是有向图,那么连接vi和vj的路径中所有的边都必须同向。

如果图中任意两点都是连通的,那么图被称作连通图。

判断连通图的实现:

在图中,从任意点出发在剩余的点中,找到所有相邻点循环,直到没有点可以加入为止,如果有剩余的点就是不连通的,否则就是连通的。

或者也可用WallShell算法,由图的邻接矩阵判断图是否连通。

2.1.2计算任意两个结点间的距离

图中两点i,j间的距离通过检验Al中使得aij为1的最小的l值求出。

路径P中所含边的条数称为路径P的长度。

在图G<

V,E>

中,从结点Vi到Vj最短路径的长度叫从Vi到Vj的距离,记为d<

Vi,Vj>

设图的邻接矩阵是A,则所对应的aij的值表示,点Vi到点Vj距离为n的路径有aij条。

若aij

(1),aij

(2),…,aij(n-1),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可断定Vi与Vj可达,使aij(l)≠0的最小的l即为d(Vi,Vj)。

问题求解原理为:

(1)先构造初始邻接矩阵A=Vij,Vij为顶点Vi到顶点Vj的权。

如果Vi和Vj之间不存在弧段或者是负向回路或者是i=j,则令Vij其值为∞。

(2)再构造初始中间顶点矩阵。

(3)然后开始迭代计算(迭代的次数等于顶点的个数1)

(4)最后查找Vi到Vj的最短路径。

计算节点Vi与Vj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为:

利用邻接矩阵相互间相乘后得到的矩阵来判断节点间的距离。

如果c2[s][i][j]==0,则这两个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如果c2[s-2][i][j]==0,c2[s-1][i][j]==1时,则这两点间的距离为s。

2.1.3对不连通的图输出其各个连通支

图的连通支的求法则可采用图的遍历算法,图的遍历有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两种方法,其中深度优先算法又分为递归和非递归两种。

在无向图中,如果任何两点可达,则称图G是连通的,如果G的子图G’是连通的,没有包含G’的更大的子图G’’是连通的,则称G’是G的连通支。

当有判断出关系不是连通的之后,将需要求出分支模块

实现方法如下:

先定义一个二维数组用来存放相应的分块,先选定一个点,并将它放在数组中,然后判断,如果后面的和他是联通的便将它也放在同一个数组中,否则将其存入其他的数组中,后面以此类推,在输出相应的数组,便可判断出连通分支。

2.2实验过程(算法描述)

2.2.1程序整体思路

本程序完成了实验所要求的全部功能,其基本思路是——“运用模块化的思想,将实现“求连通支”、“输入结点关系”、“输出邻接矩阵”、“显示两结点间的距离”、“求可达矩阵”和“图的遍历”的子函数分开编写,然后将它们以子函数的形式添加到主函数main的代码后面,在要使用相应的子函数时,进行子函数调用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了。

本程序的一大特色就是开发者灵活使用了C语言中的数组概念来进行开发,用数组来模拟矩阵的运算,通过相应的算法实现了全部的功能。

2.2.2具体算法流程

在main(){系统界面显示;

用do…while循环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功能1,2,3……的选择,并调用相关的子程序;

用start、gotostart实现控制流的转移;

}

liantongzhi(){求连通支,此子函数通过一个for循环控制遍历每个结点,并调用函数DFS()求每个结点的连通支;

DFS(inta){通过实参与形参,将结点数据代入函数;

定义顺序栈变量;

通过for循环初始化;

为a置已访问标志,已经访问了的元素为1;

定义顺序栈的第一个元素;

通过while循环实现结点遍历,栈不为空时执行循环;

栈顶元素赋值;

通过for循环寻找v的下个未访问的邻接点;

通过if条件句,若x,i是边和节点i未被访问过,处理结点的访问,并进行访问标志,进栈等操作;

通过if条件句,若v已访问到的出点,则将其退栈;

shuru(){输入结点关系;

通过for循环先将矩阵所有元素赋值0;

再通过另一for循环,根据输入结点的关系,将矩阵中相应的元素赋值,有关系则为1;

linjiejuzhen(){输出邻接矩阵;

通过for循环,依次按格式输出邻接矩阵的元素;

julijuzhen(){根据A的n次方矩阵及其中元素,判断并显示两结点间的距离;

调用子函数linjiejuzhen(),以确定并显示距离为1的两结点;

通过for循环显示距离为1的结点对;

再通过一系列的for循环,计算A的n次方矩阵并显示结果,根据其中的元素,判断并显示结点间的距离;

详细算法请见附录相关部分的注释;

kedajuzhen(){求可达矩阵;

