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83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doc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研讨

如何进行地理会考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会考复习应时刻围绕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地理本身的学科特点,以指导学生掌握自觉学习与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宗旨,制定出相应的高效复习策略。

下面就本人近两年来的地理会考备考工作谈谈会考复习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一、合理制定会考备考方案和复习计划

1、制定教学进度和备考计划

地理学科的内容涉及了自然地理(20%)、中国地理(55%)和世界地理(25%),知识含量很大。

所以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最后还要考出个好成绩,就得首先有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1.1第一阶段:

提前完成新课授课

初二上学期期末散学前结束新课授课,此阶段重要任务是完成新课的讲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夯实基础。

1.2第二阶段:

全面复习

初中地理会考属于学业水平测试,测试考查的内容基本是初中阶段地理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难度要求不高,可以说题目是怎么简单怎么考。

所以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把握考试难度,不仅为复习节省了时间,还能降低难度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初二下学期开学开始,要依据考试说明对考点进行系统复习;按章节、结合考点和会考题型编制配套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考点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第三阶段:

专题训练

把知识点分类、分模块、按选择题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型的能力,同时跟进查漏补缺的工作。

1.4第四阶段:

综合提高

依据考点中的重点和热点,结合会考信息精选、精编贴近会考的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能力。

1.5第五阶段:

考前调节

进一步搜集、甄别会考信息,组织一次仿真训练。

同时进行考前身心调节,迎接会考。

2、会考地理学科要点分析

  与前几年的中考说明对比,从总体上讲,指导思想不变,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不变,命题原则与要求不变。

但从内容上看,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可以概述为减三、改七、增十二。

减三:

即①减去“低中高纬度的划分”,②删除了“秦岭———淮河一线”,③减去了“湖北省……”的有关内容。

改七:

①说明中的第12条后半部分由原“…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改为“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分布的特点”。

②第13条由原“民族的地域分布特征”改为“民族的分布”。

③第14条原为“地形分布、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基本特征”改为“我国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④第22条由原来的“我国主要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改为“…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⑤第27条将原“台湾的自然环境、经济与人口”改为“…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

⑥第28条由原“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色农业及重大工程”改为“新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西气东输工程”。

⑦第31条将原“煤碳资源的特点及我国最大的煤碳基地”改为“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建设”。

增十二:

因为考试范围增加,七年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五大条,同时在第三条中还增加了一个“认识常用图例”的小点。

八年级增加了“内流区和外流区及我国河流的分布,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名称”,“‘地上河’的成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西气东输工程”,“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沿江地带的工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等内容。

因此要会考出成绩,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对会考的重点难点方向有很好的把握。

到底怎样把握下面是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平时地理的单元检测、半期考试,由于范围不大,学生容易抓住重点进行复习,但会考考试时,由于范围大,有地球和地图(约20﹪)、世界地理约(约25﹪)、中国地理(约55﹪)的内容,地理知识千头万绪、杂乱无章。

学生面对各种需要识记、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地理知识,常感到手足无措,对大量的地图和图表,又头晕目眩,经常出现相对位置不准确,海陆混填的情况。

而读图填图知识又是各次考试的重点考查点,学生在两年中已经把书读“厚”了〖接受了书本知识、补充材料、笔记……等等知识〗,现在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书又读“薄”呢?

〖掌握精髓〗,这就是摆在我们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有计划、有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地理复习呢?

会考复习具有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的特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必须吃透【甘肃省省初中学业地理考试大纲】及【庆阳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八年级地理考试补充说明】,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那么什么是考纲主要精神呢?

地理中考考纲指出: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8∶1∶1),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做到有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和事业发展。

”;是“为了促进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教学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是考试的目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会考复习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

3、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初二的学生处在叛逆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对考试复习持无所谓态度,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对考试毫不在乎。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会考复习前期任课教师应加大动员力度,如:

开级会、家长会、班会等让学生重视起会考,特别是要让成绩中下的学生重视起来,成绩才会进步。

科任老师还要与班主任多联系,了解和反应学生的复习进展情况,同时与家长多联系,利用电话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告知学生的成绩和进退步情况,取得家长的重视。

采用多种方式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真正重视起地理会考。

二、高效利用课堂进行会考复习

     现在每节课45分钟,时间紧,所以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复习时间,让每一节地理复习课上完后学生都有所收获。

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利用课堂进行地理会考的复习呢?

本人总结出以下经验:

1、精讲,保证课堂复习效率

1.1讲授地理记忆方法

    任何知识的积累都少不了一个记忆的过程。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等知识,知识的容量大,《考试说明》中要求识记和运用知识比较多,同时要做到运用地理知识也少不了一个记忆的过程。

面多这么多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的反应是:

“太多了”,“我怎么记都记不住”,“今天记住了,第二天又忘了”,“这么多知识点,怎么记啊?

