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790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五年地理真题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普高校招全国统考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是高原山地为主。

(2)江西省、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该类工业在这两省布局,主要是考虑接近原料地,即矿产产地。

有色金属冶炼是高耗能工业,两省布局,主要是接近动力基地,即水电站。

从保护长江水环境的角度,图中C地位于长江上游,主要生态保护重点是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D地位于洞庭湖区域,生态保护重点是湿地,防止湿地破坏。

(4)与区域内其它河流相比,乌江冬季径流量较丰富,其主要原因是乌江流域位于贵州省,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位于冷气团一侧,多锋面雨影响,流域内降水丰富。

(5)从能源消费的角度,西电东送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是增加能源供应。

水电是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浙江省高考地理10月选考真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国局部区域略图。

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

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

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

(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问题。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区。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

上游______,下游___________。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1)提高

(2)南水北调 

水资源短缺

(3)温带季风 

东部季风

(4)修筑水库(水利设施) 

开挖(疏浚)入海河道

(5)位于山前冲积扇;

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提高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

(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下游开挖、疏浚入海河道。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山脉东麓是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017·

浙江省高考地理4月选考真题)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多发B.土地荒芜严重C.河流落差大D.流域面积广大

21.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答案】20.C21.B

【解析】20.河流梯级开发的前提是水能资源丰富,田纳西河流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正确。

故选C。

21.甲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适宜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应为发展种植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气候温暖湿润,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甲地附近北部是美国的玉米带,附近南部是棉花带。

B正确。

故选B。

(2019·

浙江省高考地理4月选考真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

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9.D10.B

【解析】9.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

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

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

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

故选D。

10.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

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错。

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

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

浙江省高考地理4月选考真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

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

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

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1)盆地地形;

降水量较小;

蒸发量大。

(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河流长度较短。

(3)天然气资源丰富;

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

接近电力消费市场;

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

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

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

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

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开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参与的循环类型及环节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甲为盆地地形,向心型水系;

蒸发量大,不参与海陆循环,所以应为内流区。

(2)河流发展航运条件主要从水量季节变化、流速等方面分析。

读图可知,图示东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河流长度较短,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不适宜发展航运。

(3)与开发水电相比,更适宜发展天然气要从市场、资源及生态保护方面分析。

天然气资源丰富;

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

(4)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

(2020·

浙江省高考地理1月选考真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

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1)上海武汉重庆

(2)毗邻长三角;

产业基础良好;

交通条件优越;

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

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

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解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的分布、皖江城市带发展区位优势条件、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

(2)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临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

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

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

(3)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

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

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浙江省高考地理7月选考真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

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

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

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

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特征:

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

条件:

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

年内降水集中;

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

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

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原因:

种植面积扩大;

单产提高;

水利设施改善;

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西江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影响输沙量的因素及影响甘蔗种植的区位因素,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

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

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

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

(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

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

(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

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

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

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

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