通过一系列for循环,根据公式,计算可达矩阵;

通过for循环,将矩阵中不为0的一切值赋为1以生成可达矩阵并显示;

通过for循环和if条件句的组合,根据可达矩阵的元素特点,判断图的连通性,若可达矩阵矩阵中有0,则跳出循环,显示不可连接;

根据判断结果显示内容,不可连通或可连通;

第三章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3.1建立图的邻接矩阵并判断图是否连通的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简单无向图的输入界面友好,有清楚的操作说明,方便用户进行使用。

这就是集合的输入界面。

3.1.1输入无向图的边

当“6,5”时,表示输入的是六个节点五条边的树。

程序会在屏幕上显示输入节点间关系的界面,输入的关系为“1,2;

2,3;

3,4;

4,5;

5,6”

3.1.2建立图的连接矩阵

程序返回主界面后,选择“2”,程序会显示建立的连接矩阵。

3.2其他功能的功能测试和结果分析

3.2.1计算节点间的距离

当选择“3”时,程序便会输出各节点间的距离。

3.2.2判断图的连通性

当选择“4”时,程序会根据可达矩阵判断图的连通性。

3.2.3输出图的连通支

当选择“5”时,程序会输出个连通支。

3.2.4退出系统

当选择“6”时,程序会退出系统。

第四章实验收获和心得体会

4.1实验收获

这次离散数学实验是基于图论方面知识,以图的各种矩阵为基础,来研究图的一些性质、特点。

我独立完成了本次实验设计,实现了A、B、C三个功能,满足了实验的基本要求,心得如下。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用C语言根据图的矩阵表示法建立邻接矩阵A,并利用矩阵的乘法和加法求出可达矩阵,从而判断图的连通性。

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图论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到:

图中两点i,j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检验Al中使得aij为1的最小的l值求出;

图的连通支的求法可采用图的遍历算法,图的遍历有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两种方法,其中深度优先算法又分为递归和非递归两种。

我选择的算法是较为简单、易于实现的深度优先算法最简单,查阅了相关资料,掌握了此算法的核心,最后独立完成了本次实验设计。

这次离散数学实验,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日子里,我学到很多东西,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我对于离散数学中的“逻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C语言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并提高了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步具备程序设计的思想,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算法设计和分析。

感受最深的是,大量的上机实践是成为“编程高手”的必由之路,“质变”需要有“量”的积累。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曾经自己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

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

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

有时候一个小小错误会消耗我好的时间去找,而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这就是熟练程度的不同,量变到质变的不同。

4.2心得体会

这次真的使我意识到了很多原来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有时候一些很小的问题,也会令人很是头痛。

在刚开始编写程序的时候,为了实现最基本的输入和输出功能,我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那上面。

原因在后来查阅的很多资料后才知道的,像scanf函数之类的小函数,其实是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

之后,在编写数组和指针的过程中,花了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去研发算法,开发程序,在理论上反复证明没有问题之后,再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编写代码,进行调试,反复了很久,才慢慢的实现了全部的功能,真的是来之不易。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

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在写实验报告,对于思考题,有很多不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的启发了我,其实答案早就摆在报告中的公式,电路图中,自己要学会思考。

最后,通过这次的实验我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的理解,对于实际的操作和也有了质的飞跃。

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希望以后学校和系里能够开设更多类似的实验,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第五章实验源程序清单

5.1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头文件*/

#include<

stdlib.h>

math.h>

#defineMAX100/*宏定义*/

typedefstruct{intelem[MAX];

inttop;

}SqStack;

/*定义栈的结构体,顺序栈的类型标识符*/

voidshuru();

/*各子函数声明*/

voidlinjiejuzhen();

voidjulijuzhen();

voidkedajuzhen();

voidliantongzhi();

voidDFS(inta);

intA[9][9],B[9][9],C[9][9],D[9][9];

inti,j,k,t,v,e;

intmain()

{

inta1;

start:

do

{

printf("

\n"

);

*******************************************************************************\n"

\t\t\t\t系统主菜单\n"

\n\t\t1.输入无向图的边\n\t\t2.建立图的邻接矩阵\n\t\t3.计算节点间的距离\n"

\t\t4.由可达矩阵判断图的连通性\n\t\t5.输出各个连通支(深度优先DFS法)\n\t\t6.退出系统\n"

printf("

********************************************************************************\n"

\n\t\t\t\t请输入功能选项:

"

fflush(stdin);

/*清空输入缓冲区,通常是为了确保不影响后面的数据读取*/

scanf("

%d"