”……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复习课堂复习中教师必须要授予学生一种记忆的技巧或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识记地理会考考点。

1.1.1形象记忆法  

地理教师在复习课上可以运用自己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成为学生记忆的启发者,让学生轻松牢固记忆相关地理知识考点。

例如,在讲解大洲大洋、各国轮廓和中国行政区域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南极洲比作一个蘑菇云,非洲像一个三角形,南美洲像鸡腿,北美洲像只奔跑的袋鼠,俄罗斯像只哈巴狗,加拿大像小鹿子,中国像公鸡,美国像松鼠,黑龙江省像天鹅,内蒙古像蝙蝠,青海省像一只奔跑的兔子,陕西像跪着的兵马俑,山西像个平行四边形,山东像跪着的骆驼,湖北像警察的大盖帽,广西像黑猫警察的猫脸,山东像一头大象,台湾像香蕉,海南像菠萝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比喻中牢固记住考试重点要求国家和省区的轮廓。

1.1.2联系生活记忆法

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很多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一些现象或者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名词进行记忆。

例如,在讲解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时刻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晚上睡觉时什么时候最容易被冷醒?

一般是在天刚亮的时候,因为一天当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黎明前后;一天当中中午放学时热还是下午来上学时热?

一般是在下午来上学时感到很热,因为一天当中的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

”这样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记忆一些地理规律。

再如,让学生记忆中国各省区的简称时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词语进行记忆:

鲁花花生油产自山东,山东的简称是鲁;晋商指的是山西的商人,山西的简称是晋;闽南语指的是福建方言,福建简称闽;湘妹子指的是湖南妹子,湖南有个主持人叫李湘,湖南简称湘;粤语是广东的方言,粤是广东的简称等。

1.1.3反向记忆法

地理里的一些规律可以采取反向记忆法进行记忆,既好记又难忘记。

例如,记忆黄河的地上河现象出现在黄河的哪个河段,“上”的反向是“下”,那么黄河的地上河就出现在黄河的下游河段。

又如,世界上最小的洲是哪个洲?

“小”的反向是“大”,那么世界上最小的洲就是大洋洲,这样就不会错误的去记忆为南极洲或者是欧洲之类的大洲了。

再如,东北地区是种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东北有个“dong”的读音,那反向过来,东北地区就不是种冬小麦,而是种春小麦。

以上这些地理记忆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地理知识记忆的负担,学生从此不会厌烦记忆地理知识,不再害怕地理考试。

同时这样的记忆方法还能使记忆持久终身不忘,既能提高地理学习成绩,还能记忆到对其终身生活有用的知识。

1.2培养读图能力

近几年济南的地理结业考试题里面就多次出现与地图相关的题目。

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同时,地理复习中用图来复习可以摆脱文字的限制,可以避免机械的死记硬背,有利于记忆。

为此,在地理课堂复习的时间里,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

在地理会考复习中必须要学生学会如何看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天气符号图、地图图例、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世界地图等。

复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空白地图、各类专题地图、自然景观图、寓意深刻的漫画和各类图表,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例如:

复习到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画出中国三级阶梯的界限,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复习中国行政区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上中国的各大行政区域的名称;复习中国地形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填涂中国的各大山脉和地形区。

充分利用空白地图能很好的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用凭空去记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另外,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掌握总结阅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相关地理知识。

例如:

判断中国南方北方气候类型图时首先要找出0℃所在的位置,然后在0℃这个位置的旁边画一条界限,有了这条界限,看谁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上,谁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下,就能很好的判断出哪副图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气候图了。

又如,复习地球的公转图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注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标注,记住季节的变化规律是逆时针转,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学生把这些基本规律记下后,其它公转相关的知识点就相应能记住了。

再如,判读地球自转是从南极上空还是从北极上空看下去,看到题目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图旁边给出来的箭头,按照“北逆南顺”的规律,很快就能判断出来了。

学生做题时掌握了这些看图和分析图表的技巧,地理会考压力不仅有所减轻,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

1.3关注生活热点和乡土地理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

为此,社会中的热点、焦点和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等往往是地理考试的切入点。

每年各地区的地理会考试卷中有相当多的考题都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关。

例如:

某年上海的地理会考卷就考察了“上海宝山钢铁厂”“上海世博会”“上海台风季节”等相关热点问题和乡土问题。

这就要求会考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将素材变成问题,研究热点和地理的关系,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

复习“中东”这节内容,首先展示近段时间中东地区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