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777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法宣传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⑤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⑥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⑦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保守国家秘密就是要保护国家秘密不被泄露、不被遗失、不受刺探、不受偷盗。

(3)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宪法》第12条规定: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公共财产包括国有财产和集体财产。

(4) 

遵守劳动纪律

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社会生产劳动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遵守劳动纪律是保证社会生产能够进行的必备条件,是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劳动者生产安全的重要保证。

违反劳动纪律的劳动者,应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给予必要的批评,对于情况严重的,应当视情节的严重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纪律的惩处。

(5)遵守公共秩序

所谓公共秩序,是指为了有效地进行社会生产、工作、学习和有序地生活而确立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社会生活规则及法律、纪律以及优良的社会习惯等行为准则。

它包括生产秩序、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教学秩序。

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人人有责,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要求。

对于严重扰乱和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应视其具体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和制裁。

(6)尊重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确认并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

《宪法》第24条规定: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我们在尊重社会主义公德的同时,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端正人生态度,崇尚高尚道德风尚。

二、什么是劳动者义务

(1)劳动义务的含义

劳动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为国家和社会积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方式,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物质保障的同时,也应当为国家和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我国《宪法》第42条第1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这一规定可知,劳动权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2)劳动义务的内容

我国公民应当履行如下劳动义务:

①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②劳动者应当尽心尽力完成单位交代的任务,在保证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

③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

劳动者在通过自己的劳动维持其个人生活的同时,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④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

职业道德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完成岗位职责活动中形成的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文明与愚昧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⑤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消除职业病和各种职业危害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其主要内容包括:

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规定;

防止噪音和强光的规定;

防暑降温和防寒的规定;

通风照明的规定;

个人防护用品的规定;

职工健康管理的规定。

劳动者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保证劳动安全。

三、什么是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宪法》第5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税收组织征收货币和实物,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国民收人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国家积累和分配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解生产的重要杠杆。

(2)税收的意义

之所以要纳税,是因为纳税人享有诸如医疗、教育、社会安全、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国家对个人征税时,既要保证国家财政需要,又要使纳税人有承受能力。

纳税人有权了解、监督税款的使用情况,遇到非法情况时应当及时举报,监督政府的工作。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及外国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向税收部门按一定比例缴纳税款。

(3)纳税的特征

纳税的基本特征是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无偿性,即税收是国家单方面向纳税人征收的,是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无权要求返还。

固定性,即纳税人、税种、税率都是法律规定的,非经国家法令修订或调整,不得随意改变。

强制性,即纳税人必须履行纳税义务。

(4)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项目

我国针对个税的纳税项目有:

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③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④劳务报酬所得;

⑤稿酬所得;

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⑦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⑧财产租赁所得;

⑨财产转让所得;

⑩偶然所得;

⑩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5)有关税收的立法

我国决定税收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只有法律才能规定公民的纳税义务。

有关税收制度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予以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或修改了税收征管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公民的纳税义务做出了规定。

(6)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税收征管法》第60条的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①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②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③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④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⑤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四、关于五险一金的法律问题

1、试用期也享受保险:

  试用期也是合同期的组成部分,即使员工表示不需要,企业也要给员工上保险,这是法定义务,而且商业保险不能代替社会保险。

  2、多地缴存养老保险,却没有一个地方超过十年,要回户口地领:

  按照现行的规定,养老保险要在缴费最长且超过10年的地方办理退领取,若在几个地方缴费且没一个地方缴费超过10年,那么回户口所在地办理。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在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分别按5000元的基数交了9年零11个月,最后养老保险却要回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只有2000的户口所在地去领。

  3、养老保险累积缴存不满15年的,无法领终身养老保险,会退还个人缴存部分:

  一般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

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账户上存的8%-9%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

单位给你交的20%会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

  4、公司为节约开支不按实际工资上五险一金:

  一些单位为了节约开支,并不按实际工资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而只按最低缴存基数缴存。

举例来说,员工实际工资是5000元,但其中由3000元都按照报销、补贴等五花八门的形式私下转至个人账户,而只按2000元为基数缴纳五险一金。

  提醒:

在选择公司时一定要问清缴费基数,目前国家对此类情况并没有确切的法律界定和制裁依据的。

  5、企业以户口和档案为由不缴纳五险一金:

  现在,有一些公司以档案不在本公司或是户口不在本地为由不给员工上养老保险。

这些理由都是无稽之谈,上五险一金只需身份证足矣,与你的户口和档案都没有关系。

如果遭遇到此类事件,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同时企业以上五险一金为由强制要求员工将档案关系转入公司也是违规的行为。

  6、医疗保险必须交满25年才能在退休以后终生享受医疗保险:

  如果不交满25年,退休时就只有账户那些个人缴存的2%部分的余额,单位交的10%是要上交给国家的。

另外,医疗保险中断3个月以上是会失效的,因离职交费间断的时候一定要联系新公司补缴。

也就是说:

需要65岁退休的80后、90后们,如果按25岁开始工作的话,以北京收入5000元为例,我们总计要缴纳40年前后近200万的五险一金。

最后退休时能得到每月4000左右的养老金,总计5万的医疗保险个人缴存部分(没用过的情况下),总计47万左右的公积金(没用过的情况下),终身的医疗保险。

五、劳动法规定哪四种加班不能拒绝

《劳动法》规定,在法定休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职工在四种特殊情况下被要求加班不得拒绝。

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4种情形职工不得拒绝延长工作时间。

这4种情形是: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劳动部门有关人士指出,在上述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六、职业病赔偿标准怎么界定?

近年来,职业病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经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职工,认定为工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其他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赔偿标准: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

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

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

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和工作单位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有哪些?

与工作单位发生争议时,如何正确地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我国规定的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处理途径有四种,即协商、调解、劳动仲裁、劳动争议审判。

  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双方通过协商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纠纷的途径。

协商解决的双方以自愿为基础,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仲裁程序。

  2.调解。

当事人可以向本企业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自愿的。

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会受理该案件;

当事人可以不经过调解而直接仲裁。

工会与企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不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

  3.若双方经过调解仍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适用于各类纠纷,但因签订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由劳动部门会同有关方面进行协商处理,不适用仲裁程序。

除了这种争议,对于其他争议,仲裁程序是强制的必经程序。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即应受理;

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纠纷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法院审判。

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审判程序是劳动纠纷处理的最终程序,实行两审终结制。

(吴虞)

八、子女扶养赡养父母的义务有哪些?

(1)子女扶养赡养父母的义务的含义

所谓赡养,主要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间。

(2)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的内容

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部分男女、已婚或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有如下赡养义务:

①赡养人应当对老年人有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②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③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④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

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和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⑤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与的权利。

(3)不依法赡养父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为保障受赡养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规定: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九、借车给别人,这些规定一定要知道

1、借给饮酒人,车主要担责;

2、出借故障车,车主要担责;

3、代驾出事故,代驾人承担赔偿责任;

4、搭乘“顺风车”,出事后车主要担责;

5、酒友醉驾,同桌人有责任。

十、职工那些情形应认定为工伤?

11、怎么样打规范的借条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