&

a1);

switch(a1)/*switch语句实现选择功能*/

{

case1:

system("

cls"

shuru();

break;

/*输入节点关系,计算邻接矩阵*/

case2:

fflush(stdin);

linjiejuzhen();

/*输出邻接矩阵*/

case3:

julijuzhen();

/*求距离矩阵*/

case4:

kedajuzhen();

/*求可达矩阵*/

case5:

liantongzhi();

/*求连通支*/

case6:

exit"

exit(0);

/*结束整个程序的运行*/

default:

gotostart;

/*控制流转移到start处*/

}

}while

(1);

voidliantongzhi()/*求连通支,此子函数控制遍历每个结点*/

{

for(i=1;

i<

=v;

i++)

i);

DFS(i);

/*调用子函数求连通支*/

}

voidDFS(inta)/*由深度优先DFS法求出并显示各个连通支*/

inti,x;

inttop=0;

intvisited[MAX];

SqStacks;

/*定义s为顺序栈变量*/

for(i=0;

100;

i++)

visited[i]=0;

/*初始化为0*/

visited[a-1]=1;

/*为a置已访问标志,已经访问了的元素为1*/

top=top+1;

s.elem[top]=a-1;

/*顺序栈的第一个元素*/

while(top!

=0)/*栈不为空时执行循环*/

x=s.elem[top];

/*将栈顶元素付给x*/

for(i=0;

v;

i++)/*寻找v的下个未访问的邻接点*/

if(D[x][i]!

=0&

&

(!

visited[i]))/*若x,i是边和节点i未被访问过*/

{

printf("

->

i+1);

visited[i]=1;

/*为i置已访问标准*/

top=top+1;

s.elem[top]=i;

/*i进栈*/

break;

}

if(i==v)/*若v已访问到的出点,则将其退栈*/

top--;

voidshuru()/*输入结点关系*/

printf("

\t\t请输入结点数和边数(形式如6,5):

scanf("

%d,%d"

v,&

e);

/*输入结点和边数*/

for(i=0;

i++)/*初始赋值否为0*/

{

for(j=0;

j<

j++)

{

A[i][j]=0;

C[i][j]=0;

B[i][j]=0;

D[i][j]=0;

}

}

\t\t请输入结点间的关系(形式如:

1,2):

for(k=0;

k<

e;

k++)/*根据输入的关系,确定邻接矩阵中数值*/

{

i,&

j);

A[i-1][j-1]=1;

/*根据输入结点的关系,将矩阵中相应的元素赋值*/

A[j-1][i-1]=1;

B[i-1][j-1]=1;

B[j-1][i-1]=1;

D[i-1][j-1]=1;

D[j-1][i-1]=1;

system("

voidlinjiejuzhen()/*输出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A为:

j++)

{

\t%5d"

A[i][j]);

/*显示邻接矩阵*/

voidjulijuzhen()/*根据A的n次方矩阵及其中元素,判断并显示两结点间的距离*/

linjiejuzhen();

/*调用子函数,以确定并显示距离为1的两结点*/

for(j=1;

if(A[i-1][j-1]==1)

结点%d与结点%d的距离为:

%d\n"

i,j,1);

for(k=2;

=v-1;

k++)/*计算并显示距离大于1的两节点*/

{

\n\n"

距离为%d的矩阵(即A%d)为:

k,k);

{

for(i=0;

i++)

for(j=0;

j++)

{

for(t=0;

t<

t++)

C[i][j]=C[i][j]+B[i][t]*A[t][j];

/*计算矩阵中的元素*/

}

i++)

j++)

B[i][j]=C[i][j];

/*将计算出的结果赋予B矩阵*/

C[i][j]=0;

}

}

i++)

{

for(j=0;

B[i][j]);

/*显示距离矩阵*/

for(i=1;

for(j=1;

if(A[i-1][j-1]==0&

B[i-1][j-1]!

=0&

i!

=j)/*判断条件,以确定输出对象(相关的点)*/

i,j,k);

voidkedajuzhen()/*求可达矩阵*/

intl=1;

可达矩阵为:

i++)/*初始矩阵赋值*/

B[i][j]=A[i][j];

for(k=0;

k++)

i++)

/*根据公式计算可达矩阵*/

for(i=0;

for(j=0;

{

D[i][j]=C[i][j]+D[i][j];

/*根据公式计算可达矩阵*/

}

i++)

{

B[i][j]=C[i][j];

/*根据公式计算可达矩阵*/

C[i][j]=0;

}

j++)

if(D[i][j]>

=1)/*将矩阵中不为0的一切值赋为1以生成可达矩阵*/

D[i][j]=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