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817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档格式.docx

6.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

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上述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瓦解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发展

7.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这种规定说明()

A.商人的社会地位低B.丝织品昂贵

C.商人经济实力弱小D.商人侵吞农民的土地

8.宋元时期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其直接原因是()

A.宋元海上运输发达B.宋元经济发展

C.宋元政权稳固D.宋元时期商人有冒险精神

9.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③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D、防范“外夷”入侵

1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12.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5.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16.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17.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视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受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1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

”答曰:

十斗九生、八分升之三。

这则材料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D.对“市”严格管理

19.在清代创制出的彩瓷种类有()

①、青瓷②斗彩瓷③五彩瓷④粉彩瓷⑤珐琅彩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③⑤

20.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公田”转化为私田B、土地兼并

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D、政府的“均田”

21.对古代中国商业影响最大的是()

A、统治者的商业政策B、国家的统一安定

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D、纸币的推广

22.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工匠技术水平高B、出现劳动力市场

C、实行计时工资D、存在失业现象

23.《新唐书·

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

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通过有效管理措施促进城市商业繁荣

24.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26.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27.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最主要方式是()

A、集体耕作B、简单协作C、小农户个体经营D、庄园经济

28.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B.C.D.

29.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

“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30.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一些著名建筑,如:

山西的乔家大院等。

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

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

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

……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4分)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

(2分)目的是否达到?

(2分)为什么?

(2分)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

(2分)依据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

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

(2分)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2)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

为什么?

材料三《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

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

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男:

绿水清山带笑颜。

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男: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男: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男:

夫妻恩爱苦也甜。

(3)材料三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这种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迅速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最终解体的时间于何时?

材料四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技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五90年代,天津武举李富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富明不甘心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

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富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2)材料四、五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31.

(1)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

(2)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倭患。

(2分)没有达到。

(2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

(3)阻止沿海居民与东南抗清势力相联系。

(2分)依据:

清初东南沿海人民坚持抗清,郑成功。

(4)明清的闭关政策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