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687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6Word文档格式.docx

本实验是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经典实验,反映了蛋白质或磷脂分子的流动,但是不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3.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

∙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

∙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

∙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C.

D. 

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故A错;

受精卯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错;

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C错;

只有D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4.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B.精子的形成过程应为图中的④③②⑥①

∙C.图②细胞中有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D.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

B. 

精子的形成过程应为图中的④③②⑦,所以B错,其他选项均正确。

5.在四倍体西瓜植株的花朵上,去雄后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发育成的西瓜果皮、胚及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______。

∙A.3、3、5

∙B.4、3、5

∙C.4、3、3

∙D.4、2、3

西瓜果皮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来,染色体组数为母本性状为4倍体,胚为受精卵发育而来为2+1=3,胚乳为两个极核和一个精细胞结合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是2+2+1=5,所以选B。

6.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______。

∙A.形态学下端生根

∙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C.形态学上端生根

∙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A. 

植物分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正确的处理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以促进形态学下端生出大量的根。

7.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______。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b和c都是一样重要的,组织液中一定量的CO2也是有益的,①②都不正确;

组织液中的物质由于与毛细血管发生了物质交换以及毛细淋巴管对物质的吸收是有变化的,③正确;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④正确。

所以选D。

8.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______。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C正确;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但有农药残留,B错误;

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使生物的多样性锐减,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会影响人类的食品供应,A错误。

9.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改变了原来的种间关系,其中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

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

所以本题应该选C。

1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体细胞融合时,均可采用离心、电刺激、振动等物理方法或化学促融剂如聚乙二醇等方法;

植物细胞的外面因有细胞壁会影响细胞的融合,故应在实验前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接触性抑制效应,故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就是利用经抗原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而成的:

甲乙两个品种的植物体细胞杂交相当于形成了异源四倍体,而常规的杂交形成的是二倍体,只有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所以本题应该选D。

11.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并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在正常情况下要进入细菌体内到子代噬菌体中,在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过程中,噬菌体会侵入到宿主细胞(细菌),并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

此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使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在上清液中析出,得到的沉淀物是质量较重的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那么噬菌体就会利用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大量装配和增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大量的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此时再离心,在上清液中会聚集大量的噬菌体,结果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会迅速增加。

本实验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

12.据新华社台北2004年9月30日报道:

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一种无药可治的超强细菌“全抗药性鲍氏不动杆菌”(简称PDRAB菌)在台湾出现并蔓延,人类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60%。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PDRAB菌不断变异的主要原因

∙B.PDRAB菌的超强抗药性是该细菌逐代对各种抗生素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C.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PDRAB菌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和对抗生素敏感的个体,在滥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对抗药性的个体进行多次选择

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由题意可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超强细菌为原核生物;

②该菌传染方式为接触传染;

③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根据这些信息可知:

该菌变异的来源只可能为基因突变,其核区内无染色体,故A说法错误;

该菌超强抗性的产生是抗生素与该菌相互选择的结果,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的耐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最终表现为整体抗药性增强;

由于不同抗生素的滥用,能存活下来的个体就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

故只有D说法正确。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把握两点: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②自然选择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13.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病毒

∙B.用无氮培养基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硝化细菌

∙C.乳酸杆菌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才能正常生长

∙D.谷氨酸棒状杆菌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

考查微生物的特性。

培养病毒必须要有活的细胞,常用的有活的鸡胚;

用无氮培养基能够分离出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

在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水等条件下,有些微生物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额外补充一些有机物,如乳酸杆菌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

当pH呈酸性时,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而不是谷氨酸。

1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______。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

依题意可知,无尾是显性性状(A),有尾是隐性性状(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但无尾猫自交后代总是出现无尾猫与有尾猫且比例总是接近2:

1,这说明无尾猫是杂合(Aa)的且纯合(AA)致死,因此只有D项正确。

15.豌豆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

一株高茎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杂交,子代中3/4开红花,1/2为高茎。

若让这一株高茎红花豌豆自交,则自交后代高茎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A.B.   C.   D.

由题意知,高茎红花豌豆为A_B_,[*]故高茎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

AaBb[*]→9A_B_:

3A_bb:

3aaB_:

1aabb,即后代中高茎红花植株占9份,其中的高茎红花纯合子占1份,高茎红花杂合子占8份,所以高茎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8/9。

16.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本题以实验材料为切入点,涉及生物实验中常用染色剂的作用及颜色反应。

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细胞质应该被染成红色,细胞核应该被染成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经苏丹Ⅲ染色,看到的应该是脂肪,而不是蛋白质。

17.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______。

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细胞学说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8.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______。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

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19.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预期结果的是______。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B项,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没有关系;

C项,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

D项,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仅一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

20.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

∙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吞噬细胞摄入抗原,暴露其抗原决定簇,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

人等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在未成熟的发育过程中,仍能合成蛋白质(血红蛋白)。

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mRNA和蛋白质的交换,不能进行DNA的交换。

大肠杆菌是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膜和细胞质的酶系进行有氧呼吸;

在无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酶系进行无氧呼吸。

21.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______。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22.生物学教学的一般原则包括______。

①直观性②探究性③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④综合化⑤实践性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②④⑤

23.教学语言的学科性要求教师要运用本学科的语言来教学,这种语言是______。

∙A.日常术语

∙B.专用语言

∙C.教学术语

∙D.教师术语

24.讲解技能的类型不包括______。

∙A.问题中心式

∙B.描述式

∙C.解释式

∙D.倡导式

本题考查的是讲解技能的类型。

25.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______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分类。

二、填空题(总题数:

2,分数:

45.00)

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AaXbY;

aaXBXb;

[*])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

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CGG重复次数(n)

n<50

n≈150

n≈260

n≈500

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

50

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

1000

400

120

症状表现

无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此项研究的结论______。

推测:

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_____的结合。

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核糖体)

(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

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

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

用______作实验材料。

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

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

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

②下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和A2)的配对情况

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

(小鼠)睾丸;

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液;

压片;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缺失)

(1)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

由图示难以推断甲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不满足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任何一个规律)。

这样我们可以直接来看Ⅱ-2病而Ⅰ-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乙病由Ⅰ-1、Ⅰ-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

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进一步较易推断出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Ⅲ-2的基因型AaXBY,Ⅲ-3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这样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Ⅲ-2(AaXBY)与Ⅲ-3([*])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②Ⅲ-2(AaXBY)与Ⅲ-3([*])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所以二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

由图标中的数据发现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mRNA数,即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数,即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推测很可能是由于CGG重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进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

(3)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观察实验。

首先考生要对课本上关于有丝分裂实验中的系列步骤熟知,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然后将知识迁移到减数分裂实验观察中。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一田鼠一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

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

1011

1.05×

109

7.50×

108

7.15×

2.44×

107

2.25×

2.18×

(分数:

30.00)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应是______。

3%)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80;

偏大)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信息能够______,维持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